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腦部.神經

AI可偵測 步距小於0.6公尺 恐有失智風險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醫界期盼找出預測失智的工具,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根據研究,以失智者退化時的姿勢變化為指標,如每秒步行距離小於0.6公尺、走路上肢擺動幅度傾向特定一邊等,透過AI預測是否為失智的高風險群。目前該AI偵測系統仍在建立模組,預計最快明年建立完成,期盼未來可預測失智風險,及早介入治療。

高雄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兼副校長楊俊毓表示,失智症在2012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優先公衛議題,年齡、獨居、遺傳等都是失智的危險因子,根據民國100年到102年調查顯示,65歲以上的長者每12人就有1人失智,80歲以上則是每5人就有1人。

楊俊毓指出,失智症目前無有效治療藥物,但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者,有機會透過刺激或治療恢復正常,若未及早介入,有3成3會在5年內發展成失智症,但如何早篩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成為一大課題。

總計畫主持人、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邱弘毅說,研究團隊依照國內外研究,找出認知功能障礙發生後,肢體出現變化,例如紐約耶希華大學研究發現,每秒步行距離小於0.6公尺,加上認知功能測驗不合格,未來罹患失智症風險是一般人2倍。

再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下肢動作開始不協調,上肢重心傾斜,團隊找出24個異常點作為偵測指標,邱弘毅說,將請已確診失智的患者進行姿勢偵測確認。運用肢體活動測量器的3D動態影像分析技術,測量肢體動作角度及距離等,再經由大數據判讀,辨識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及時導入數位認知刺激訓練,現階段發現若以遊戲的方式幫助患者,有六成認知功能障礙可以改善。

失智症 認知功能 獨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