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呼吸胸腔

大腸與肺相關 通便可緩解氣喘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中醫觀點中的肺,牽涉如皮毛、鼻,與大腸相表裡等一系列功能系統觀念。中醫師陳文戎在一場養生講座中指出,臨床上一部分的氣喘患者只要排便順暢,過敏症狀便緩解,這在中醫觀點中並不意外。

中醫師陳文戎表示,並不是所有氣喘患者只要通便即可,而是可以觀察到,有些氣喘患者只要接受調理,排便順暢時,情況便能好轉。中醫談的肺除了呼吸的肺實體外,還認為與鼻、皮膚,毛髮等有密切關係。目前國際醫界已認為持續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應留意是否合併氣喘,兩者也常與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問題同時出現,與中醫對生理的認知不謀而合。

中醫認為肺氣貫通整個肺系,上達鼻竅,故肺功能失調,也容易引發鼻病;而鼻病亦可能影響整個肺的功能。至於現代醫學的定義,肺臟主要是指支氣管樹、肺泡及其血管、神經等組成的實體。中醫認為肺主皮毛,開竅於鼻,顯示皮膚、肺與鼻子的密切關係,而近代研究也顯示,過敏患者常見合併氣喘,也常見異位性皮膚炎,這符合傳統中醫的看法。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過度的水濕容易影響主消化吸收的脾功能。中醫師陳文戎在一場養生講座中指出,除了肝火外,內外的濕氣都可能阻礙脾。

內在的濕是指津液代謝異常阻礙人體正常功能的表現,醫師指出,經常感到胃部脹悶、噁心,口中黏膩時,可能是出現中醫所說濕影響脾的現象。除了腹部悶脹感外,患者常見的特徵是舌苔白膩,浮腫。脾胃主要是消化系統功能。依照中醫觀點,脾是主運化,即消化吸收,惡濕、宜升;相對來說胃是主受納食物、惡燥、宜降。

大量飲用部分飲品,毫無節制,容易傷到脾,影響腸胃功能,表現舌苔厚膩、胸悶、不思飲食、無力、黏膩不順、或腹瀉、四肢困倦無力,導致濕困。症狀往反反覆覆。

除了影響消化,中醫認為濕的問題也會影響皮膚狀況,醫師指出,整體來看,如果飲食不當,影響脾胃,產生濕困現象,加上外在逐漸轉為濕的環境,內、外交錯的因素導致人體感到不適,例如身體黏黏膩膩、發癢、食慾不振,甚至飲食後容易感到腹脹、噁心。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異位性皮膚炎 過敏性鼻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