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善用基因檢測,可揪3種肺癌早期突變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焦慮失眠不能只用藥! 學者籲分析原因才能重建心理健康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李玉嬋表示,面對、分析出壓力源,才能採取適當的因應策略,重建心理健康。記者羅真/攝影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李玉嬋表示,面對、分析出壓力源,才能採取適當的因應策略,重建心理健康。記者羅真/攝影

改善失眠和焦慮,用藥恐治標不治本。學者指出,心理諮商、認知行為改變等非藥物處置是建議的第一線治療,只有面對、分析出壓力源,才能採取適當的因應策略,重建心理健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精神醫學及神經科學教授蘇冠賓表示,失眠跟焦慮往往來自憂鬱症焦慮症思覺失調症、雙極性情感性精神病或老年人器質性精神病,這些潛在疾病可能需要進一步的心理治療,但心理治療貴、安眠藥相對便宜,受限於健保給付制度,相對低價的苯二氮平(BZD)類藥物被大量採用,台灣醫師處方BZD類藥物的比例就高居亞洲各國之冠。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院長李玉嬋表示,嚴重失眠時,用藥是有幫助的,但無助改善作為失眠源頭的心理癥結,如經濟壓力、感情問題等,因此建議同時作心理治療與心理諮商,只有面對、分析出壓力源,才能採取適當的因應策略,重建心理健康。

生活不免有大大小小的壓力,何時可以自我調節、何時要找心理諮商、又何時需要就醫用藥?李玉嬋表示,感到有壓力時,可優先找信任的人傾訴,可以是周遭親友,可以是社會公益資源如生命線、張老師,也可以是心理諮商師,「在演變成憂鬱症之前,人們認知行為的可塑性最大」;網路上有許多與情緒相關的篩檢量表,可藉此初步瞭解自身狀況,評估是否需要就醫;若伴隨壓力產生嚴重的身體狀況,如數日難以入眠,就得同時尋求精神醫療。

預防勝於治療,李玉嬋提醒心理健康三大向度包括人際支持、情緒平穩與自我價值感,缺一不可,平日裡也應培養一套自己的養心與壓力管理方式。蘇冠賓提醒注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並在每日清晨與下午適度接受太陽光照,都有幫助。

● 相關文章:

做什麼都游刃有餘 精神科權威倡培養「腦力」

失眠 憂鬱症 焦慮症 思覺失調症 安眠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