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睡醒內褲黃一片 18歲男大生染淋病!男女症狀不太一樣,性伴侶應一起治療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眼部

觀念篇/我有白內障 何時該做手術?

元氣周報

(記者陳立凱/攝影)
(記者陳立凱/攝影)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諮詢對象/新光醫院眼科主任胡朝乾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蔡宜佑、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謝靜茹】

白內障是老年人視力障礙的主因之一,根據中央健保局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1萬至12萬名患者,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

出現白內障最主要原因是老化,眼睛原本透明的水晶體裡,負責聚焦光線,不過,當水晶體的可溶性蛋白質變得不可溶時,就產生混濁,因而防礙光線穿透到視網膜。

健保→55歲後 水晶體有給付

白內障癥兆,水晶體會由年輕時的透明狀,逐漸變黃,甚至產生深咖色,也就是俗稱的「變熟」。

早年白內障開刀效果較差,患者摘除水晶體後,會變成高度遠視,超過1000度,需戴像「七先生」一樣的厚重凸透鏡,但隨著開刀技術進步,很少人會再如此,而會換人工水晶體。

55歲以前,置換白內障人工水晶體,健保需專案申報,55歲以後健保給付,需視力在0.4以下,不過,需視患者生活需要,勿侷泥視力數字迷思,如果影響生活甚巨,患者或許應考慮換人工水晶體。

徵兆→朦朧光暈 近視突暴增

歲月不饒人,白內障好發60歲過後的人,常覺得視力模糊,原本清晰的影像變得朦朧,影像也會重疊,或出現光圈、光暈,也有人近視度數加深而老花眼減輕。

但白內障不是老人的專利,40歲到50歲的近視族,如果原本近視600度以上,度數突然增加,很可能水晶體硬化,增加眼睛的折射率,使得事物的聚焦在視網膜前,而使近視度數暴增,也是白內障的徵兆之一。

治療→取出晶體 置換人工物

白內障手術,就是把混濁的水晶體摘除,等於眼球內少了一片聚焦鏡片,同時又喪失了自動對焦功能,因此手術後一定要補一個鏡片。

1.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併人工水晶體植入:一般白內障多使用這類手術,這種手術切口比較小,以超音波把水晶體乳化後吸走,傷口無需縫合或只要縫個1、2針。

2.囊外白內障摘除併人工水晶體植入:如果白內障太嚴重時,會採用這種方式,需切開較大傷口,把整個水晶體核取出,常要縫6到7針。

水晶體→兩選擇 球面、非球面

人類眼睛的水晶體,原本就是非球面的,因此可供我們看遠、中、近的事物,早期人工水晶體為球面;近3、4年有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問世,可提高對比視力,提供更清晰的影像。

一般非球面人工水晶體為3萬多元;另一種6萬元的多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則還可以對抗老花眼,它的設計是把光線分散,使得眼睛聚焦可看遠、中、近,但是否適合這類人工水晶體,可透過眼底鏡,或視網膜掃描儀確認。

老年人:<.b>現在健保給付硬式、軟式的球面人工水晶體,如果是老年人,日常生活大多是看電視,單焦點的球面人工水晶體就夠了。

上班族:若還需要工作的上班族,平常仍需耗費大量眼力,才需考慮多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

檢查→術前評估 非人人手術

1.檢查視力:開刀前必須檢查視力,若視力只剩0.1,一般認為即使拿掉白內障,視力進步有限。

2.是否為糖尿病患: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患,白內障手術的幫忙也有限。

3.有無黃斑部病變:若視網膜黃斑部病變或散光超過100度,不建議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能使視力品質降低,遠近皆看不清楚;視網膜黃斑部病變者,仍可選非球面人工水晶體。

4.確認囊袋完整: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人工水晶體,如水晶體囊袋不完整,由於固定水晶體的韌帶可能鬆弛,人工水晶體有可能位移,就不適合放置非球面或多焦點的人工水晶體,只適合放球面人工水晶體。

併發症→適當處理 多可復原

手術雖進步,仍有人可能有併發症,如角膜水腫、高眼壓、發炎、出血或感染。如白內障過熟或高度近視、合併青光眼,或虹彩炎者,手術風險較高,但適當處理多會復原。

【2009/09/13 元氣周報】

糖尿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