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想要做自己一點,會不會有點自私? 臨床心理師剖析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呼吸胸腔

空品變好還是霧茫茫 恐因PM1

過去常被忽略的PM1,比PM2.5涵蓋更多重金屬、有毒物,還很可能是影響能見度的原因。
過去常被忽略的PM1,比PM2.5涵蓋更多重金屬、有毒物,還很可能是影響能見度的原因。
圖/本報資料照片

環保署統計,去年全台空氣品質測站紅害日數比一○四年大減一半,但民眾遠望經常還是霧茫茫。學者研究分析發現,過去較常被忽略的超細懸浮微粒PM1,很可能是影響能見度的原因。環保署已正蒐集資訊,未來可能再擴大空汙源管制對象。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言人、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葉光芃說,懸浮微粒已被認定是一級致癌物,會導致肺部受害,其中PM2.5不僅能直接進入血管,導致血管發炎,恐併發心血管、中風等疾病,比PM2.5更小的PM1涵蓋更多重金屬、有毒物,甚至能直接進入胎盤,影響胎兒發育。

環保署藉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國際合作機會,委託中央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單位研究懸浮微粒來源與成分。研究團隊自去年九月起在台中東海大學進行半年密集觀測,探討大台中PM2.5下降,但能見度卻未轉好的原因。

計畫重要推動者之一、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林能暉說,能見度是空氣中微粒阻礙光線後,眼睛感知後呈現的結果,根據過去十年資料發現,PM2.5濃度越高,能見度越不好,但當PM2.5較少時,能見度卻不一定變好。

懸浮微粒比一比 <br />圖/聯合報提供
懸浮微粒比一比
圖/聯合報提供

林能暉說,許多微粒是比PM2.5更小的奈米級微粒,可能是影響能見度的原因,這些汙染粒子由幾個奈米慢慢核化集結長大,一顆一顆懸浮在大氣中,因而看起來霧茫茫,但PM1是過去較少被考慮到的因素。

奈米級的細小微粒從何而來?林能暉說,柴油車、機車排放、露天燃燒等都是直接排放來源,另外,也會有光化形成二次來源。他說,過去政府做空汙源控制策略時,清掉較大的PM10、PM2.5,而奈米級的PM1可能因沒被有效控制與清除,數目累積越來越多。

林能暉說,這麼微小的粒子,戴一般口罩基本上沒有用,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了解這些奈米級汙染粒子從何而來與如何形成,以進行有效控制。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說,計畫研究完成後,未來能進一步管制或擬策略;奈米級的粒子確實不容易掌握,但現在技術可克服。

PM2.5 細懸浮微粒 致癌物 空汙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