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心導管檢查/確診心肌梗塞把最後一關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報導】

很多患者因胸口不適、氣喘急診,檢查為心肌病變、心肌功能不良,有些心肌病變患者急性病發前甚至無徵兆;不少患者則長年因患有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壓加上工作勞累等因素導致心血管疾病。部份患者經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檢查發現有心肌缺氧現象,醫師建議再做心導管檢查,有些患者卻不願意。

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修豪指出,心肌梗塞仍藉由抽血與心電圖診斷,經抽血若發現心肌酵素升高逾正常值,代表心肌受損傷,目前是診斷心肌梗塞的必要條件,若加上心導管與心電圖檢查確認,即可確診。

心導管種類不少,台東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邱威儒指出,最常見的是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而這是目前診斷冠狀動脈疾病最準確的方法。冠狀動脈攝影是在局部麻醉之下,由股動脈或橈動脈置入導管,沿著血管到達心臟的冠狀動脈,注射顯影劑,在X光下檢查是否有阻塞。

由於技術進步,目前絕大部份心導管檢查可由手腕的橈動脈進行檢查,可減少由大腿股動脈進行檢查所帶來的併發症,以及術後必須壓迫止血、平躺六小時以上的不適。

至於血壓、脈搏等指標,醫師表示並非確診心肌梗塞的要件,民眾也無法依賴上述指標自我判斷。

根據文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小於四十歲者西方人約佔百分之二│六,而日本人大約佔百分之一點六,台灣的數字與日本接近。不過,約八成心肌梗塞的年輕病人有抽菸習慣,抽菸會增加血液中的纖維素原濃度、促進血小板凝固、並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對有家族病史者,醫師建議定期做健康檢查。

心導管檢查技術歷經數十年發展,醫師認為,技術上相對安全,但凡是侵入性檢查都會有風險。目前全世界心導管檢查的風險,據統計合併症約有百分之一,包括血管穿刺部位假性動脈瘤、心律不整、腦中風或全身性動脈栓塞症、動脈血管損傷等,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病患死亡。雖然侵入性檢查仍有風險,但是如果心臟冠狀動脈有問題,倘若不檢查或是治療,依然會有心絞痛、影響生活品質、心肌梗塞或是猝死的可能。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心肌梗塞 高血脂 高血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