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骨科.復健

四肢痛偏肝腎虛上下肢 治法略不同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治療手腳疼痛的問題,在用藥方面,通常會以上肢痛、下肢痛分別使用不同的中藥材。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盈瀅表示,四肢疼痛所用的處方略有不同,以治療下肢疼痛為例,必須要在去邪活絡之內加以調和氣血,側重肝腎的調理問題。

張盈瀅醫師指出,上肢痛主因受風寒濕外邪侵後所產生的各種症狀,通常為肌肉骨節痠痛或是發生運動障礙。如果是風勝者多走注(行走不定),如果是寒勝者遇冷更加嚴重,如果是濕勝者則偏重著麻木的情形,這是四肢疼痛的特徵。

傳統中醫認為,上肢手臂屬於手六經的交會處,所以症狀偏於風寒,因肩胛處最易受涼,痛時常從肩胛的地方向肘部往下行,患者手臂不能高舉,也不能向後彎曲,當疼痛發作時多一臂或兩臂交替,患者常有寒冷感,或伴隨低熱,但對內臟很少會有影響,治宜疏散活絡。

張盈瀅醫師進一步指出,下肢為足六經的交會處,尤其是與足三陰經有關,所以腿足疼痛偏於寒濕,通常患者坐臥在陰寒、潮濕的地方,長期下來就會引起疼痛,痛時伴有寒冷、沉重感,或足脛有輕微浮腫的情形,治療視患者病情而定,如寒重與濕重者藥方就不太一樣。

張盈瀅表示,上肢疼痛用藥通常以桑枝、薑黃、防風、桂枝、秦艽、羌活、威靈仙等中藥材為主,續斷、獨活、牛膝、防己、蠶沙、木瓜、烏頭等中藥材多用於下肢為主。不過,上肢痛跟下肢痛也有通用的中藥材,例如海風藤、絲瓜絡、地龍、川烏、草烏、乳香、沒藥、膽星等中藥材,都不限於使用在上肢或下肢。

必須留意的是,手腳一起痛並不等於全身痛,也就是跟一身盡痛不一樣,一身盡痛多見於傷寒、傷濕和陰陽毒證,不需要通經和絡,畢竟上下肢痛多偏在關節方面,且兩者的病機、治法也不太相同。

張盈瀅指出,下肢痛通常是由肝腎虛弱所引起。原則上,患者下肢疼痛時,通常兼有麻木、寒涼感,可能伴隨腰脊痠困、小便頻頻、舌苔薄白、舌尖嫩紅,經診斷為肝血腎陰兩虧所致,治療適用熟地、當歸、乾薑、黃柏、白芍、鎖陽、龜板、知母、牛膝、陳皮、羊肉等中藥材,同時以淡鹽湯送服。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中藥 風寒 中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