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想要做自己一點,會不會有點自私? 臨床心理師剖析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呼吸胸腔

溺水有兩種 乾性溺水隔日才奪命

醫師呼籲民眾,若遇不熟悉水域,戲水要特別注意安全。
醫師呼籲民眾,若遇不熟悉水域,戲水要特別注意安全。
圖/讀者提供

夏日戲水溺斃事件頻傳,醫師表示,夏日玩水雖然消暑,但即使輕微嗆水,也可能使肺部積水,獲救後看似無礙,卻可能於好幾個小時後出現呼吸衰竭,稱做「自發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由於海水鹽分比淡水高,水分更易跑進肺泡,呼籲民眾若遇不熟悉水域,戲水要特別注意安全。

依內政部消防署近5年統計,每年溺水人數約600多人,約六成民眾因此死亡,少數人失蹤,獲救比率不到四成。分析溺水月份,以5到9月為高峰,溺水年齡多以大專以上、未滿65歲的民眾為主,最常發生溺水的時段是早上9點到晚上6點。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高偉峰表示,只要是嗆到水,就屬於溺水,約八到九成溺水患者屬於「濕溺」,也就是水跑進肺部,少數人會因氣管嚴重收縮,水反而會進不去肺部,形成「乾溺」。

恩主公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支伯生指出,喜歡玩水的大部分是年輕人,雖然年輕「有本錢」,但溺水愈久、心跳停止愈久,存活率近乎於零,甚至可能合併頭部外傷。他曾收治一名剛進職場不久的30歲男子,在三峽大豹溪玩跳水,撞上石塊後溺水,雖然獲救,卻因頸椎骨折終身癱瘓,成為一輩子遺憾。

支伯生提醒,儘管嗆了幾口水後被救起,表面看似無礙,曾有人拒絕再回醫院追蹤,結果返家後狂咳嗽,咳到呼吸衰竭送醫。

高偉峰解釋,就像火災引起的吸入性嗆傷,嗆水也會導致影響肺部換氣功能,導致嚴重缺氧,且可能是事發後好幾個小時後才出現,稱為「自發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另一種說法則是「自發性溺水」,且海水比淡水更易發生。

有人溺水該怎麼辦?高偉峰強調,不會游泳的民眾絕對不能下水搶救,應利用手邊長棍、繩索伸拋,協助溺水者上岸,而緊急處置就是心肺復甦術(CPR),不過施救程序應由「叫叫CAB」改回「叫叫ABC」,讓暢通呼吸道(Airway )優先於維持呼吸(Breathing )和胸部按壓(Compression ),最後盡速送醫。

過去民眾認為,要使用哈姆立克急救法擠出跑進肺部的水,高偉峰澄清,不管用任何方法,肺部積水幾乎擠不出來,目前各國急救準則都認為沒有幫助,反而容易把水壓回肺部。

支伯生坦言,後端醫療並不能防堵溺水造成的傷害,仍須公權力介入前端管制,以大豹溪為例,新北市府投入大量消防人力駐點,近年醫院收治的溺水民眾減少約八成,很有成效。

●快樂戲水不溺水,你應注意…

1.水域安全:選擇有安全設施、救生人員、安全水域,勿在有危險水域警告標誌附近游泳或玩水。

2.知識齊全:注意氣象報告、水位、天色及水域安全性,並選擇合格游泳圈、浮潛設備。

3.行為妥全:勿穿牛仔褲、勿飽食、勿競泳、勿飲酒,父母或照顧者應隨時關注孩子玩水狀況。

4.自身保全︰勿自高處石塊跳水,確實學會游泳、自救、及救人技能。

資料來源/國健署 製表/鄧桂芬 聯合報

溺水 呼吸衰竭 心肺復甦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