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陸續開放5至11歲孩童施打Pfizer-BioNTech(BNT,輝瑞)兒童新冠疫苗;6至11歲則可接種成人劑型的半劑量Moderna(莫德納)。兒童疫苗比照12~17歲青少年BNT接種模式,可採「校園集中接種」或「合約醫療院所接種」進行。
Q:兒童疫苗可以去哪裡打?需攜帶什麼文件?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出,目前各地方政府「校園集中接種」作業預訂在5/25至6/1陸續施打,同時也安排與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接種服務,未在學校接種或滿5歲未入學兒童則可至各縣市安排與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接種。
學校會發「COVID-19 疫苗學生接種須知及評估暨意願書」,家長(監護人/關係人)詳閱及勾選接種意願並簽名後,再依照學校規劃、或由學生持健保卡等文件前往合約院所接種疫苗即可。
Q:莫德納與BNT疫苗的副作用?
1. 莫德納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6至11歲兒童的臨床試驗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勞、頭痛、肌痛、畏寒、噁心/嘔吐、腋窩腫脹/壓痛、發燒、注射部位紅斑、注射部位腫脹和關節痛,與成年人試驗結果相近。
台大公衛學院醫師許辰陽則表示,據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最新資料顯示,大部分以輕微局部不良反應為主,如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有80%的人有輕微全身性不良反應,「但報告裡面並沒有提到有心肌炎及心包膜炎的發生。」
2. 輝瑞BNT
許辰陽說,接種BNT疫苗後的不良反應和莫德納一樣,絕大部分都以注射部位不適為主,少數有發紅、腫脹、搔癢等狀況,全身性不良反應則有發燒、疲勞、腹痛、肌肉痠痛等。數據顯示,800萬名兒童在施打BNT疫苗後,4249名兒童通報產生不良反應,4129件非嚴重、100件嚴重,其中又有11名兒童發生心肌炎,不過目前已有7位康復、4位治療中。許辰陽表示,換算下來,每10萬人中有0.1375人發生心肌炎,極為罕見且大部分都可獲到良好照顧。
表格/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顏廷聿及教授張鑾英提供
表格/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顏廷聿及教授張鑾英提供
Q:害怕副作用很嚴重,不打可以嗎?
台灣兒科醫學會表示,mRNA疫苗副作用令人擔心的就是心肌炎和心包膜炎,在大規模施打的國家極為罕見,且發生率明顯低於青少年。據美國資料,5至11歲男性幼童染疫後出現心臟方面症狀之風險為接種疫苗者的4.4倍;美國、英國及澳洲兒童染疫後死亡人數,為接種疫苗後通報心肌炎人數之2至10倍。顯示在目前社區流行階段,施打疫苗利益大於承受染疫後的風險。
Q:有接種疫苗的必要嗎?
據「潮健康」報導,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暨急救加護科主任邱南昌醫師表示,Omicron傳染力極強,社區未來不是自然感染就是接種疫苗而有保護力。對一般健康兒童而言,施打疫苗可減少感染後的重症機率;對本身有慢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代謝、心臟或肺臟問題的孩子,感染後重症與併發症風險更高,更應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