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憂鬱患者 不是什麼都不能做

【聯合報/高振傑/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

阿元嫂今年35歲,有兩個就讀國小的小孩,她在一年前罹患憂鬱症,近半年來除了看診拿藥外,幾乎足不出戶,連吃飯都是透過她先生買便當來解決。

阿元嫂的家人十分擔心,但不知道怎麼幫她才好。有人說憂鬱症患者要出門散心才會好;有人說要讓病人多休息才會好;也有人說要常常陪患者聊天解開心結。阿元嫂家人無所適從。

回顧許多針對憂鬱症患者的建議與忠告,仍可以發現共通準則:有限度的病人角色。傳統的病人角色是這樣:要好好休養、不要勞心費力、不要受到刺激。因此許多憂鬱症患者的家屬就變成為病人代勞各種大小事務,連水都倒好在床邊;或是事事包容病人,深怕引發了個案的情緒。結果是有些憂鬱症患者因此而變得生活鬆散、作息不規律,即便情緒症狀紓緩了,卻也懶得出門,甚至有些患者在家一窩就窩了10年,青春歲月就此虛度。

如何成為一位「有限度的病人」?簡單的說,就是憂鬱症患者不要只把自己定位在「病人」這個角色,而放棄扮演其他角色。以阿元嫂為例,在她成為憂鬱症病人前,她至少扮演著「家庭主婦」與「兩個孩子的媽」兩種角色,因此阿元嫂最好在生病之後也要儘量持續家事與照顧小孩。但畢竟她受到憂鬱症狀所苦,所以她也要扮演著「有限度的病人」,也就是說家人們對阿元嫂扮演「家庭主婦」與「兩個孩子的媽」的要求應該要降低,讓阿元嫂既能維持生病前的生活作息又能保留適當的體力與心力來休養身心。

那要如何「降低要求」?以阿元嫂為例,原本每天煮飯可以降低成每天去買便當;原本每天掃地、拖地可以改成每個禮拜打掃環境一次。降低要求的程度可以視阿元嫂的狀況而定,例如在剛發病時,阿元嫂可能幾乎沒有體力,所以家事儘量由家人分擔;在阿元嫂體力較恢復,但心情還是很低落時,家人可以讓她協助倒垃圾,藉此強迫阿元嫂外出走動,增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成為一位「有限度的病人」對憂鬱症患者來說,能更快療癒,且能避免常見的後遺症(例如,變胖、體力衰退、作息不正常…等)。

阿元嫂很幸運,她的先生和小孩都很支持她,也願意接受「有限度的病人角色」這個觀念。雖然阿元嫂一開始因為還要早起做家事而頗有怨言,但看到先生和孩子主動分擔家事、同甘共苦,她也深受感動。在藥物與心理治療的協助下,阿元嫂不但康復,而且沒有作息紊亂、身材走樣的後遺症。

【2010/05/07 聯合報】

憂鬱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