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沒蛀牙就好!研究揭牙周病增心臟病、精神病風險
九成國人有牙齦炎!小心其他疾病風險也增加
別以為自己沒蛀牙口腔就很健康,根據國內研究顯示,台灣成年人有一半以上患有牙周病,九成以上患有牙齦炎,主要都跟因為牙菌斑、細菌在牙齦線四周堆積,引致牙齦組織發炎,嚴重甚至導致牙齒鬆動、脫落。
過往對口腔健康與許多慢性疾病的關聯性未必了解,如今英國專家針對 60995 名牙齦炎患者、3384 人牙周炎患者,同時與 251161 口腔健康的民眾進行比較,發現當有牙周病病史者更有可能在三年內被診斷額外的疾病,此項研究結果也刊登在國際期刊《BMJ Open》。
口腔疾病惡化釀生活品質下降!影響慢性疾病
研究人員觀察發現牙周病病史的人與任何身心理健康發展存在明顯聯繫,研究指出當有牙周病病史的患者,罹患精神疾病風險增加 37%、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增加了 33%、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18%、糖尿病風險增加 26%。
怎麼會有這樣的影響?主要研究者 Joht Singh Chandan 博士解釋:「當口腔疾病惡化時,會導致生活品質大幅下降,讓牙周病間接與慢性病風險增加有關。」但因為牙周病幾乎是常見的問題,專家擔憂當其他慢性病風險跟著增加,似乎也意味著巨大的公共衛生負擔。
共同資深作者、伯明翰大學應用健康研究所的Krish Nirantharakumar 教授則表示:「根據研究結果的傳達重要意義是,牙科和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之間進行有效溝通,以確保患者獲得有效的治療計劃針對口腔和更廣泛的健康,以改善他們現有的整體健康並降低未來患病的風險。」
英國有將近 400,000 人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困擾,該如何提早因應、並找到預防可能潛在的高風險者,如今已知有牙周病患者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風險是一般人的四倍,而且病情往往更嚴重。 牙周病專家Devan Raindi 博士說:「研究強調早期確診及治療牙齦炎、牙周炎的重要性!」
牙齦炎是可逆的!及早改變口腔衛生習慣
牙齦炎的早期症狀牙齦會紅腫、觸痛,或是刷牙時容易出血都是典型徵兆,其中牙菌斑會產生毒素刺激牙齦,當牙菌斑持續附著在牙齒上 24 – 48 小時,就可能達到刺激牙齦發炎的程度。
如果只是在牙齦炎的階段,透過改變口腔衛生習慣能夠移除牙菌斑、牙結石,牙齦是可恢復原本的健康狀態,但若沒有接受治療、採行正確的刷牙方式,牙齦炎就有可能進一步惡化為牙周病,這時接受治療後也只能將牙周病停止,不可能恢復最初的牙周健康。
參考文獻: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study
延伸閱讀:牙齒酸痛是因為牙周病!牙科醫師一次詳解 7 大症狀、治療、後遺症

Heho
什麼是「Heho」?Heho就是Health and Hope,在這裡,我們有最豐盛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
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中有關元素的建議,希望在不設限的情境中,帶給來自不同所在的朋友們都有充滿健康與希望。
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https://heho.com.tw/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迎端午吃粽嗑斷牙 牙醫:千萬別做這動作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牙口不佳增失智風險近2倍 專家教如何評估缺牙問題
家長嚼碎食物再餵給孩子 4歲童狂拉肚子、蛀牙嚴重
智齒不拔沒關係? 醫曝「害牙爛關鍵」 還可能變口腔癌
飄異味、咬合鬆 戴活動假牙者速回診
國人平均蛀牙2.01顆 高於全球1.67顆
守護孕婦兒少口腔健康 3/21至4/11看牙醫免掛號費
疫情間刷不到兩次牙 牙周病風險增確診死亡率高8倍
牙齒太黃怎麼辦?牙醫:造成牙黃原因有8種,4個美白方法助改善
電動牙刷真的比傳統牙刷好用?日本牙醫師分析差異,刷完牙別忘一動作確認乾淨了沒
刷牙時牙齦出血是牙周病嗎?醫:出現7症狀要當心,教你如何預防、治療及正確刷牙
高風險病患健保給付每3個月洗牙1次! 3月1日起27萬人受惠
過年牙痛怎麼辦?牙醫師給的實用6建議
同樣是植牙價格為何落差大? 牙醫師告訴你關鍵4環節
全國首例 三總團隊從眼眶拔牙
愛喝飲料、晚睡小心釀牙周病!牙醫師:莫忽視5個危險警訊
缺幾顆牙沒關係?缺牙和牙周病相互關係 牙醫:最怕導致這三種疾病
99%成人有牙周病!研究:恐致陽痿、心臟病、癌症上身
牙痛竟跟天冷有關 醫生曝喝完飲料少一個步驟會傷牙
餐後、睡前刷牙,為何還有口臭? 醫揭「6大症狀」小心是牙周病
牙醫解析/蛀牙後一定得抽神經?抽完神經有需要做假牙嗎?
每天都有刷牙+使用牙線,為什麼還是會蛀牙?專家:因為你做錯了這幾件事
漱口水越辣效果越好?刷完牙不可使用?專家替你解密漱口水的使用迷思
慣用手常無法將牙齒刷乾淨 牙醫曝常見NG刷牙方式
牙刷、電動牙刷哪個好?醫師告訴你5個刷牙常見問題
銀髮族靠口腔運動增強咀嚼吞嚥功能 吃得好又能防失智
過敏兒看過來!8歲童暴牙、瘦小常感冒 特殊牙套讓他美齒又高壯
怎麼刷牙才正確? 牙醫:不能刷過頭,正確刷牙4要領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