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竟然會猝死?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十大死因中,有九項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直接相關。桃園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是國內睡眠門診先鋒,預估全台約有110萬人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潛在患者,但實際接受治療者不到五成。他提醒民眾,千萬別輕忽「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隱藏危機,預先做好檢測,避免致死風險。
睡不好 自己和枕邊人健康都亮紅燈
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約5至10%,好發在年紀較大、男性、肥胖、呼吸道狹小、吸菸者,估計全台灣有超過百萬的患者,因為睡覺時上呼吸道反覆塌陷,導致呼吸道阻塞無法呼吸,白天容易嗜睡,靜下來或無聊時無法保持清醒或集中注意力,引發車禍機率是正常人的7倍、高血壓增加33%、心肌梗塞增加6倍、中風甚至高達6-23倍。
患者通常會有打鼾、短暫噎住或倒吸一口氣而清醒過來等症狀,但多數人有此症狀卻不自知,有超過五成的患者是因枕邊伴侶受其症狀影響才就醫檢查,長久以來,另一半也因受干擾睡不好而免疫力下降。
居家睡眠檢測 提早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
陳濘宏表示,健保有給付睡眠檢查,不過以長庚醫院來說,一年最多檢測約5000人,若排健保檢查最長需等2年才能排到,民眾可先居家睡眠檢測,一小時內有超過5次以上的睡眠中止呼吸,就應到院做進一步檢測,讓考核認證的睡眠專科醫師,協助有睡眠困擾的病人對症治療。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學會發表的治療指引,不管是輕度或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首選建議使用陽壓睡眠呼吸器,藉由持續送出空氣正壓,防止呼吸道在睡眠時發生塌陷而阻塞;其他治療方式包括減重、配戴口腔矯正器,或是手術治療等。
圖/張念慈攝影
圖/張念慈攝影
試戴和個管服務 和陽壓呼吸器和平共處
雖然陽壓呼吸器是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最大缺點是「從此必須戴面罩睡覺」心理的障礙難克服,以及生理上的束縛感難適應。
「就像近視要戴眼鏡才看得清楚,拿掉就會視線模糊」陳濘宏表示,戴陽壓呼吸器其實跟戴近視眼鏡一樣,是安全、效果最好、不會有併發症的輔助物,但一開始容易有抗拒感,建議使用前一定要先接受檢查再試戴,選擇適合的面罩,才能養成配戴好習慣。
在降低生理不適部分,戴面罩容易感到束縛,氣流從鼻腔灌入也可能造成不適,導致患者戴不住,接受度不高,或者不少人買了卻不會長期使用,因此呼吸器的調壓和面罩的選擇很重要。
陳濘宏指出,就像配眼鏡要測量度數,呼吸器也要視每個人的狀況設定壓力、濕度等參數,如果調壓不準確或面罩大小不合適,就容易漏氣導致喉嚨乾,甚至氣體進入胃部引發脹氣,或面罩接觸皮膚而過敏、流汗導致汗斑等。
他建議,開始使用陽壓睡眠呼吸器要多一點耐心,通常約需兩周至一個月的調適期,桃園長庚醫院睡眠中心提供相關試戴和個管服務,透過面罩選擇及機器內建晶片上傳雲端紀錄,監測使用情況,回診時可追蹤調整最適狀態,建議患者應調整心態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和平共處,定期回診及追蹤治療反應。
圖/張念慈攝影
圖/張念慈攝影
「睡得好,活得久!」陳濘宏表示,睡眠問題與健康息息相關,呼籲有睡眠困擾問題者,除了透過自我檢測提早檢查治療,「戴呼吸器解決睡眠問題後,再調整生活作息、飲食、減重,多管齊下,找回人生健康自主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