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表示,台灣寵物市場多元,除了常見的狗、貓、兔子,鼠類、鳥類甚至昆蟲、爬蟲類等,都有特定族群愛好者。
不過年邁長輩因孩子長大成人離家,面臨空巢期,常有「被需要」的需求,狗兒和貓咪有存在感、與人互動多,仍是最適合銀髮族飼養的動物,其中又以「狗奴」占大宗,和喵星人族群相較,比例為4比1。
狗狗親人 阿公阿嬤當孫養
寵物業者洪首研說,狗狗個性親人、忠心,喜歡待在主人旁邊休息或睡覺,小型犬也可長時間抱著,不像貓咪「獨立、易感」,是銀髮族飼養的首選。她觀察,許多阿公阿嬤一開始非常排斥養狗,但沒多久就把小狗當孩子疼,噓寒問暖的程度一點都不輸照顧小baby的年輕父母。
獸醫師蔡俊吉觀察,臨床上不少銀髮族飼主是因兒女生了孩子或北上工作,只好「接手」他們之前飼養的狗兒,有的阿嬤對愛犬視如己出,一出門就抱在手上不落地,更三餐親自下廚煮鮮食,周周送寵物美容打理外表。
養中大型犬 先考量爸媽體能
要幫爸媽尋找速配的動物伴侶,得先從家中環境、花費、父母身體狀況及寵物個性等層面來考量。以養狗為例,若空間夠大,父母健康及體力尚可,可考慮個性穩定、活動需求大的中型犬如柴犬、米克斯混種犬;若居住在大樓、公寓等空間較小的房子,還是以較親人的小型犬如博美、吉娃娃、馬爾濟斯或貴賓犬為主。
不過,如果長輩是照顧新手,考量他們日後體能狀況,應盡量以體型較小的犬種為主,因為父母年齡漸長,若還要照顧逐漸生病老去的大型狗,動輒30、40公斤的體重,在照顧上體力恐無法負荷。
養魚養鳥 可賞玩但互動較少
除了貓狗,小型鳥類如白文鳥、玄鳳鸚鵡、八哥,以及觀賞用魚類等,因所需空間少、易飼養、乾淨,也是不少銀髮族喜歡飼養的寵物,不過這類寵物較適合單純餵養及供玩賞,和飼主互動上就遠不及貓狗。
洪首研說,養烏龜、養魚怡情養性,屬於較靜態的飼養活動,當然也可獲得「療癒」效果,但就「互動」這件事來看,不像飼養狗或貓,會主動到主人身旁撒嬌、討抱,對於自覺寂寞、沒安全感的老人家來說,「就像多了一個孩子」,為照顧新成員,會打起精神過生活,對身心靈的「療癒」有加倍效果。
考量照顧方便度 別成負擔
台灣寵物市場近幾年發展得相當成熟,社區內走幾步路就可看到寵物水族用品賣場和動物醫院,在生活照護上非常方便,也有業者提供包月到府接送的美容服務。即使寵物生病了,就醫便利性高,只要事前做好足夠的心理建設,並定期帶寵物到醫院打疫苗、做檢查,長輩們可輕鬆享受與寵物相伴的生活。
蔡俊吉說,貓狗偶爾會感染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像貓咪有傳播弓漿蟲症風險,對孕婦較有危害,狗兒則是寄生蟲、跳蚤、黴菌等引發的皮膚病。不過近年來養寵物的水平提升,飼主感染機率降低很多,都會區已幾乎絕跡。此外,老人家免疫系統較不活躍,對貓狗毛髮過敏的反應不會那麼強烈。
三思而後養
不管認養或購買 愛他照顧到最後
●洪首研表示,認養和購買寵物者,在台灣屬於兩大不同族群,不過只要決定飼養,就需考慮清楚時間、空間、花費等因素,日後才不會因工作、搬家或長輩身體健康狀況發生變化,無法繼續養下去,甚至發生棄養問題。如果不考慮購買寵物,想採取認養方式,除了動物收容所,許多寵物用品賣場和動物醫院會與動保協會合作,定期舉辦認養活動,且認養率都有三成以上。
蔡俊吉則認為,銀髮族情況特殊,飼養寵物應以自身需求考量,透過合法管道購買適合自己的犬種,不該因此就被貼上負面標籤。此外,一般人會有狗兒要從小養起的迷思,他發現若有飼主因故不能繼續養狗,協助將狗兒送養也相形困難,所以養寵物前千萬要三思,做好萬全準備,對生命負責、照顧到最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