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逐漸轉熱,加上中南部大缺水,彰濱秀傳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楊哲瑞表示,尿路結石的患者恐會增加。千萬別小看體內小石頭的威力,疼痛指數堪比女性自然產過程,我國空軍更要求所有飛行員腎臟內不得看到結石,就是擔心飛行作業時翻轉,體內結石掉到尿路,可能痛不欲生到影響飛行。夏季也是尿路結石盛行的季節,不喝水、排汗多、憋尿風險將大幅提高。
根據健保署統計,每年約有28萬人左右因尿路結石就診,台灣礙於氣候等因素,盛行率相對高,每十人中約有一人為尿路結石患者。尿路結石發生在各年齡層,仍以男性為大宗,發生的地區以氣溫較高的中南部相對多。
楊哲瑞表示,每年夏季,尿路結石的患者就會增加,一旦罹患尿路結石的患者,復發機率高,根據臨床經驗,發生過一次尿路結石後,至少三成患者會再回診。
尿路結石多遺傳所致 飲食+後天習慣加成發生
楊哲瑞表示,造成尿路結石的原因以「體質」為最主要的因素,再者為患有特殊疾病,如先天尿道畸形、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曾動過手術使尿道狹窄,或是攝護腺肥大、痛風、長期臥床者,其餘的因素如,久坐憋尿、戶外工作者、愛吃精緻飲食、服用過量鈣或維生素D等。
網路常會提及愛吃豆腐配波菜,會大幅增加結石的機率。楊哲瑞表示,如果不是餐餐吃豆腐波菜,不用擔心會因此結石。他認為精緻飲食,高鹽、高脂肪才是大問題,加上現代人多待在冷氣房,水也沒有喝到足夠,排尿次數未達標,才是飲食可能造成結石的主因,而非豆製品害人。
結石掉落輸尿管 一秒內體會生產痛苦
楊哲瑞表示,排尿所經過的部位,都可能產生結石。尿液在形成的過程,會先經過腎臟代謝,形成尿液後會經過輸尿管、膀胱與尿道,因此這四處部位都可能會產生結石,最常見的大概是腎結石。結石形成初期,幾乎都沒有感覺,等到結石衝破防線,卡在尿路時,往往讓患者措手不及、痛不欲生,第一次發生結石掉到輸尿管時,疼痛指數就會達到高點10分,等於是一秒之內達到生產時的疼痛。
結石的成分以草酸鈣最為常見占比高達八成,結石的大小,可以細如沙也能大如鵪鶉蛋,長在腎臟的結石,甚至可以長成如鹿角狀。雖然結石初期症狀不明顯,但隨著結石慢慢增加,生長在不同部位的結石,也會緩緩出現一些輕微的症狀,但這些症狀常會被忽略。
圖/楊哲瑞醫師 提供
結石初期症狀不明顯 不同部位藏不同症狀
楊哲瑞表示,結石若發生在腎臟,會有偶發性的鈍痛,疼痛位置大多在上腹部、腰側等;結石發生在輸尿管,發作時會一陣強烈絞痛,疼痛感會從腹股溝,大腿內側幅射出去,且會有明顯的血尿;膀胱結石則是會讓尿流斷斷續續,同樣也會發生血尿;尿道結石則是會讓尿流變細、甚至用滴的才能排尿。
治療結石的方式,可以依照結石的部位與大小做判斷,一般細如沙或小又少的結石,可以透過大量飲水、大量排尿排除,再稍微大一些的結石,則可以用「體外震波」,再透過大量飲水排出;一旦長到如鹿角般的結石,就必須要動手術。
楊哲瑞表示,結石過大得先用體外震波先碎石,再透過輸尿管鏡慢慢把結石取出,過於嚴重者,如鹿角結石,已引發腎水腫、急性腎衰竭等,會採取經皮穿腎造廔碎石取石術。不過這類嚴重的患者,復發率比其他患者還高,也可能因為沒辦法徹底清乾淨,發炎狀況反覆。
圖/楊哲瑞醫師 提供
三大撇步趨吉避凶 以「鹼」攻「石」降低復發率
楊哲瑞表示,平時最好的保養方式就是「水喝足2000C.C.」、「別吃太甜或太鹹」、「不過量攝取動物性蛋白質」。曾經有發生過結石的患者,則建議可以多喝或多吃鹼性的食物,檸檬水、鹼性水等,但也不要過量,否則會增加腸胃道的負擔。 每天同時觀察上廁所的次數,約上4到6次,曾被診斷為結石的患者,終其一生都是結石候選人,排尿次數要比一般人更多上2次,飲食、生活都要格外注意,才有辦法避免不斷復發。
圖/楊哲瑞醫師 提供
楊哲瑞醫師小檔案
專長:微創/內視鏡手術泌尿道結石排尿功能障礙攝護腺手術疝氣修補男性性功能障礙泌尿系統癌症腎臟移植
現任: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泌尿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研究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總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外科部總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