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骨科.復健

你有滑鼠手嗎? 葡萄糖比類固醇有用

透過超音波可清楚看到腕隧道結構,注射時可看到針頭位置,準確完成注射,避免周邊組織及神經或血管受到傷害。
透過超音波可清楚看到腕隧道結構,注射時可看到針頭位置,準確完成注射,避免周邊組織及神經或血管受到傷害。
圖/吳永燦醫師提供

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是常見周邊神經病變。現代人工作忙碌,頻繁使用3C產品,腕隧道症候群發生率逐年增加,年齡層也有下降趨勢。

三軍總醫院復健部去年發表全世界第一篇臨床試驗研究,證實改善腕隧道症候群,注射5%葡萄糖水比注射類固醇,效果更顯著且持續。

腕隧道症候群新療法

類固醇是傳統改善腕隧道症候群的主流注射藥劑,三軍總醫院復健部將此成果發表在美國神經醫學會權威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證實注射5%葡萄糖水,比注射類固醇,能提供更顯著持續效果。

研究成果亦順利發表在頂尖知名期刊「梅約診所學報期刊」(Mayo Clinic Proceedings)。這是全世界第一篇相關研究,獲得「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薈萃」刊登。

正中神經穿過手腕處的「腕隧道」,若受到壓迫、發炎,導致正中神經病變,就可能出現腕隧道症候群,好發長時間手腕過度使用的人,其他原因還包含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酗酒、懷孕末期等。

初期手痛麻 後期恐肌萎

腕隧道症候群早期症狀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及近大拇指半側的無名指有麻木刺痛感,夜裡睡覺時或清晨快起床時症狀較為明顯且加劇,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來,透過甩手症狀較為減緩。疾病中期出現持續性手指疼痛麻木,進一步可能拿筷子、杯子、扣鈕扣等動作有障礙,手掌握力也變差,常有拿不穩東西掉落的狀況。

後期大拇指近手腕側的肌肉萎縮並失去感覺,所以若早期症狀無法改善甚至惡化時,必須盡早就醫,若是不盡早治療可能會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

除了症狀,進一步診斷可透過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正中神經是否因擠壓而腫脹,神經電生理傳導檢查則可測量神經傳導速度是否異常。

治療方法包括保守療法及外科手術,若是症狀屬輕、中度,以保守性治療為主,可使用藥物、腕部支架、復健、類固醇注射等。若是對保守性治療效果不佳或症狀嚴重,需考慮手術治療。雖然保守療法很多,但有時效果不明顯或無法持續,易復發。手術治療效果不錯,但仍有一定失敗率,且有相當比例復發,少數人術後會產生組織沾黏、手無力或持續疼痛等後遺症,因此建議先保守治療。

注射葡萄糖溶液 減少神經壓迫

新的神經穩定療法,是以5%的葡萄糖溶液注射神經壓迫處的神經解套鬆動術,可以將受擠壓的神經撐開,減少神經與周邊組織沾黏與壓迫,促進血液流通,改善神經慢性缺氧導致的症狀。5%葡萄糖可能降低神經發炎,進一步促進神經再生。

神經穩定療法對於輕、中度患者有顯著效果,一般約需治療3至5次(約每1至2周注射一次),但對重度患者效果有限,建議決定開刀前可先嘗試注射治療。注射治療對手術後持續症狀、沾黏或復發有一定的效果,若神經病變太過嚴重或已導致肌肉萎縮,注射效果不佳,建議手術治療。

常打類固醇 小心副作用

過去研究發現,短時間內重複注射類固醇並不會持續進步,相反的,反覆注射類固醇可能有肌腱斷裂、皮膚變薄及神經受損等副作用;注射葡萄糖水目前無副作用,可多次施打,效果顯著,但無健保給付,未來可望取代類固醇當作第一線注射治療,期進一步減少手術比率。

腕隧道症候群治療方法比較<br />圖/聯合報提供
腕隧道症候群治療方法比較
圖/聯合報提供

葡萄糖 類固醇 腕隧道症候群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