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 2-7歲是高峰

臺北醫學大學

【聯合新聞網/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 王國憲醫師】

氣溫升高、全球氣候變遷,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發病率及發生率均較往年提高,最近有研究顯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自身的汗水裡面的成分會產生過敏性反應,引起血清中IgE及組織氨升高;同時,汗水容易引起細菌黴菌感染,誘發免疫反應,導致皮膚炎惡化,更有研究顯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汗水中的天然制菌因子Dermicidin比正常人更少,因此,汗水無疑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不歡迎的朋友。

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兒期及小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疾患之一,約占小兒人口的10~12%。所謂異位性是指一種過敏性體質,常與遺傳有關,在病人本人或家族中成員,常有人患有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或蕁麻疹等。異位性皮膚炎的皮疹在嬰兒期通常於2個月至6個月大開始發生,首先於臉頰、額頭、頭皮產生紅色小丘疹,水泡抓破或磨破產生糜爛,有滲出液、結痂。病灶自幼兒期開始可延伸到軀幹、四肢伸側等。

由於劇癢,患童會用手、枕頭、或任何可應用的東西來搔抓,哭鬧不安。到了兒童期,如果經過嬰幼兒期尚未痊癒,皮膚的病灶會變的比較乾燥,有灰褐色皮屑,皮膚變厚,紋路加深,皮疹的部位則主要分佈在臉、頸、胸部及四肢屈側如肘窩、膝窩等部位。在成人型,最常以手部及眼瞼皮膚疹為臨床表現,軀幹及四肢屈側有的也會持續有反覆發作。配合藥物的治療可有效的控制病人的癢感及皮疹,直到自然的病程隨時間得到痊癒。

一般而言,除了汗水以外,生活中的過敏原刺激,例如塵螨、黴菌、動物皮毛、蟑螂、以及空氣污染等都可能會誘使病狀惡化;除此之外,感染、情緒、以及壓力也都是誘發因子。

台灣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大多在5歲前發病,2-7歲是高峰期,之後逐漸減緩。若病況能獲得良好控制,到青春期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機會可以自行痊癒。因此,如果能在生活中減少誘發因子,並與您的醫師一同擬定良好的治療計劃,就能控制或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甚至擺脫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

異位性皮膚炎 蕁麻疹 過敏性鼻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