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科主治醫師5項保腸指南,幫你不罹癌、不失智!
腸道不健康,努力吃營養食物效果也有限
就以近年來為人所知的腸漏症為例。2012年一項研究,在受試者腸壁上噴灑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的物質,再使用內視鏡觀察,發現細胞彼此會分開,距離會拉大,證實了腸漏症的存在,也使得醫界瞭解,吃了某些特定食物會拉肚子,除了是像乳糖不耐症等身體缺乏相對應的消化酶造成,也可能是因為某些食物引起腸道發炎反應,細胞之間原本的緊密連結被拉開,同時水分與毒素就會藉機穿過腸道進入人體。
2018年的一項動物實驗,則進一步發現造成腸漏症與血糖高低有關。如果餵食老鼠高糖食物造成血糖升高,比一般血糖正常的老鼠,高血糖老鼠更容易在腸道以外,發現原本在腸道裡的細菌及其代謝產物,並造成發炎。但如果將老鼠腸壁上接受血糖訊號的接受器阻斷,就沒有腸漏的現象發生。後續人體研究也證實類似結果:當糖化血色素 (HbA1c) 偏高時,腸漏現象就比較嚴重。
腸道菌會影響你的口味
近年來的研究也發現,腸道菌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角色比想像地要吃重。例如,說起消化吸收,過去我們都會以為胃酸、胰液、膽汁等是主角,其實腸道菌也會幫助分解食物。錢政弘指出,有的腸道菌喜歡吃脂肪類食物,有些則是醣類食物,這些在檢查糖尿病或高血脂的病患腸道時,有發現這樣的傾向。
產生這樣的關連性可能是基於哪些原因?醫學界推論,除了神經系統耐受度提高外,次要的原因可能是腸道菌跟腸壁上的神經細胞有類似突觸的連結,把他們愛吃的口味的食物訊息,傳遞給我們的身體,讓我們的身體以為這種食物好好吃。因此現在有一種理論,針對像肥胖、代謝症候群、脂肪肝等病患的特定口味養成,很可能是因為一開始常吃某類型食物,讓嗜吃同類型食物的細菌在腸道裡生長茁壯,進而發出更多訊息給我們的身體,讓身體更進一步傾向去吃同類型的食物。
腸保健康,錢政弘教你5大「重中之重」
不當的飲食對腸道健康的影響,比你我想像中要大,然而這並非不可逆的過程。腸保健康的原則很多,但錢政弘在這裡提出整合近年來研究結果,其中五點務必做到的原則,對腸道健康影響甚大。這五個「重中之重」是:
❶多運動: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改善腸道菌相,並增加好的短鏈脂肪酸,幫助免疫調節及抗癌。
❷補充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腸道多種益菌的食物,因此有助益菌生長,同時也能抑制具核酸桿菌等壞菌的生長。
❸多吃發酵乳製品:例如優酪乳,本身就含有益菌,另一方面,乳製品含有豐富鈣質,可以結合膽酸,減少膽酸對腸道黏膜的毒害。
❹不吃加工肉品:過往不推薦吃加工肉品的理由,主要是高溫製程容易產生致癌物質;近來則多出較新的論據,就是加工肉品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會刺激肝臟產出更多膽酸,對腸道黏膜健康不利。最近研究顯示有膽結石或接受膽囊切除手術的病患,長期追蹤發現右側大腸癌的機率上升,這是因為吃加工肉品促使肝臟生成更多膽酸,經過腸道細菌代謝為次級膽酸後, 造成腸黏膜病變。
❺避免負面情緒:保持正面情緒進食,可以幫助消化,推論是因為腸道菌在好心情時的代謝產物有利腸道健康。

早安健康
《早安健康》相信,健康的方式不只是治療疾病,更多的是快樂的心境、好好生活,做得到的健康,才會在每一天產生新力量。世界上最好的治療,都是不花錢的。睡覺、大笑、動一動、曬太陽。健康,無價!《早安健康》的英文Everyday Health,睡眠、刷牙、洗臉、抬頭挺胸收小腹、吃在地當令食物,建立在天天的生活裡,才會是隨手就可做到的健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腸躁症腹瀉、便祕 低腹敏飲食3階段改善
台灣百萬人有腸躁症 可試低腹敏飲食
醫病天地/滿口爛牙突腹痛 竟是花生卡住小腸
男子腹痛腸阻塞就醫 竟是花生米加牛軋糖惹禍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春天最容易胃食道逆流!醫揭「火燒心」地雷:吃太飽、吃太快都NG
婦人咳嗽1年不止 竟是4公分魚刺卡支氣管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肚子痛掛急診我該跟醫師怎麼說?十大重點訊息幫助醫師快速判斷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胃酸過多、腸胃炎怎麼辦?專家教應急措施化解3大腸胃問題
沉思者排便法助改善便秘,醫教簡單6招順暢通行!
常態性拉肚子 當心潰瘍性結腸炎
瘦子也有脂肪肝!別再怪罪油脂,它才是主因!專家建議遠離脂肪肝最佳方案
短時間吃大量生魚片壽司 醫:這幾類人千萬不可!
全台瘋鮭魚吃到飽 營養師提醒:生食吃太多影響腸道健康
鮭魚團注意了!女童愛吃生魚片 肛門拉出260公分絛蟲
全民吃鳳梨 醫師提醒幾類人酌量食用避免不適
現代人腸胃差都是被吃壞的! 醫列「8大傷胃食物」...你常吃哪樣?
不停打嗝4招改善 醫:持續太久恐為這些疾病警訊!
腸胃炎腹瀉喝運動飲料反害脫水!專家揭正確做法
血便不一定是痔瘡!便祕突緩解也可能是腸炎警訊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55歲男牙齦紅腫掉4齒 嘉基發現他另患這病互相影響
如何增加持久度?多打手槍有用嗎?醫教3招鍛鍊助延長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防空汙,外出要戴防霾口罩嗎?胸腔科醫破解迷思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女護理師腦動脈瘤破裂存活 醫:第一時間送醫是關鍵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以為補牙只補1顆,就醫紀錄卻是3顆!是牙醫浮濫申報嗎?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關節凸出、腳長繭當心!骨科醫教拇指外翻自測法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女童患「高致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醫師:留意4大症狀
台灣百萬人有腸躁症 可試低腹敏飲食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穀雨易患熱性感冒 2招有效斬斷病徵發起!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