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表示,10/13起邊境將全面開放,入境將採「0+7」免居家隔離,每位入境旅客可獲4劑家用快篩進行自主防疫。「防疫政策放寬,決不代表面對疫情可以有所鬆懈,相反的,政府正積極的發放快篩,以利民眾及時掌握自身健康狀況,快篩無疑是後疫情時代防堵新冠的關鍵工具。」臺大醫院兒童醫院黃立民教授直指:「今日BA.5變種株逐漸成為本土強勢病毒,其免疫逃脫力比BA.2更高,不僅我國面臨新一波疫情高峰,估計到年底前將有400萬累積感染人次。提醒企業主與民眾,隨著邊境開放,國外洽公人士日益增加,應善用快篩作為企業因應策略,選擇在Ct值30時也有高敏感度、且具全球各國廣泛臨床使用經驗之鼻腔快篩試劑,長期保護員工、提升員工信心,並維持企業正常運作,避免在職場中發生大型群聚感染帶來的商業損失,同時預防員工將病毒帶回家庭,造成交互感染。」
BA.5疫苗較難防、二次確診機率高 施打疫苗後仍需快篩掌握健康現況
近期台灣疫情再臨高峰,原因之一就是具備高免疫逃脫特性的BA.5逐漸成為台灣主流病毒株,黃立民教授表示:「放眼國際,近期病毒株的變異速度趨緩,可以預期BA.5疫情可能持續到年末,國人還需要跟疫苗相對難預防、容易引起二次確診的BA.5病毒株共存好一段時間!」。
黃立民教授提醒,政府在新冠疫情政策上,持續放寬管制力道,民眾也不希望重回高強度管控生活,防範新冠肺炎兩項武器就非常重要,首先就是施打疫苗,但疫苗不能完全杜絕感染威脅,因此,還需要積極快篩,才能及時阻斷病毒擴散。鼓勵民眾,若覺得感到喉嚨癢、流鼻水,或曾經接觸高風險族群,就要馬上快篩確認有無感染。若呈現陰性無疑可減緩自身的焦慮感,更能安心工作、照顧家人;假使呈現陽性,能幫助職場與家庭最快啟動防護措施,讓集體感染的風險大幅降低。
企業至少每週讓員工快篩一次 兩大挑選關鍵在Ct值30時具高敏感度、國際廠牌
黃立民教授強調,面對防疫政策鬆綁,不只許多企業國際間交流增加,許多商業、家庭、校園活動也趨恢復正常,企業在保護員工與維持運作立場上,應該常備足夠快篩試劑,建議讓員工可以一週篩檢一次,或是讓員工自覺有疑似病症,可以立即用最快速度使用快篩確認是否受感染,才能趁早攔阻病毒在公司內擴散;等到發生群聚才開始防範,染病員工只能在家隔離,既定會議及大型活動也恐遭取消,影響公司正常運作、措手不及。
圖/Deam攝影
面對琳瑯滿目的快篩品牌,常讓企業與民眾不知該如何挑選。「既然要快篩,相較於價格考量,更要以『可以有效揪出確診者』為主要目標,因此,務必要掌握高敏感度與國際廠牌這兩大關鍵挑選『鼻腔快篩』!」黃立民教授分享:
一、目前已確認PCR檢測Ct值高於30以上,新冠病患才不具有傳染力,因此,挑選快篩試劑時建議以Ct值30為評量基準,去挑選敏感度最高的產品,才可以確保快篩結果陰性時,員工無確診或僅具極低的傳染性。
二、新冠病毒持續變異,每當有新病毒出現時,快篩試劑都有可能因病毒變化降低敏感度,由國際廠牌製作的快篩試劑,因其快篩必須在多國販售,必須長期留意產品對新病毒敏感度,在不同國家實驗室中不斷測試,確保自家產品在篩檢新變異病毒時,也能保持一定敏感度。
快篩陰性仍然不放心? 增加篩檢頻次檢測結果更準確
黃立民教授說明,逐步恢復正常生活的同時,透過取得便利、篩檢時間短的快篩及早確認自己是否染病,才能用最快速度採取保護措施,降低親友同事等生病危險,自己也能安心養病慢慢恢復健康。此外,若民眾出現強烈呼吸道症狀卻快篩陰性,不放心的話可以再快篩一次,因國際已研究發現,增加篩檢次數可以提高快篩敏感度,若再次篩檢結果仍然顯示陰性,原則上準確度就非常高了,民眾可以安心回歸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