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放任主動脈瘤變大 血管破裂恐休克

賴韋良/羅東博愛
醫院心臟外科主任
賴韋良/羅東博愛 醫院心臟外科主任

高危險群 要做超音波檢查

主動脈瘤有其危險群,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賴韋良指出,像是男性多於女性,男性50歲以上,尤其是55到60歲之間可能性最高;另外愛抽菸的癮君子,高血壓、膽固醇等患者,還有肥胖族群,都是危險族群之一。

一般民眾可利用超音波初步篩檢出可能患有腹主與胸主動脈瘤,賴韋良表示,50歲以上的危險族群,可以到血管外科或腸胃科,請醫師協助照超音波,現在超音波的敏感度都很高。如果檢查過程找出懷疑可能有大於3公分的腹主動脈瘤,就要轉介至心臟血管外科,做進一步的電腦斷層檢查;如果小於4公分,不必每年檢查,必要時追蹤;大於4公分就要每半年到一年做檢查,看動脈瘤的狀況如何。

「患主動脈瘤不一定會有症狀,平時就要靠檢查。」賴韋良說,主動脈瘤不是腫瘤,而是主動脈因為粥狀動脈硬化而膨脹,造成主動脈直徑擴大,檢查初步是靠超音波,非侵入性,沒有什麼危險或副作用;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時,極少數人對顯影劑過敏,但機率不大。

如果主動脈瘤超過5公分,顯示持續擴大,就必須進行治療,否則會導致血管破裂,造成嚴重內出血,死亡率極高。賴韋良說,所有患者都要持續密切追蹤,不可忽略,如果持續變大,甚至血管破裂出血,會造成休克,死亡率八到九成,一定要事前預防並避免。(記者廖雅欣)

黃振銘/花蓮門諾
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黃振銘/花蓮門諾 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發現有狀況 定期追蹤很重要

主動脈瘤是血管不健康的結果,造成的原因包括粥狀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細菌感染、受傷、遺傳等等。花蓮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黃振銘表示,一旦被診斷出主動脈瘤,除了定期追蹤主動脈瘤的大小,也必須控制危險因子,戒菸和按時服藥降低血壓、血糖、血脂。如果是感染造成的主動脈瘤,就需要接受抗生素的治療,避免細菌繼續侵蝕主動脈而破裂。

當追蹤發現胸主動脈瘤直徑超過5.5公分、腹主動脈瘤直徑超過5公分、主動脈瘤變大速度太快(半年超過0.5公分、一年超過1公分)、感染靠藥物無法控制,代表主動脈破裂的風險較高,黃振銘建議病人接受手術的治療,避免主動脈瘤破裂。

手術方式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傳統開胸或開腹進行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手術。第二類是血管腔內介入治療方式,就是微創主動脈包覆型人工血管支架植入手術,優點是傷口小、住院和恢復的時間比較短,加上健保也有給付,這是目前治療的主流。

黃振銘表示,不過如果主動脈瘤發生在升主動脈、主動脈弓,或是抗生素無法控制的感染性主動脈瘤需要同時合併清創手術,就應該接受傳統手術方式比較安全。以上兩種手術方式的選擇,年紀大小也是考慮因素之一,但主要還是依照病人臨床的狀況作選擇。(記者徐庭揚)

用傳統或微創手術 因人而異

李應羣/馬偕台東
分院心臟外科醫師
李應羣/馬偕台東 分院心臟外科醫師

在醫學與醫材發達的現代,病患進行主動脈瘤手術,多半選擇介入治療微創手術。馬偕醫院台東分院心臟外科醫師李應羣表示,主動脈瘤屬血管退化病症,病患多半年歲已大,少數年輕人多為先天性疾病或外力撞擊創傷所致。

李應羣說,病患進行微創手術可能引發的併發症,於傳統手術上發生的機率都較高,自然會選擇身體負擔較小的新技術。微創手術不僅傷口小、侵入性低,甚至可視病患情況做到門診手術(即當天手術做完即可返家),死亡率5%以下。

但並非每個病患都適合介入手術,嚴重複雜性的血管瘤就必須採傳統手術,成功機率較大。他強調,若血管瘤位置分支越多越複雜,有時介入手術所需時間反而較傳統手術長、失敗率也高,病人手術過程接觸輻射量相對提高。另外,嚴重到難以控制的感染性血管瘤一般仍需要透過傳統手術才能達到較佳的清創、引流效果。(記者李蕙君)

主動脈瘤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