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按錯部位會腦中風 醫師警示頸前三角是警戒區
「頸前三角區」是警戒區!
脖子前方有一個「頸前三角區」,單側會通過兩條非常重要的「頸部動脈」,包括總頸動脈、椎動脈,總頸動脈向上再分流成內頸動脈、外頸動脈2條。所以左右兩側共 6 條,為頭部供氧的主要血管。若是不恰當按壓,有可能會造成急性心血管風險,甚至危及生命。
人體重要動脈幾乎在軀幹中心,常常覆蓋在骨頭之下,但是唯獨頸動脈只有薄薄的皮膚作為保護。施奕仲說:「因此從耳朵後面到下巴、再到胸骨上緣,可以圍出一個三角形區塊,這個區塊就是按摩危險三角區,就被稱為『頸前三角區』,是一定要避免按壓的位置。」
錯誤按摩脖子三大風險找上門
1、 壓迫到頸動脈竇,心跳、血壓均下降:如果壓迫到位於頸前三角區表淺部分的頸動脈竇,其感壓接收器會導致副交感神經促使迷走神經放電,進而造成心跳變慢、血壓下降的問題,嚴重的話壓迫者甚至可能會立即暈倒。2、 按壓血管導致缺血性中風:頸部按摩時壓迫到血管導致「血流量變小」,突發的疾病風險就會上升,通常這類型中風會在按摩當下就發病,尤其有些人原本就有部分血管狹窄問題,無論是先天或是後天原因,當頸部按摩時把主要供血的血管嚴重壓迫,這時候就很可能會發生缺血性中風。
3、 按摩傷及內皮組織,形成血栓導致阻塞性中風:當血管內存在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問題,按摩時可能在血管的內皮層造成破損,除了斑塊的碎屑隨血流往上飄,有時血液中的血小板就會在此聚集、凝固。
然而頸動脈的血流快速,在此凝結的血塊,可能會掉落部分碎塊,進而卡在血管中形成血栓,這類型中風大約在按摩後的 3 天內會發生。
避免身體慢性發炎是照顧頸動脈關鍵
除了頸前區避免按摩外,過去也曾有醫學期刊報導情侶在脖子上「種草莓」,用力過度意外引起血栓導致腦中風的情形,施奕仲強調:「整體而言頸前三角區一定要避免不當的外力刺激。」
至於如何掌握頸部動脈的健康?可透由頸動脈超音波來檢查,利用超音波清楚看到血流狀況。施奕仲建議:「在45歲以前應該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如有異常可以再安排電腦斷層掃描。」預防勝於治療養成運動習慣、積極控制三高問題,避免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情況,更是照顧頸動脈的長久之計!
延伸閱讀:膽固醇過高怎麼辦?研究:降血脂藥+ Omega 3 能降低中風機率

Heho
什麼是「Heho」?Heho就是Health and Hope,在這裡,我們有最豐盛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
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中有關元素的建議,希望在不設限的情境中,帶給來自不同所在的朋友們都有充滿健康與希望。
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https://heho.com.tw/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宿疾復發幸心導管手術及時搶救 醫籲落實定期追蹤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 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
一走就喘、乾咳不停 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
喘咳血腫暈 恐是肺高壓警鈴響
【肺高壓】喘、咳、血、腫、暈五症狀,原因可能是肺動脈高壓,你沒聽過的心臟癌症,嚴重恐猝死!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揭關鍵時期:站立血壓高於坐姿 心臟病風險多2倍
主動脈剝離是高血壓患者的奪命殺手 醫詳解主動脈剝離成因、症狀及預防
坐車上山就會有影響 台大醫揭高山一日遊的心血管風險
久坐中風、心臟病風險增147%!醫教6習慣有助逆轉
長期久坐讓身體有3大變化 醫授撇步遠離心血管風險
38歲青年上班途中被蜜蜂螫一口 差點心肌梗塞喪命
八成患者不知自己中風!先打119 勿自行就醫
常常胸悶、心悸?留意心房顫動!醫:可控制,盡早檢查慎防腦中風!
每天運動30分鐘保護心臟?專家提醒:「1件事」逆轉這個優勢
愛運動也會心房顫動?醫:強度太低或太高都不好,留意心悸早治療防中風、心衰竭
年輕人頭暈、頭痛頻繁發作別輕忽,恐是「高血壓危象」!2個面向控血壓
膽固醇過高一定不健康嗎?教授曝最重要的膽固醇數值
春夏中風、心肌梗塞4雷!醫:風險族群影響大要小心
頭暈目眩 竟是因為蜘蛛網膜下腔出血
50歲曾中風這次胸痛到撕心裂肺 送醫發現主動脈剝離
心理狀態會影響心血管健康 專家:預防心臟病從改變生活開始
手術成功病患卻昏迷!醫揪出肺栓塞惹禍救回一命
腹主動脈瘤死亡率高 摸到腹部有跳動的腫塊勿輕忽
久站時出現頭暈、心悸?當心不是貧血 而是心血管疾病惹禍
「男抖窮、女抖賤」抖腳如何改善?醫指關鍵:未必要改,且還有助健康!
心肌梗塞不一定是胸口痛!醫:4種非典型疼痛要警覺,年紀大或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
血壓高恐爆血管、心臟病!高血壓導管治療助穩定血壓、減少藥物
滑手機肩頸痠痛竟是高血壓 醫曝高血壓為何是隱形殺手
猜你喜歡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肺高壓】喘、咳、血、腫、暈五症狀,原因可能是肺動脈高壓,你沒聽過的心臟癌症,嚴重恐猝死!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罹病12年服3種藥控糖無效 她後悔早該打胰島素
不喝酒就沒有脂肪肝?小心落入飲食陷阱!聰明吃、規律動,醫教4大預防秘訣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 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
美國心臟協會揭關鍵時期:站立血壓高於坐姿 心臟病風險多2倍
6歲童染疫後退燒卻雙腳劇痛 就醫才知併發橫紋肌溶解症
一走就喘、乾咳不停 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母親節提醒媽媽做預防骨質疏鬆健康檢查!醫師揭5大骨鬆危險因子跟5種保持骨骼健康的方法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睡前總想吃東西?有5狀況,小心非單純嘴饞而是「夜食症」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