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BNT疫苗安全研究 揭25種潛在副作用、不良事件發生率
BNT 疫苗的原理是什麼?
mRNA 疫苗會將能製造新冠病毒表面棘狀蛋白的 mRNA 送至人體細胞,並製造棘狀蛋白,藉此驅動免疫系統攻擊與記憶此類病毒蛋白,產生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國內目前預計有 1500 萬劑 BNT 疫苗,最快九月將有兩百萬劑的疫苗抵台,但國內首次開始施打民眾該怎麼看待安全疑慮的考量,不妨借鏡國外施打後的結果。
BNT 疫苗有哪些副作用?以色列研究揭常見症狀
以色列大規模接種後,將其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從 2020 年 12 月 20 日到 2021 年 5 月 24 日進行,將 88萬名 16 歲有接種疫苗的民眾與 88 萬名未接種疫苗的人進行比較,了解兩組在接種 BNT 疫苗後三週內發生的 25 種潛在副作用、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研究結果也刊登在知名《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結果從上百萬人的分析顯示,BNT疫苗的副作用不多,主要風險比率前五的分別是:
●心肌炎●淋巴結腫脹
●帶狀皰疹感染
●闌尾炎
●貝爾氏麻痺(神經麻痺)
對於這項研究結果,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Miguel Hernán 教授給予高度的肯定地表示:「輝瑞原始試驗疫苗所提供的安全性證據樣本量太小、太不精確,高質量數據庫分析來確認疫苗不良事件的安全性,這在 COVID 時代尤其重要。」
但過往就已知 mRNA 疫苗可能造成心肌炎,研究也再次認證這樣的說法,高雄心臟內科診所劉中平院長說:「比起未接種族群心肌炎增加了 3.24 倍的風險,另一個則是淋巴結腫大,大約增加 2.43 倍的風險。 」
這樣是否算是嚴重的副作用呢? 劉中平認為:「從感染新冠肺炎的17萬以色列患者來分析顯示,一旦感染新冠肺炎,併發心肌炎的機會高達一般人的 18 倍,接種疫苗發生心臟病的機會還是遠比感染新冠肺炎後引發心臟併發症來的低。 」
打完疫苗會「淋巴結腫大」?醫師:症狀不會太久
但在過去的疫苗接種副作用鮮少提到「淋巴結腫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影響?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科許雅晴醫師解釋:「其實滿常見的,就淋巴結腫大是一個很常見的症狀,人體的淋巴結就是身體的警報器,當身體有某些問題的時候就會變大,因為淋巴結就是我們白血球聚集的地方。」
有些人甚至只是感冒都會淋巴結腫大,因為身體會號招白血球聚集,許雅晴接著說:「通常免疫反應造成的淋巴結腫大不會持續太久,如果有需要醫師會開些抗生素,就目前臨床還沒遇到民眾因為打完疫苗出現淋巴結腫大來就診。」但若是有不舒服還是可以提早就醫。
就現階段面對新冠病毒不管變異病毒還是突破性感染,「完整的疫苗接種」加上「做好個人防護」仍然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參考文獻:
Safety of the BNT162b2 mRNA Covid-19 Vaccine in a Nationwide Setting
延伸閱讀:整理包/改選BNT詳細規範!已預約AZ者、放棄打高端最快預約時間曝光

Heho
什麼是「Heho」?Heho就是Health and Hope,在這裡,我們有最豐盛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
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中有關元素的建議,希望在不設限的情境中,帶給來自不同所在的朋友們都有充滿健康與希望。
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https://heho.com.tw/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逾百萬名孩童已打1劑疫苗 指揮中心:2男童出現心肌炎
