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穀雨」氣溫變化無常 中醫建議避免吃這些食物為身體養生打底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離不開手機 當心孩子網路成癮

【聯合報╱林子堯/衛生署桃園療養院精神科醫師】

「低頭族」日漸增加,媒體陸續報導青少年手機成癮,行為舉止退化,還有學生蹺課玩網路遊戲等。美國精神醫學會將於2013年5月推出新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V)」,擬將網路成癮納入精神疾患中的一項。

網路成癮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簡稱IAD),起初於1995年,由學者Ivan Goldberg抱著開玩笑的心態,用來形容一些沉迷網路的人,泛指過度使用網路而行為失常的人們。

時過境遷,如今網路及3C產品日新月異,人手一機的狀況已是世界潮流。過去研究指出,大陸大學生11%網路成癮;南韓更是18歲以下年輕人,近30%有網路成癮危機。

根據資策會統計,至2011年6月止,台灣經常上網人口近1千1百萬人。隨著上網普及率逐年上升,未來網路成癮症勢必成為台灣的一「心靈公敵」。

對於網路成癮症的診斷,目前醫界尚無定論,常用準則包括Kimberly Young博士診斷準則以及DSM-IV中的病態性賭博(pathological gambling)的診斷準則和大陸學者採用的診斷準則,各準則略有不同,但核心概念類似。

民眾若對網路使用有強烈渴求,停止上網時會出現不適、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戒斷反應。而使用時間平均每天使用網路超過6個小時,而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再加上下述5項條件符合1條以上,就可能已經網路成癮。

1.為達到滿足感,不斷增加使用網路時間和投入程度。

2.使用網路的開始、結束及持續時間難以控制,經多次努力均未成功。

3.固執使用網路,不顧其明顯的危害性後果,即使知道網路使用危害,仍難以停止。

4.因使用網路而減少或放棄其他的興趣、娛樂或社交活動。

5.將使用網路作為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的途徑。

目前對於網路成癮症的治療,以認知行為治療為主,藥物治療僅能輔助,患者多在各醫院精神科門診治療。

若家長發現孩子有類似症狀,影響到課業、工作、生活及人際關係,建議盡快尋求協助。

網路成癮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