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延燒,此波疫情死亡案例突破百例,其中有不少確診者發生在家或在檢疫所、旅館中猝死案例,原因直指與新冠肺炎引發的「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有關。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徐上富表示,感染病毒導致缺氧猝死,不是只發生在新冠肺炎患者身上,不少疾病也有類似情況,當出現不明原因頭暈、頭痛、容易疲憊等情形時,都必須提高警覺。
徐上富表示,快樂缺氧是新冠肺炎引發低血氧的過程,會被冠上「快樂」,是因為缺氧過程幾乎沒有症狀,感受不到痛苦。今天可能還在談笑風生,不覺得喘也沒有不舒服,但隔天就風雲變色,進展至呼吸衰竭。
徐上富解釋,新冠病毒感染人體時,主要是結合人體呼吸道的細胞,通常呼吸道會最先出現症狀,人體發炎時免疫系統會啟動抵禦外敵,同時也會發生發燒的症狀,不過隨著個體間免疫反應表現不同,症狀也相當多變。
新冠病毒攻擊肺部造成微血栓症 引發低血氧
病毒侵襲呼吸道後,肺部的順應性也會漸漸變差,肺部發炎,並攻擊負責換氣的肺泡,呼吸不順、喘、胸悶的症狀會慢慢地出現。
而新冠病毒厲害的是除了會攻擊肺部以外,也會影響其他器官與組織,如血管系統,引發「微血栓」的情況。新冠病毒先是讓肺部功能變差,又加上血栓進一步惡化低血氧的情形,讓人體缺氧狀況陷入「惡性循環」的泥沼中。 台灣此次流行的是英國變異株,第一天病毒量低,症狀不明顯,但經過廿四小時後,病毒量大量增加,快速攻擊人體,甚至引發細胞激素風暴,也使缺氧到死亡的過程變得極為快速。
低血氧高危險群 睡眠呼吸中止症和肥胖最容易被輕忽
徐上富表示,快樂缺氧也不是新冠肺炎獨有的疾病發展過程,嚴重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慢性心臟衰竭、睡眠呼吸中止症、肥胖都可能發生低血氧,進而產生快樂缺氧的情況。
資料來源/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徐上富
徐上富表示,沒有特殊心肺疾病的民眾,血氧濃度多為95%到100%,一般而言,健康的成人血氧濃度94%以下就被視為低血氧。低血氧的存在對於身體就是一種傷害,上述疾病可能不像新冠肺炎,會有快速缺氧惡化的情形,只是人體長期慢性地缺氧,也可能造成中風、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所有會產生低血氧的疾病中,睡眠呼吸中止症及肥胖最被輕忽,徐上富說,這兩種疾病都沒有明顯症狀,也不太影響日常生活,頂多只有些煩人,但是最被輕忽的疾病往往造成的傷害最大。
圖/徐上富醫師 提供
徐上富表示,全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都有採取居家隔離的措施,英國醫學會特別對於需要居家隔離的肥胖民眾提出警訊,在家隔離時,建議使用血氧機進行居家監測,以便盡早意識到缺氧的現象。
而肥胖者中,至少有六成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若再感染到新冠肺炎,缺氧猝死的風險等於是一般患者的加倍再加倍。他提醒,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睡覺時沒辦法順暢呼吸,除了影響睡眠品質,有些患者血氧會掉到60%,嚴重地間歇性缺氧,對長期的身體健康是一大隱憂。
不明頭暈、疲憊想睡 留意低血氧徵兆
他提醒,低血氧有時可觀察到相對應的症狀,只是太過輕微易讓人忽略,如剛起床時感到頭暈、頭痛,或疲憊想睡,千萬不能輕忽。 徐上富表示,低血氧因疫情備受關注,但平時就應該要認識到可能引發低血氧的相關疾病,進而避免造成身體危害。氣喘、COPD等患者應規則用藥治療與保養,讓疾病受到控制,而肥胖的民眾建議要開始努力減重,懷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也建議盡早安排檢查和接受治療,特別是疫情期間,更需要把相關的危險因子消除,讓死亡風險降到最低。
想了解更多關於睡眠議題,可前往徐上富醫師影音頻道《醫院沒說的事》:https://pse.is/3hllq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