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精神疾病總有一天會完全康復 回到人生正常軌道嗎?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精神疾病的診斷比我們想得更為複雜。在「有病」與「沒病」、「健康」與「復原」之間從來就沒有清楚的界線。它是不停滑動的刻度,是不斷調整的區間,不管看起來多麼正常都一樣。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精神疾病的診斷比我們想得更為複雜。在「有病」與「沒病」、「健康」與「復原」之間從來就沒有清楚的界線。它是不停滑動的刻度,是不斷調整的區間,不管看起來多麼正常都一樣。
圖/ingimage

當我終於從第一次完全崩潰的情況下恢復過來時,我以為自己熬過去了。沒錯,我曾經是個精神病患,但我當時認為那只是一種狀態:我是有些沮喪,但應該沒什麼精神疾病。我會完全康復,重拾原本的生活節奏,回大學讀書並且再次過著正常人的生活。我會避開那些把我推向失序狀況的觸發因子。我會好好睡覺。我不再飲酒過量。我會每天乖乖吃藥,直到我不再需要吃藥為止(甚至是永遠都不停藥)。我就是不認為精神疾病是一種長期的狀態。我原本是很樂觀的。

當我開始和「正常人」有了「正常的」交往關係後,我更是如此深信不疑。事實上,我們這段註定失敗的關係根本偏離了主題:我們做正常人做的事,像是去磚砌的咖啡店裡享用昂貴的早餐,還有存錢準備支付買房的頭期款。我們選購訂婚戒指,討論孩子的名字。我們做的這些事大致而言我都不是很感與趣,但我覺得這是「正常」人生必要的經歷。我以為這些作為可以保護我——一只便宜的傳統婚戒是我的護身符,可以保我再無發作之虞。

當然,我錯了。我的迷思讓終究惡化的病情變得更為棘手。我以為復原是一條直線。我以為起點一定是從底部開始,在X軸和Y軸之間慢慢攀升,逐漸發展。我以為它會一直進步,不會瞬間下降歸零。所以,當同樣的狀況再度出現,我一下子就被擊垮了。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精神疾病的診斷比我們想得更為複雜。在「有病」與「沒病」、「健康」與「復原」之間從來就沒有清楚的界線。它是不停滑動的刻度,是不斷調整的區間,不管看起來多麼正常都一樣。所以我的病情經常在刻度一到十之間游走。並不是今天「瘋狂指數六」、隔天「瘋狂指數八」這樣的情況——其中的變化微妙複雜、模糊難辨,沒有前例可循,也不適用二分法。

復原也是如此。

一開始我並不知道。我以為「復原」很簡單。話說,一個人在什麼時候是「健康」的?「健康」指的又是什麼呢?許多政府認可的研究報告表示「健康」是指這個人擁有工作的能力,但對我而言這種說法似乎有待商榷。因為這種主張或多或少都與人必須「要能付出、要有貢獻」的社會期望息息相關,再者,這樣的論點與我自身的經驗並不相符。在我發病最嚴重的期間,我每天還是勤奮不懈、努力工作。就那些標準來看我是健康的:我只要可以勝任我的工作就行。但我絕對不健康:在每天工作的八個小時裡我有六個小時都在琢磨自殺這件事,直到生病為止我每晚都喝酒,而且不斷自殘。我一點也不健康。

沒有自殺念頭時的我又是如何呢?我仍舊日復一日為精神疾病所苦。寫作時,我有一年的時間沒有吃藥,除了幾次明顯的發作之外,我的狀況一直都很穩定。我很少自殘。現在喝酒也比以前少多了,尤其是自己獨處的時候。我對自己的工作不僅遊刃有餘而且還做得有聲有色,我是真的樂在其中。不過,我每天還是承受著躁鬱症的折磨:焦慮,偏執,強烈且持續不斷的侵入性想法與情緒起伏……。就某些標準來看,我根本就不健康。但用其他的標準來說,我已經「復原」了。

我想這就是「復原」如此難以界定的原因:根本就沒有真正判斷的標準。像Mind或是精神健康基金會(MHF)這些公益機構也承認這個事實,並提到復原是一種「旅程」或是「過程」,而不是某個特定的時間點。這種形容合情合理——因為即便你每天都勤奮不懈地記錄自己的情緒,也無法具體衡量「健康」與否,也沒有數據可以量化精神疾病的程度。

然而,這種無所適從讓我對自己的病情心灰意冷。我誤以為總有一天自己會完全康復,我的人生會真正回到原本的正常軌道。我以為「復原」意味著一切都會變得完美,失序的情況永遠不再出現。所以,就如同前面提到過的,每當出現失序的狀況,不管多小我都覺得是致命的挫敗。這種反應基本上是不切實際的。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有時工作不順老闆對你大吼;有時別人會讓你難過;有時早上醒來你就是沒來由感覺心情超差,可是,我並不把這些視為生活中的必然現象。在我如史詩般可歌可泣的復原之路上,我把每一種挫折都看成充滿戲劇性的挫敗。

最後,我為復原做了許多努力:那就是吃藥和心理治療。

.書名:我的躁鬱人生不抓狂指南
.作者:艾蜜莉‧雷諾茲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7/10/05
.書名:我的躁鬱人生不抓狂指南 .作者:艾蜜莉‧雷諾茲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7/10/05

關於《我的躁鬱人生不抓狂指南》

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任何有類似經驗的人,或任何經驗完全與我不同的人,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或至少得到一些啟發,知道該如何有效地面對。我希望他們可以避開我曾犯下的一些致命錯誤,或最起碼感覺好一點,因為不是只有他們會在談戀愛時不小心說漏了嘴,或鬱症發作時活像隻亂翻垃圾的浣熊。——艾蜜莉.雷諾茲

看更多《我的躁鬱人生不抓狂指南》:https://goo.gl/9AwxaRc

精神疾病 躁鬱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