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慢病好日子

糖尿病友怕「吃藥傷腎」…迷信恐洗腎、吃更多藥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病,照護上需要長期作戰,但部分病人存有用藥迷思,常自行停藥,或是生活和飲食習慣不當,以致血糖難以保持穩定。花蓮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謝明蓁提醒,現在的醫病關係日益平等,病人要勇於向醫師提出各種疑問,不要自行停藥,同時要誠實告知自己的生活和飲食,醫師是病人的好朋友,會一路陪伴病人,守護大家的健康。

與西醫互通 中醫治糖尿病首重「健脾」

謝明蓁就讀醫學院時期是中西醫雙主修,同時擁有中西醫執照,醫學院剛畢業時曾在醫學中心擔任中醫執業一年,還取得醫學教育的博士學位,後來她發現西醫新陳代謝科的主治病症,包括糖尿病和其他內分泌相關疾病,都與荷爾蒙有關,而荷爾蒙講求互相回饋、互相抑制、互相影響,就像中醫重視的陰陽調和,五行相生相剋,都是在追求平衡,因此轉而投入新陳代謝專科,與中醫理論互相印證,融會貫通。

多年來, 謝明蓁積極投入糖尿病人的照護與衛教,她指出,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症」,中醫古書中記載的症狀包括了多吃、多渴、多尿或體重減輕,中醫並形容初期病癥為「痰濕」,很像現代人說的肥胖,在治療上認為糖尿病前期,是脾(指消化系統)發生問題,因此前期治療以健脾為主,後來若發生併發症,在中醫即為陰虛和氣虛,也就是西醫的心臟病和腎臟病等。

在保養上,也要從調理脾胃著手,讓消化系統恢復正常與平衡,也就是不要「吃得太過」。謝明蓁說,凡是油膩、刺激性和甜食,都是身體過多的負荷,這也與西醫強調的保健方式很類似。

遵從醫囑、定期追蹤 免驚「吃藥傷腎」

謝明蓁也說,不論中醫或西醫, 病人都應遵從醫囑、確實用藥,但臨床上幾乎天天都有病人擔心藥吃多了對身體不好,甚至以為「吃藥傷腎」,但其實如果不好好用藥控制血糖,長時間反而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甚至腎臟功能惡化,最後必須洗腎,且要吃更多的藥。

她也強調,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病友只要定期到醫院追蹤,醫師一定會為病人檢測肝腎功能,有效地照護腎臟,糖尿病友不必擔心吃藥傷腎。

當然,也常有病人不願吃藥,也不想定期回診追蹤。謝明蓁會耐心面對,她常告訴病人「我們總有一天等到你回來」,她認為,糖尿病是長期的慢性病,醫療人員的專業就是要陪伴病人度過這條漫長的路,用耐心守護大家的健康。

醫師要有同理心 建立互信醫病關係

她也認為良好的醫病關係很重要,病人可能會想透過就醫吃藥以外的其他方式去扭轉健康,醫師要有耐心引導,更要讓病人了解「我們有專業,也永遠在這邊,你們重新回來就診,我不會罵你,更不會去指責說你怎麼不聽話。」

隨著醫病關係日趨平等,謝明蓁說,她很樂意病人拿出想問的東西來提問,例如門診時常有病人拿出很多健康食品來詢問她,這代表病人對她的信任,也讓醫師可以充分掌握病人的生活和飲食,了解病人血糖控制得不好或很好的原因。這也正是誠實與專業的分享,建立互信,是近年醫病關係的良性發展。

長期推動糖尿病衛教,謝明蓁的診間還有QR Code ,病人候診時可用手機掃碼學習衛教資訊,她也會請病人透過QR了解正確的訊息,讓大家覺得醫師的關懷隨時在身邊。也常有病人因為信任她,常常先是一人看診,後來全家人都成了 謝明蓁的病人,尤其內分泌疾病常跟遺傳有關,家人很常罹患相同疾病,另也因為糖尿病和飲食、生活相關,往往一個飲食健康的家人,就可以把他的健康觀念傳達給其他家人,帶動全家健康。

面對患者的信任, 謝明蓁也常提醒自己和醫學院學生,身為醫療專業人員一定要對病人多多觀察、多問候。因為糖尿病照護與生活密不可分,醫師除了檢視病人每次就診時的抽血報告外, 同時要關心病人生活上的可能變化,面對血糖高的病人,更要去了解背後原因,這也是她堅持的「在醫療專業裡,多一點溫柔傾聽與對待,才能有效照護慢性病病人。」

謝明蓁醫師長期推動糖尿病衛,病人可在診間透過QR了解正確的糖尿病訊息。圖/謝明蓁醫師提供
謝明蓁醫師長期推動糖尿病衛,病人可在診間透過QR了解正確的糖尿病訊息。圖/謝明蓁醫師提供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