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上床秒睡是睡得好?專家:晚上秒睡、白天疲累當心睡眠出問題
晚上秒睡、白天疲憊覺得睡不飽 當心睡眠出問題!
根據《CNN》報導指出,哈佛醫學院睡眠專家 Rebecca Robbins 表示,休息充足的人並不會秒睡,對於健康的人來說,一般從就寢至入睡的時間大約需要 15 分鐘左右。如果碰到床就秒睡,可能是身體出現嚴重睡眠不足的狀況,恐怕身心健康會受到影響。
根據美國 CDC 的數據表示,兒童每日需要睡 9 至 12 小時,青少年則為 8 至 10 小時,成年人每日則需至少睡 7 個小時以上,而如果入睡時間過快且白天都覺得睡不飽、充滿疲憊感,那可能就是睡眠品質出了問題。
研究:快速動眼期減少 恐增加死亡風險
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臨床醫學助理教授 Raj Dasgupta 博士表示,如果半夜常常醒來,就代表缺乏睡眠。
Raj Dasgupta 指出,這些不斷驚醒會影響人們進入快速動眼期(REM)的能力,而當人們處於快速動眼期時就會做夢,有研究指出,快速動眼期每減少 5%,未來 12 年的死亡率中就會增加 13%,也就是說快速動眼期的減少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睡眠被打斷 恐怕與呼吸中止症、疾病有關
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有很多,像是慢性疼痛、糖尿病、心臟病、胃食道逆流等疾病都會影響到睡眠品質,另外心理因素也會影響睡眠。
另外,如果在睡眠過程中會喘氣、打呼的民眾,可能是有阻塞型呼吸中止症,該症狀還可能有窒息或是暫時停止呼吸,也會在不知覺的狀況下影響到睡眠品質。
如何更快入睡?專家:較低溫度環境下,會睡得更好
而如果明明到了睡覺時間,卻翻來翻去還睡不著,該如何幫助自己入睡呢?睡眠專家 Rebecca Robbins 也給出幾點建議。
20 分鐘後還無法入睡就起床如果已經翻了 20 分鐘都還沒有想睡覺的感覺,建議就直接起床,做一些幫助睡眠的事情,等到有昏昏欲睡的感覺時再回到床上。
睡前不要使用手機
睡覺前儘量避免在床上工作或是看電視、手機,因為螢幕發出的藍光會讓大腦醒來,進而讓精神更好,反而難以入睡。
較低溫度睡更好
保持房間的通風和光線昏暗,根據科學研究,當處於15至20度的環境時,睡眠品質會提升。
睡前儀式
在睡前可以沖個熱水澡,或是進行瑜伽、輕度伸展運動,幫助大腦放鬆,另外也可以看書或聽舒緩的音樂幫助入睡。
參考資料:
How to fall asleep more quickly — the healthy way
Association of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With Mortality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延伸閱讀:翻來覆去睡不著、起床後覺得睡不好?專家教你自我檢測睡眠品質好不好

Heho
什麼是「Heho」?Heho就是Health and Hope,在這裡,我們有最豐盛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
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中有關元素的建議,希望在不設限的情境中,帶給來自不同所在的朋友們都有充滿健康與希望。
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https://heho.com.tw/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治療憂鬱症 北榮設情緒精準醫療中心
女大生思覺失調幻聽休學 運動輔以長效針劑後重返校園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睡前總想吃東西?有5狀況,小心非單純嘴饞而是「夜食症」
晚上總是睡不好?建立這些良好習慣助你一夜好眠
失眠別急著吃藥 行為治療助好睡
台灣孩子越來越不快樂 兒少生活滿意度再創新低
晚上失眠怎麼辦?美國睡眠醫學學會點名14個提升睡眠品質的方法,讓你不再夜夜數綿羊
求職超過3個月沒著落陷憂鬱 專家3建議甩負面情緒
全台深夜狂搖震出焦慮感 醫師給5個字助心安
晚上容易醒,白天又更想睡?小心已中睡眠4大陷阱
做家事有益身心 醫研究:男性投入家務可降低自殺率
發現自己精神出軌怎麼辦?心理師3招解套:自我坦承是關鍵
捨不得丟別以為是念舊! 醫:「儲物症」應就醫治療
只要碰到乳房就覺得噁心、沮喪? 小心你是罹患「悲傷乳頭症候群」了
天寒竹縣再增2人猝逝 身心科患者多出2成
男友患「睡眠性愛症」讓她好困擾 半夜粗暴求歡隔天沒印象
產後憂鬱釀憾事 醫師建議家人分擔與陪伴就醫
曬恩愛看太多? 醫:情人節到來恐懼症患者增加
情緒勒索無所不在!家人、伴侶、老闆同事、同儕朋友,常見4族群你遇過幾種?慣老闆金句引熱議
求好眠?精神科醫:睡前少喝酒、抽菸、滑手機
明天開工睡不著怎麼辦?醫解析失眠問題的3大癥結
改善心理的不安 醫:把握今天好好過 過度假設只會引來恐慌
失眠怎麼辦?醫師教5種「晚安瑜伽」,讓你改善睡眠品質、睡得更香沉!
12個孩子中有6個患思覺失調症 一部解開遺傳祕辛的家庭調查史
連假9天有沒有賭上癮? 3個現象觀察自己
狂洗手、頻檢查瓦斯開關是強迫症?精神科醫解答
年節熬夜小心加速衰老、猝死! 醫揭「黃金睡眠時間」:不一定要滿8小時
心痛如膠痕,不是一次就能清乾淨!反覆細膩的諮商對話才能讓心恢復
心因精神性疼痛 一遇挫折就發作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醫貼病例報告若得猴痘超痛…肛門、陰莖潰瘍 排便、睡覺都有問題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牙周病患若確診,死亡率高8倍!「刷牙抗疫」,牙醫教你4招挑對牙刷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