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寵物陪伴很棒,但想讓長輩養毛小孩前,得先評估,長輩有沒有照顧毛小孩的能力,而孩子也要適度承擔照護的責任。一旦決定飼養,寵物就是永遠的家人,不離不棄。
吃喝拉撒 評估長輩能否照顧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說,曾有位90多歲奶奶,為了飼養孫子放在老家的狗,比照孫子飼養的模式,養在室內,每天都跟狗睡在一起,但奶奶對寵物毛髮過敏,全身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皮膚抓到流膿就醫才被發現。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寵物比孩子更黏人,很多家裡的寵物原本是孩子在養,最後變成家長在養,且寵愛程度不在話下,不僅時常跟他們講話,寵物吃喝拉撒都需要幫忙。狗狗上廁所就必須要幫他開廁所門,或得帶他外出散步,一早可能就會被吵醒等,寵物可能無時無刻都在仰望著主人。
孩子先養 讓爸媽漸進愛上
她認為,讓長輩接受毛小孩最好的方式就是採取「漸進式」,讓原本沒有養寵物習慣的人,漸漸地認為家中有寵物也不錯。她呼籲,飼養寵物最好領養取代購買,孩子可以領養狗狗或是貓咪,帶回家中給爸媽,甚至是阿公、阿嬤,讓他們常看到寵物,當作家中的一份子後,再鼓勵家中長輩飼養,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不過,準備飼養毛小孩之前,無論是家長或是年輕人,都得要有一個認知,飼養是「長時間」的事情,必須要先評估自身的能力,若是子女想讓長輩飼養寵物,也得先評估家長的能力以及居住空間是否適合。
黃國晉說,飼養寵物前可先做以下評估,包括:
圖/RF123
2.健康狀況是否可配合毛小孩。
3.居家空間是否足夠。
4.接受寵物會占據生活一定時間。
5.不會隨意丟棄。
6.不會隨意對寵物發脾氣遷怒等。
讓長輩飼養毛小孩之前,子女應該要瞭解長輩個性及好惡,千萬別一廂情願地硬塞一隻寵物給爸媽,自認對他們好,反而造成負擔。
黃國晉說,進行寵物治療前,會先瞭解長輩是否有過敏體質,對於寵物是否懼怕等,第一次飼養寵物的長輩,需要先請子女試水溫,別貿然就把一隻貓、一隻狗丟給家人飼養,如此一來,棄養的機率反而會增加。
慎選寵物 提防長輩不自量力
黃國晉表示,要注意長輩是否出現「不自量力」的行為,像是常常會逞強,向子女顯示自己身體硬朗,可以每天帶著狗狗散步,實際上卻是身體常常出問題,必須常跑醫院,對毛小孩疏於照顧,也可能懸著一顆心,病沒養好、毛小孩也沒養好。
黃國晉呼籲,國外曾經發生過多起為了追趕精力過剩的寵物,最後長輩因此跌倒骨折的案例。年長的人最怕跌倒,不僅會造成骨折,也會增加其他疾病併發的機會。長輩飼養的寵物一定要慎選,比較沒有體力的長輩,不建議飼養精力旺盛的大型犬,可考慮小型犬或貓咪,或其他比較靜態的寵物。
提升健康 還有其他方法
葉雅馨說,想要提升長輩的身心靈健康或是體能等,也不一定要飼養寵物,定時定量的運動,也能提升身心靈的健康。飼養寵物比較偏向常常「宅」在家的長輩,有個迫使他們走出去,強身健體的理由,並增加心中的慰藉。若是種種因素沒辦法配合,也不要勉強,找尋最合適長輩的方式才是最佳的選擇。
陪伴小物
日本TRENDMASTER
療癒系電子寵物貓
日本大受歡迎的電子貓,只要觸摸就會發出多種聲音,是可以陪伴爸媽,又不必費心照顧的心靈良伴。
圖/RF123
【哪裡買】
樂齡網 服務專線:02-2577-5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