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健保署統計,20歲以上國人被診斷為高血壓約有330萬人。多位專家指出,高血壓往往無明顯症狀,許多人甚至在倒下後才發現問題,顯示民眾對血壓量測認知還需提升。為協助國人在生活中落實血壓管理,及早發現,國民健康署攜手多家醫事公、學(協)會發起「千人響應護血壓 三大資源守護網」行動,推動「健檢發現異常」、「722 每日血壓監測」到「社區安心血壓站」,讓民眾不必到醫院,也能掌握自己的血壓值。
整合成人健檢、722 原則與安心血壓站 三大資源共同強化國人血壓管理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提醒,從今年起,國民健康署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年齡限制下修至30歲。符合資格的民眾每五年可以接受一次免費健康檢查,並增加「三高風險評估」和「衛教介入」措施,讓更多年輕族群能及早掌握健康狀況,更早介入潛在的慢性病問題,特別是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疾病。
然而,現階段民眾對血壓管理的認知仍然不足,尤其是許多人僅在就醫時量血壓,容易受「白袍效應」影響。也就是指在醫療環境中因心理上容易感到緊張或壓力,造成血壓值數偏高、不準確。對此,國內外研究也都指出,相比於診間測量,居家血壓相對更低、貼近個人平時的生理狀態,且更能預測心臟血管的狀態。
因此,鼓勵18歲以上民眾在日常中落實量血壓的「722原則」格外重要:連續七天量測血壓,每天早上起床後與晚上睡前各量一次,且每次量兩回、間隔至少一分鐘。透過規律且正確的居家量測,可以及早察覺血壓異常。
家裡沒有血壓計也不須擔心,目前全台已設置超過3,000處血壓站,其中有700處通過國健署認可,成為「社區安心血壓站」,並分布於全台22個縣市。讓民眾在社區中取得血壓量測服務。當發現量測結果有異常時,可以將紀錄帶回醫療院所,由專業人員協助判讀、確認是否需要進一步追蹤。
目前仍有許多民眾不清楚社區藥局的藥師也能幫忙量血壓。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說明,對於年長者來說,每日測量血壓非常重要,而台灣超過一萬家的藥局密度很高,幾乎每個社區都有,且這些藥局都備有血壓計。因此,民眾即使在家不方便測量,也可以到附近的社區藥局請藥師協助。
落實有心、執行不易 量血壓仍卡在意願與工具不足
不過在執行面上,還需提升民眾的參與度。台灣高血壓學會常務理事程劭儀說明,有高血壓的民眾時常不清楚自己有高血壓問題,因為「沒有不舒服,不像感冒一樣有症狀。」,等到不舒服時到醫院時已經來不及了,因此心血管疾病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到醫院量血壓不準確。」程劭儀坦言,因此臺大醫院家醫部已經將血壓機撤除,改為衛教民眾自行在家測量,然而在執行上,民眾的意願卻較為低落,因為身體並無感到不適,沒有動機。「我們看見太多案例是倒下來才發現有高血壓。」她直言,因此至少要讓民眾意識到高血壓的危險性,後面的慢慢再來。
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廖美南表示,目前大約有7成民眾願意接受「722量血壓」方式,然而實際的遵從度大約只有3成。原因是夜晚量血壓時,有些民眾家中沒有血壓機,也不便到社區據點。另外,目前的衛教資訊也需增加語言多元性。廖美南解釋,有些偏鄉地區的民眾、年長者或主要照顧者是外籍看護,對於衛教內容難以理解。
沈靜芬提醒,透過居家量血壓或安心血壓站隨時監測,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找出血壓偏高或異常風險。當發現血壓異常,將紀錄攜帶至醫療院所,全台醫事人員都可提供協助。
‧從0存款到400萬 她揭五個聰明省錢術:買掃地機器人其實很划算
‧70歲喪妻退休師養狗療傷「千萬資產蒸發一半」快樂散步變惡夢
‧室內曬衣哪裡最快乾?「窗邊不是最佳解」:一關鍵有效排濕除臭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