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忽乾癬性關節炎,手指關節變形難挽回?
現職:高雄長庚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
專長:過敏免疫風濕疾病、骨質疏鬆症、重症照護醫學、基礎免疫學
芳華正盛的青壯年,但連穿衣服、打開保特瓶的瓶蓋、轉動汽車的方向盤,都會出現困難。如果你是當事人,受得了這樣的衝擊嗎?這就是乾癬性關節炎病友日常生活中會面臨的處境。
高雄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鄭添財醫師說,「乾癬性關節炎的病友,以30到50歲最多,正是人生要發光發熱的年齡層。一旦因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發炎性關節炎,而有紅腫熱痛的現象,不只關節不舒服、功能受限,生活質量也會大受影響。萬一關節破壞變形,更會步入難以挽回的窘境。」
同時,乾癬性關節炎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可能因皮膚的乾癬病變,有滿頭的頭皮屑,或是皮膚發紅、發癢、脫屑,外觀不好看,再加上保護機能不好,易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指甲脆裂、粉粉的,被誤以為是灰指甲;有接骨點病變的腳跟痛,讓走路、運動都很不舒服,舉步維艱;眼睛可能有劇痛的虹彩炎等等多器官的侵犯。
一般而言,得到乾癬越久,越有機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根據國際標準,可由五個重點,診斷是否有乾癬性關節炎:
一、皮膚乾癬:現在有(2分)、曾經有(1分)、有家族史(1分)
二、指甲病變:有點狀凹陷、甲床剝離(1分)
三、類風溼性關節炎因子:沒有(1分)
四、有香腸指或香腸趾(1分)
五:影像學檢查有骨頭的破壞、新生骨的產生、接骨點炎(1分)
以上症狀,若加起來有超過3分,就可確診是乾癬性關節炎。
鄭添財主任說,「這類自體免疫疾病,近年以可以調整免疫系統的生物製劑藥物為主流。現在非常有信心,擁有很多不同的武器,可進行治療,幫助病友改善生活品質。但一旦不用藥,都有可能會再發作。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不少使用針劑生物製劑的病友,因不敢進醫院,或是因工作常常出國,必須配合居家檢疫,就無法像以前那樣接受常規治療而導致治療中斷。而今年六月開始健保有條件給付口服標靶藥物,一天吃一次,治療約二週後,可以看到關節的發炎症狀逐漸紓緩,攜帶也較需冷藏的針劑方便。我們會與病友依醫病共享決策的原則,提供多種選擇跟建議,希望能提高遵醫囑性,協助病友作好效果跟副作用的追蹤。」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久坐腿麻反覆發作 醫師:可能有其他潛在疾病跡象
3技巧+3密碼 助長輩開心動起來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頭痛醫頭很NG 這類頭痛問題出在脖子
喝可樂易骨質疏鬆?老了才補鈣無效?搞懂5個常見骨鬆QA
打玻尿酸、PRP只適合早期關節炎 2招降低膝蓋負擔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天氣濕冷關節容易痠痛?日本專家激推2類抗寒食物
鍛鍊肌力讓膝關節勇健 簡文仁教你最有效的抗阻力運動
手腕無力、扭力變差!骨科醫師提醒:可能是三角纖維軟骨撕裂所致!
久坐腰痠背痛?日本骨科專家授10秒舒緩法在家跟著做
醫病天地/3C族防烏龜頸 謹記三原則
神經阻斷術配合脈衝射頻治療 免開刀治好坐骨神經痛
骨鬆患者別怕惡化不敢運動! 物理治療師:試試這3動作
天冷易落枕 復健科醫師提醒:一周以上未好轉速就醫
10天擺脫膝蓋痛!不開刀、手術,不日本治療師教你:4種伸展髖關節方法
軟骨修復一次搞定!他開心重返球場、重拾騎車樂趣
寒流來襲!擔心肩膀不舒服?6個禦寒小物不可少
醫病天地/中風失能 半年內最佳復健期
七旬婦換人工膝關節解痛 竟鬧到急診室抽關節積血
年輕人膝關節卡卡!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治療新選擇
下背痛全身僵直 體育師罹脊椎小面關節炎
醫病天地/日扛米袋上下樓 不到50歲退化性關節炎
輕忽腳跟痛 當心長骨刺
小孩W型坐姿免驚 不影響髖關節發育
坐骨神經痛就是長骨刺?要開刀嗎? 初期症狀像腰痛!日常5個動作要少做
治療師的親身經驗:簡單做到一件事 就能避免膝蓋痛
「矮、駝、痛」小心骨質正悄悄流失! 醫師教日常如何自我察覺骨鬆
大拇指外翻變形避免「削足適履」醫師建議及早治療
遊走各大醫院求助不明髖關節疼痛 竟是轉移性骨腫瘤
猜你喜歡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該用藥物保養心臟健康嗎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些水果更難消化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寒流席捲機車通勤族 心臟科醫師透露禦寒小撇步!
他停止呼吸心跳近1小時 大千醫護救回彷如重生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7月大女嬰吞洗衣球急送醫 醫:洗衣球像糖果小心誤食
天冷防猝死!1分鐘檢測你的護心指數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沒曬到太陽就不會變黑?醫:太熱也會產生黑色素
打玻尿酸、PRP只適合早期關節炎 2招降低膝蓋負擔
影/48年最冷寒冬 氣溫降1度心肌梗塞住院上升4%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打鼾是身體警訊 十大死因九項與此有關
吃到沒熟的豬肉會怎麼樣? 恐怕不是拉肚子而已!醫曝「驚人下場」
回溫隱憂…全台猝死案拉警報
天冷血管緊縮血壓易飆升 慎防5種心血管疾病發作
喝可樂易骨質疏鬆?老了才補鈣無效?搞懂5個常見骨鬆QA
宜蘭2老人睡夢中猝死床上 醫師提醒寒流該注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