高雄男童打2劑莫德納發生心肌炎 家長疑間隔4週時間太短
嘉縣男子疑施打第4劑疫苗死亡 檢警擇期解剖確認
5歲以下何時能打莫德納? 莊人祥:7月中是最晚目標
建議兒童疫苗打滿3劑 李秉穎:預防變異株威脅
兒童BNT疫苗明開打 指揮中心撥55萬劑到地方
免疫低下病人打疫苗保護力不如一般人! 醫:國際已有防疫解方
趕6/22開打 兒童BNT疫苗50.4萬劑今到貨
幼兒莫德納預計7月中下旬開打 羅一鈞曝幼兒BNT進度
幼兒有疫苗可打了!家長苦惱選莫德納還輝瑞?前台大醫解答
幼兒莫德納EUA審核通過 「6個月至5歲」孩童2劑間隔28天
成大研究中症童1個月抗體不足 羅一鈞:須全盤了解研究
兒童第二劑疫苗6月下旬開打 醫療院所、學校雙軌進行
兒童疫苗遲打的鍋誰背? 李秉穎:3月開會沒疫苗沒EUA
少女打BNT後死亡 驗出B19病毒
全身臟器血栓致命 打AZ亡獲最高救濟600萬
疫苗間隔縮短到四周 兒童第二劑BNT疫苗22日開打
堵Omicron變異株再攔26例 2類人擬打第4劑
最新藥害救濟出爐 打AZ致血栓獲最高救濟600萬元
16歲少女打BNT後死亡 體內驗出微小病毒B19型
再攔截BA.4、BA.5 羅一鈞:針對邊境人員考慮接種第4劑
賽諾菲追加劑對Omicron效果佳 但18歲以下不能打
憂不良反應「怕死」不打疫苗 專家曝接種死亡真正人數
國旅團不用再打滿三劑疫苗? 指揮中心:原則同意
QA/兒童疫苗第2劑開打!去哪打、有什麼限制?六大QA一次看
65歲以上必打3劑疫苗 專家:防感染死亡保護力增加7倍
專家疾呼:秋冬前接種第四劑
國旅團疫苗 三劑令鬆綁
憂保護力降?三類人第四劑疫苗早開打 已2.9萬人接種
BNT兒童疫苗110萬劑何時到? 指揮中心:疫苗接種前到
猜你喜歡
當醫師確診時/從未在外聚餐、高規格防疫仍快篩陽性!感染科醫師施長慶:千算萬算不如一次家中聚餐
確診後咳嗽、易喘多久才會好?醫解答新冠後遺症康復所需天數
確診病例再降 本土+4萬293 境外+105 死亡+151
再度回到3萬!今新增3萬9586例本土、134人染疫死亡個案
快篩陰等同康復?清冠一號要吃多久?醫親揭「解隔後」必知3大QA
有症狀卻快篩陰?專家示警:出現2症狀就別忍 尤其是年輕族群
染疫3個月內不能打疫苗? 專家:打了浪費
當醫師確診時/染疫一天內全家都中 泌尿科醫師曲元正:即便有無敵星星依然不敢大意
當醫師確診時/國內首位確診院長 黃弘孟住院後真心話:應該讓確診者住得舒服一點
當醫師確診時/連吞口水都痛,傅雲慶靠這些克服喉嚨痛!面對Omicron「戒慎但不用恐懼」
本土今增4萬8283例、新增死亡166人
整理包/MIS-A、MIS-C是什麼?常見症狀、好發年齡 5大QA一次懂
清冠一號並不是新冠用藥 而是「外感時疫」的臨時許可處方?
乾咳、喉嚨痛...是新冠or感冒? 醫揪「痰液顏色」:出現這色小心了
「二次感染」定義近期將明列:三個月內再驗出PCR陽,符合三條件將認定二次感染!
史丹佛研究:新冠腦霧與化療腦相似 即便輕症也會在大腦引起發炎反應
【重磅快評】一天帶兩個風向 蘇貞昌不累嗎?
到底該不該吃藥?確診者服新冠抗病毒藥最擔心的幾個問題
北部「三流」活動增加再掀疫情? 專家曝下周是關鍵
確診新冠肺炎可以吃什麼?營養師教如何避免進展為中重症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後的喉嚨痛如刀割 心臟科權威魏崢:終於明白為何有人想要安樂死
Omicron確診過、打完3劑仍可能「二次感染」! 專家揭「重複感染症狀嚴重度」
輕症確診喉嚨痛不喝水更嚴重 耳鼻喉醫授可吃這些食物減痛
台大公衛:全國免疫防火牆達7成 6月底開始進入平原期
確診者居家隔離垃圾怎處理?密封消毒靜置3步驟不可少
增369例中重症個案134死 11歲女童重症、MIS-C已出院
喉痛好痛快篩還是陰? 台大醫教你「雙採」提升靈敏度
憂保護力降?三類人第四劑疫苗早開打 已2.9萬人接種
確診條件新增 莊人祥:核酸試劑快篩陽即確診
確診康復狂咳、易喘,還很健忘? 「好不了關鍵點」曝:解方在這
當醫師確診時/染疫後靠吃Paxlovid快速緩解!比照「克流感」…王宏育建議抗病毒藥應更易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