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新陳代謝

血糖超標沒罹糖尿病別僥倖!「糖前期」仍危機重重

血糖超出正常值沒被診斷為糖尿病,也別高興太早。
血糖超出正常值沒被診斷為糖尿病,也別高興太早。
圖/ingimage

拿到體檢報告時,你可能會暗自慶幸:血糖雖然超出正常值,但並沒有診斷為糖尿病,說明我很健康。

你也許不知道的是,這時你已經處在糖尿病前期(以下簡稱“糖前期”),距離糖尿病只有一小段距離了。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糖前期有哪些症狀,並教你科學控制血糖。

中國約5億人處於糖前期

作為慢性病,糖尿病會引起各臟器組織功能的損害,但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合併高血壓、血脂異常或肥胖,其危害不亞於糖尿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王臨虹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胡永華教授團隊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了中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最新流行病學數據。

數據顯示,2013年, 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0.9%,糖尿病前期流行率為35.7%,也就是說,中國約有5億人正處於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偏高,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一種糖代謝紊亂狀態,是糖尿病的早期預警信號。但由於其還未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常常被人忽略。

糖前期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空腹血糖偏高(IFG),其血糖介於6.1~7毫摩爾/升之間;二是糖耐量異常(IGT),是指空腹及餐後血糖均偏高。

在中國,70%左右的糖尿病前期屬於合併IGT食物患者,特點是以餐後血糖增高為主。臨床上經常會發現有些人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餐後兩小時血糖是異常的。

所以,體檢時的空腹血糖測試,是不足以明確患者是否處於糖前期的。

肥胖是產生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br />圖/ingimage
肥胖是產生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圖/ingimage

當心糖前期的5個信號

只有抓住一些蛛絲馬跡,才能及早對糖尿病進行檢查以及治療。以下這些症狀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糖尿病信號。

1.吃飽就睏

偶爾的一次不必擔心,但如果經常這樣,則可能是身體報警,表明現在的飲食結構有缺陷,如飲食中精製麵粉和含糖食物等簡單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

2.垃圾食品上癮

三天不吃爆米花、洋芋片就難受,表明你已經上癮了。

當人體攝取含大量糖、鹽和脂肪的食物時,消化道會分泌出內生性大麻鹼,這種物質刺激人們的進食中樞,就會讓人感到飢餓,有暴飲暴食的衝動。

此類食物進入體內消化速度快,容易導致血糖紊亂,長期食用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3.體重超標

超重的定義是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10%~20%,若超過20%以上,那就是肥胖了。多餘的體重可能來自於肌肉、骨骼、脂肪或者身體內的水分。

肥胖是產生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糖尿病前期患者都有體重超標,特別是單純減少熱量攝入後,體重依然不減的人,更應提高警惕。

4.大腹便便

有些人腰腹部過胖,細胳膊細腿大肚子,又稱腹型肥胖、向心型肥胖或內臟型肥胖,這種人脂肪主要沉積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內臟。

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即為腹型肥胖。

另外,內臟肥胖還會加快動脈硬化的進程,增加患老年癡呆症的機率,同時增加高血壓、心髒病、腦卒中等危險,這些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5.血壓偏高

臨床上許多高血壓病人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較多地伴有高血壓,兩者被稱為同源性疾病。

有研究顯示,病史超過6年的高血壓患者,約有四成會患上糖尿病。由於二者都和血脂高、生活習慣不良、缺乏運動等有關係,因此,注意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十分關鍵。

如果發現自己出現瞭如上情況,應及時向醫生尋求幫助,儘早對糖尿病進行篩查以及治療。

調節飲食習慣能防治糖尿病。<br />圖/ingimage
調節飲食習慣能防治糖尿病。
圖/ingimage

給不同人群的防治建議

糖尿病帶來的不僅是血糖升高的表象,還可能是全身的代謝異常。因此,學會預防格外重要。

以下是給不同人群的控糖建議:

血糖暫時正常的人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項目,對50萬中國中老年人群隨訪7年發現,只要堅持這幾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預防近80%的2型糖尿病。

保持正常體重

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體重指數在18.5~23.9比較健康。

腰臀比一般女性比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屬於健康範圍。當此比值大於1時,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調節飲食習慣

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

增加全穀物、果蔬、魚、禽肉等膳食攝入,同時減少紅肉、加工食品、甜飲料及澱粉質食品的攝入,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堅持每週運動

要達到預防2型糖尿病的效果,每天需要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至少半小時,每週累計150分鐘以上。

戒菸

與不吸煙人群相比,主動吸煙人群的糖尿病風險要高出37%;在不吸煙人群中,那些長期吸入二手煙的人,糖尿病患病風險比不吸入二手煙的人高22%。

定期體檢

45歲以上是糖尿病高發人群,特別是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血脂、血壓高的人,更應及時排查。

“糖前期”的人

屬於糖前期的人應採取飲食干預+運動干預,管理血糖。

飲食干預

每日所需熱量45%~60%來自碳水化合物,25%~35%來自脂肪,15%~20%來自蛋白質;烹飪時要盡量採用植物油,保證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適當進食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注意限鹽限酒,如果飲酒,就要計入總熱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千卡熱量。

運動干預

超重或肥胖者要將BMI(體重指數)調整到24左右,或體重至少下降7%,並使體重長期維持在健康水平。

有氧和抗阻運動的聯合進行:

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太極拳、乒乓球、羽毛球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續運動20~60 分鐘或不少於10 分鐘。

抗阻運動,如舉啞鈴和槓鈴等,每次2~3組,每組8~10次,組間休息2~3 分鐘;每周至少2次抗阻運動,之間應間隔1~2 天。

糖尿病患者

患了糖尿病的人,也不必過於悲觀。只要減少糖分攝入、規範治療、密切監測血糖水平,保持體內血糖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就能控制病情,避免嚴重的併發症。

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糖尿病 血糖 高血壓 體重 肥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