避免隱形缺氧症狀 第一線醫師詳解易缺氧高風險群
快樂缺氧是什麼?
「想要了解快樂缺氧,或是說隱形缺氧,我們要先定義什麼是『缺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醫師徐欣健說,所謂的缺氧,其實就是身體中缺少了氧氣,正常狀況下,只要氧氣不夠,身體就會出現不舒服的反應,正常情況會有以下症狀:
常見缺氧的症狀
●呼吸困難●大口深呼吸
●喘
●胸悶胸痛
●心跳加速,血壓上升
「健康成人的血氧濃度應該都在 96~100%之間,如果血中氧氣濃度下降,就會刺激大腦的呼吸中樞,告知人體必須提高血氧濃度了,也就會有喘或大口呼吸的動作產生。譬如我們憋氣 1 分鐘以上,血氧濃度就會下降,想當然爾大腦就會下達加快加深呼吸的動作,以改善缺氧的狀態。」徐欣健說。
但是當呼吸中樞沒有被「啟動」,缺氧的時候就不會有任何感覺或症狀,這時候就是所謂的「快樂缺氧」,在不知不覺中氧氣濃度低到一定程度以下,就會導致猝死。徐欣健表示當快樂缺氧後期產生症狀時,這時通常都為時已晚,「所以當患者發現臉色、唇色或手指開始發青、發紫,其實就是缺氧警訊。」
睡眠呼吸中止症容易長期缺氧!如何躲過隱形缺氧造成的死亡潮?
但,是什麼原因造成呼吸中樞沒有「啟動」?徐欣健說,舉例新冠病毒來說,因為部分病患被病毒感染後,病毒會騙過呼吸中樞,導致缺氧時呼吸中樞並沒啟動,因此沒有缺氧應有的症狀,反而感覺一切正常,但其實病毒已經在慢慢造成傷害;但其實還有更多人本來就長期處在慢性缺氧狀態,有以下慢性疾病患者在疫情期間更要注意自身血氧狀態。
容易造成長期慢性缺氧的幾種狀況
●老菸槍●睡眠呼吸中止症(OSAS)
●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
●塵肺症
●肺結核
●洗腎患者
徐欣健舉例,像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在睡眠中停止呼吸或呼吸不足,通常呼吸停止或呼吸不足超過10秒,人體就會產生缺氧,「呼吸停止就是完全沒有呼吸氣流,而所謂呼吸不足是呼吸的氣流比平常下降一半以上,並且血氧濃度下降大於 3%,這樣的次數越多,身體缺氧越嚴重,如此長期會造成心血管及腦血管風險上升,嚴重會造成猝死。」
但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缺氧平常白天或夜晚的症狀都不明顯,徐欣健說,通常沒有治療的患者,平均的血氧濃度可能就在 95-96% 左右。這部分的患者,真正缺氧的血氧濃度要以平常基準值下降 3-4% 才算。
「如果血氧一路掉到 92%,表示紅血球攜帶氧氣的能力已經下降約一半了,這時就要提高警覺,可能已經染疫並有隱形缺氧,此關鍵時刻必須趕快給予氧氣的治療,或安排住院並追蹤胸部X光,來確認肺部的狀況,才不會造成短時間內轉變成重症而猝死的憾事。」
血氧過低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檢查跟確診?
