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生病長輩該由媳婦還女兒照顧?網一面倒認為不該是「XX」責任:若不想顧就勿說閒話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泌尿腎臟

便秘久瀉久痢脫肛 補中益氣調養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脫肛症的病人常見肛門墜脹,嚴重則咳嗽、行走都受影響,甚至糜爛和潰瘍。台灣中醫臨床醫學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脫肛又叫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甚至乙狀結腸下段的黏膜層或全層腸壁從肛門向外脫出。長期便秘、慢性咳嗽或久瀉久痢,以致氣虛下陷不能收攝,形成肛門鬆弛,升舉無力所致。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此症以老年人多見,脫肛患者排便時腸壁從肛門口脫出,輕症僅覺肛門墜脹,脫出後能自行回納,重者必須用手推回,甚至在咳嗽、噴嚏、行走、勞動時都可能脫出。若脫垂的黏膜不能及時推入肛門內,易引起感染、糜爛和潰瘍,甚至絞窄壞死。

一般而言,直腸黏膜或部分直腸全層脫出肛門即稱為脫肛。脫肛的病人常有下腹墜脹感,脫垂的直腸黏膜多有腫脹、潰瘍、出血或繼發感染,經常污染內褲,當咳嗽或做一般活動時,脫垂症狀常常加重,有時須平臥休息,或用手推才能回縮,給病人帶來很多難言之隱。

羅醫師表示,脫肛症最為常見的病因是慢性便秘、久治不愈的慢性痢疾、因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難,及慢性支氣管炎引起的長期咳嗽等,這些病症都可能引起肺內壓增高,從而易導致脫肛症。有效地治療這些疾病可以預防脫肛。

便後要注意清洗肛門,如有條件可用溫水坐浴,脫垂黏膜如有破潰或出血,應局部塗抹優碘液,繼發感染時,加用抗生素;中等程度以上脫肛(直腸全層脫垂,便後不能自然回納),則應考慮採取手術治療,並積極治療引起脫肛的疾病。

脫肛問題可內服中藥調理。羅明宇表示,脫肛患者常見氣虛現象,應配合補中益氣法調養;久瀉患者常見脾胃虛弱,可配合益清氣,升脾陽的藥方調理。

羅醫師指出,脫肛類型有直腸黏膜脫垂,以脫出較短、色暗紅或鮮紅,質柔軟、微有滲血、呈環狀或部分黏膜脫出等為主要特徵;還有一類直腸完全脫垂,以脫出較長、色淡紅、脫出部分如螺旋而有層次的皺壁,質較厚而硬等為主要特徵;治療上多以補中益氣為主。

久泄脫肛由於長期或反覆腹瀉致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所致,表現為面色萎黃,頭暈目眩,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食少納呆,自汗頻多,易於感冒,舌淡苔白,脈虛無力。臨床上常用「補中益氣法」治療,補中焦之氣,舉下陷之陽;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組成包括黃耆、人參、白朮、陳皮、當歸、升麻、柴胡、炙甘草。

方中黃耆補中氣、升清氣,固衛氣,為全方的主方;人參、白朮、甘草補脾益氣,輔助黃耆共同達到補中益氣的功能;升麻、柴胡可升舉陽氣;陳皮理氣化滯,當歸可養血。

羅醫師表示,加減方部分,如有初現心悸自汗者,可搭配麥冬、五味子;納呆食少者配山楂、麥芽;脘腹不適者配木香、砂仁;久瀉不止者配肉豆蔻、補骨脂;內臟下垂者配枳殼、烏梅。

中醫也強調,脾胃為人身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虛弱,化源不足,致使中氣虧虛,清氣不升,輕則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嚴重則中氣下陷,時間一久則出現久瀉脫肛,內臟下垂等。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感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