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慢病好日子

心悸、胸悶、會喘…罹糖尿病不自知 多了心臟病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應湘

「醫生呀!我最近怎麼會覺得胸悶、氣喘還有心悸呢?」近來隨著天氣轉冷,前往心臟內科門診的病患也增多,病患主訴自己有「心悸、胸悶、胸痛與覺得喘」等症狀,而多數的病患在進行抽血,檢測血糖後,發現很多人對於自己患有糖尿病竟不自知。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應湘指出慢病患者需注意血糖、護腎、管理心血管問題。圖/李應湘提供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應湘指出慢病患者需注意血糖、護腎、管理心血管問題。圖/李應湘提供

許多心臟病患 不知自己有糖尿病

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應湘指出,多數前來看心臟內科的患者,大部分都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情況,更有多數的患者因為心臟病就診後,才發現患有糖尿病,而非因為糖尿病導致心臟問題,才來掛心臟科的奇特現象。

李應湘指出,會有如此的情況發生,糖尿病初期身體並不會有明顯症狀,但由於糖尿病患通常有肥胖與三高的代謝症候群,加上血糖太高會讓患者有吃多、喝多與尿多的情況,血糖太高會還對全身血管造成傷害,進而導致各種急、慢性擴及全身性併發症的風險產生,讓血管功能變差,進而造成腎臟、視神經與周邊神經病變、自體免疫疾病等共病的情況發生。

圖/李應湘提供
圖/李應湘提供

根據臨床統計,很多糖尿病患由於血糖控制不當導致發生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心衰竭的機率更高出一般人的2~3倍,糖尿病患者得到心肌梗塞的機率,甚至與已經得過心肌梗塞的患者相當,因此讓糖尿病不得不更加注意與防範。對於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最重要就是要維持血糖穩定,還要預防併發症,因此最好的治療方式之一,便是透過藥物來管理血糖。

用藥控血糖 護腎、降低心血管問題

李應湘說,由於血糖的代謝機轉很複雜,簡單來說,當人體吃下食物後,小腸會分泌腸泌素(GLP-1)用來延緩食物的排空,讓身體有飽的感覺,減緩葡萄糖吸收,讓血糖比較不會上升,以及增加體內胰島素的分泌,讓血糖下降。因此為了解決糖尿病患者 GLP-1過低的問題,醫界會利用DPP-4 抑制劑來抑制DPP-4的活性,以減緩GLP-1被分解與不容易被代謝掉。

相較其他血糖控制藥物,有病患增加體重的副作用,這狀況在DPP-4 抑制劑並不會出現;另外,根據2022台灣糖尿病學會最新的治療指引,DPP-4 抑制劑不但可以長時間穩定患者的血糖,還可保護腎臟與降低心血管疾病問題發生,而且病患一天只要吃一次DPP-4 抑制劑,就能維持血糖穩定,常被醫師運用在糖尿病治療上。

糖尿病是不可逆疾病,只能透過患者努力維持體重,不要讓病況惡化,並且降低誘發其他慢性病的機會。

圖/李應湘提供
圖/李應湘提供

糖尿病危險因子 家族病史更要注意

如何預防糖尿病的發生?李應湘指出:「肥胖、有家族病史、高血壓與三酸甘油脂過高的人都是造成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人更要注意。」除了盡量減少危險因子的形成外,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將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28以下、血糖低於100mg/dL、糖化血色素(A1c)控制在 7 %或者6.5%以下,以及至少每周3~5天的規律運動,每次30分鐘。利用簡單的方式自我控制,維持健康生活形態,就可降低糖尿病的發生機率。

李應湘也分享一位糖尿病人的治療過程,曾經有位心肌梗塞的患者,患有糖尿病而不自知,因為心臟血管堵塞,造成心臟衰竭前來就醫,但由於家庭與經濟問題無法開刀,因此只能利用藥物、控制血糖等方式治療,這位病患從原本每個月都來住院,迄今已經超過半年沒來住院,自己還能照顧自己,看到病人配合治療後的進步與反應,讓他很有成就感。

李應湘呼籲,如果有糖尿病前期的情況發生,一定要做好飲食管理與控制體重,一旦患有糖尿病也不用沮喪,只要配合醫師治療,還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減緩病情惡化,或避免造成併發症。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