徐欣健說,有些人的血氧過低,很可能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的,根據流行病學的推算,台灣 30-70 歲的成年族群約有 6-15% 的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就是大概每 10 名成人就有 1 人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換算下來有 80-120 萬人左右,但確診人數卻遠遠少於這些。
「表示還有很多人是潛在的,可能長期睡眠過程中缺氧卻不自知。」徐欣健說,他負責台北市居家睡眠檢查計畫,每年針對 2000~4000 人,年齡介於30-70歲的高風險族群進行居家睡眠檢查,發現有大約一半左右接受檢查的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其實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會猝死,像是重度的患者,可能一開始覺得沒什麼,卻因為一直沒治療,就可能在睡夢中猝死,沒人發現。」徐欣健說,沒有接受治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白天會嗜睡、頭痛、高血壓、注意力不集中,夜晚會打鼾、呼吸中止、夜尿及淺眠,長期則會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以及增加慢性疾病的機率,如糖尿病、焦慮與憂鬱症等等,最嚴重的會造成猝死。另外交通事故的風險也高出正常人的2至3倍以上。
徐欣健說,如果有以下幾種症狀,加上睡眠品質不良、常常睡不飽,或是會打呼,其實都建議可以檢查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居家睡眠檢查異常,必要時醫師會安排進一步到醫院的睡眠中心檢查,就能更精確診斷。」
●注意力不集中●頭暈頭痛
●嗜睡
●常常睡眠不足
●打呼
●夜間多尿
●高血壓
●心律不整
●曾有不明原因心肌梗塞、腦中風
延伸閱讀:防疫對策 / 避免「隱形缺氧」成為猝死兇手!居家預備血氧儀注意事項一次看

Heho
什麼是「Heho」?Heho就是Health and Hope,在這裡,我們有最豐盛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
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中有關元素的建議,希望在不設限的情境中,帶給來自不同所在的朋友們都有充滿健康與希望。
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https://heho.com.tw/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白天午睡時間別太久!醫:超過一小時 睡醒會更累
氣喘患者病情始終控制不佳 專家曝用藥常見3大迷思
胸腔凸起腫塊才發現長膿瘍 就醫發現竟是未熟雞蛋惹禍
老翁開胸手術後漸進式呼吸訓練 26天成功脫離呼吸器
空汙傷肺,只做胸部X光不夠 你有做過肺功能檢查嗎?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專家:25歲應測肺功能 建立健康履歷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關注肺老化 避免呼吸器相伴餘生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提升存活率 專家促建跨部會單位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吹好吹滿」才有效 肺功能檢測重品質
健康威脅就在空氣中 居家大掃毒從通風做起
咳嗽超過兩週小心肺癌!8種人沒抽菸也要注意6症狀
老年人常肺炎 偶有膿胸積水...新營醫院整合治療成功治癒
常吃這些東西恐害腎臟纖維化! 醫示警「超無感徵兆」:尿色深不妙了
防疫勤戴口罩/流感、肺炎住院 近兩年大減
偶咳出血絲未重視 婦人突大量咳血險送命
高瘦身材男性注意!胸痛、呼吸困難來襲,恐為這疾病引發,避免潛水、高空跳傘
男子突然呼吸困難胸劇痛 醫籲高瘦者注意原發性氣胸
濕冷咳嗽以為感冒 竟是氣喘發作
冬季溼冷好發氣喘造成原因多 咳嗽超過2周要小心
缺牙「遇缺不補」 恐提高失智及吸入性肺炎風險
台中總是灰茫茫?專家:口罩+定檢揪肺病
室內外空品連動 中國附醫倡肺年齡
咳喘逾兩周 小心肺纖維化
沉默的重症 小心肺纖維化
接觸石綿引發職業性肺病 醫師:未來10年患者逐步增加
喘、咳、累逾兩周 自體免疫病患者當心
肺纖維化致死率高 初期喘咳易被誤為感冒
年輕女子住新居在家暈倒4次 竟是CO中毒惹的禍
婦人長期氣喘咳嗽、胸悶 醫查出竟是炸雞塊裹麵粉引起
沉默的重症肺纖維化 早期「喘、咳、累」竟比肺癌更致命
猜你喜歡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肺高壓】喘、咳、血、腫、暈五症狀,原因可能是肺動脈高壓,你沒聽過的心臟癌症,嚴重恐猝死!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罹病12年服3種藥控糖無效 她後悔早該打胰島素
不喝酒就沒有脂肪肝?小心落入飲食陷阱!聰明吃、規律動,醫教4大預防秘訣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 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
美國心臟協會揭關鍵時期:站立血壓高於坐姿 心臟病風險多2倍
6歲童染疫後退燒卻雙腳劇痛 就醫才知併發橫紋肌溶解症
一走就喘、乾咳不停 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母親節提醒媽媽做預防骨質疏鬆健康檢查!醫師揭5大骨鬆危險因子跟5種保持骨骼健康的方法
春末乾眼症患者增多 中醫教以茶飲、按摩減緩不適
睡前總想吃東西?有5狀況,小心非單純嘴饞而是「夜食症」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老婦腹痛但因疫情不敢住院 病情加劇發現罕見小腸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