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研究:新冠腦霧與化療腦相似 即便輕症也會在大腦引起發炎反應
這項研究也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研究發現染疫後與接受化療後,其損害的腦細胞以及損害過程相當類似,科學家表示,這個發現有助於能夠研究如何治療染疫後的認知影響。
神經病學教授 Michelle Monje 表示,「我們發現,即使是輕症患者也會在大腦中引起明顯的發炎反應,並導致腦細胞失調引發認知障礙。」他指出,這項發現可以加速染疫後導致腦霧的治療研究,可有助於找出治療新冠腦霧的方法。
Michelle Monje 與其團隊花費 20 年時間研究罹癌後的認知障礙,他表示,當疫情開始時他們就擔心具有高度免疫性的病毒會產生與癌症類似的神經系統效果,「由於新冠病毒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免疫反應,我們懷疑他可能也會引發認知問題。」
輕症也會有認知症狀!常見注意力、記憶力下降
斯坦福大學於去年疫情大流行時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有持續 2 個月的認知症狀,即使是輕症患者也會出現,其症狀包括注意力、記憶力下降,以及處理事情的反應、速度變慢。
目前 Michelle Monje 的團隊已經開始在研究能夠緩解染疫後腦霧的治療方法,團隊計畫調查這些藥物在感染 SARS-CoV-2 後是否有幫助,不過 他也強調,「雖然染疫後的腦霧與罹癌後的認知障礙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可能存在差異,我們要明確測試任何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療法。」
如何改善腦霧症狀?
根據《healthline》報導,染疫後的腦霧通常是暫時的,不過也有些人會持續一段時間,腦霧通常是指思緒遲緩或是大腦思維能力變化等狀況,患者可能會出現難以專注、記憶力下降、學習能力不如以往並難以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等。而目前還沒有查出該如何治療染疫後的腦霧,不過醫師也建議患者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改善腦霧症狀:
●透過飲食、生活作息緩解發炎反應●每日維持運動習慣,促進血液循環
●可進行玩拼圖等智力練習,激發思考能力
●維持正常社交與他人相處
此外,也有研究人員發現以下族群在染疫後,出現腦霧的情形會增加:
●曾有心理疾病者●有阿茲海默症家族史
●中風、心臟問題者
●染疫期間、染疫後體重過重者
●營養不良者
●缺乏運動者
研究人員也發現,即使染疫後是輕症仍可能會發生腦霧以及其他大腦影響,不過目前還不知道發生原因以及腦霧會持續多久時間。
參考文獻:
Mild respiratory COVID can cause multi-lineage neural cell and myelin dysregulation
延伸閱讀:Omicron病毒會讓人「腦霧」?專家分析臨床還有些神經症狀

Heho
什麼是「Heho」?Heho就是Health and Hope,在這裡,我們有最豐盛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
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中有關元素的建議,希望在不設限的情境中,帶給來自不同所在的朋友們都有充滿健康與希望。
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https://heho.com.tw/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專家指下半年新冠防治3個回歸 最後考驗在流感季
兒童感染Omicron增5倍 引發MIS-C、腦炎外還可能中風
本土確診數再下降 莊人祥曝「循環規則」:估這幾天3萬至4萬間
台灣首例猴痘現蹤 專家曝「不典型症狀」難阻傳播
長照機構住民致死率不算高? 專家曝比這數字才有意義
疫情名家觀點/銀髮族染疫重症風險高,大林慈濟院長賴寧生:啟動社區關懷,守護長者就醫安全
新冠確診人數未來趨勢多起伏不定 專家曝兩大關鍵原因
陳建仁:BA.4、BA.5進來台灣是遲早的問題
確診下降、病故居高不下 莊人祥:死亡是落後指標
中榮發現新冠肺炎blaCcrA抗藥基因 登國際期刊
北部「三流」活動增加再掀疫情? 專家曝下周是關鍵
公衛學者估6月疫情進入平原期 莊人祥:對疫情走向樂觀
何美鄉詳解無敵星星 打3劑疫苗加自然感染
台大公衛:全國免疫防火牆達7成 6月底開始進入平原期
【重磅快評】一天帶兩個風向 蘇貞昌不累嗎?
成人MIS-A致死率兒童三倍? 羅一鈞:需排除年齡等因子
長新冠九大症狀這種最痛苦 惡性循環生活品質差
《刺胳針》研究:Omicron引發新冠後遺症風險比Delta低!醫師提醒一件事
二次感染定義將明列 專家:後續用藥、隔離都未討論
清冠一號並不是新冠用藥 而是「外感時疫」的臨時許可處方?
幼兒等BNT? 專家:有疫苗就打
國外研究:染疫住院童 四分之一恐有長新冠後遺症
獨/因應BA.4、BA.5疫情 張上淳曝未來監控要做這件事
「二次感染」定義近期將明列:三個月內再驗出PCR陽,符合三條件將認定二次感染!
Omicron致死率將再創高 專家曝此波疫情結束時間點
「二次感染」定義擬介於1至3個月 羅一鈞曝要3條件評估
專家籲新冠肺炎盡速降4級 「管制人民是共產黨做的事」
血清檢測排除老小 專家憂成效
自然感染和接種疫苗哪個對Omicron保護力高?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新研究出爐
Omicron確診過、打完3劑仍可能「二次感染」! 專家揭「重複感染症狀嚴重度」
猜你喜歡
確診後咳嗽、易喘多久才會好?醫解答新冠後遺症康復所需天數
當醫師確診時/從未在外聚餐、高規格防疫仍快篩陽性!感染科醫師施長慶:千算萬算不如一次家中聚餐
清冠一號並不是新冠用藥 而是「外感時疫」的臨時許可處方?
確診病例再降 本土+4萬293 境外+105 死亡+151
再度回到3萬!今新增3萬9586例本土、134人染疫死亡個案
染疫3個月內不能打疫苗? 專家:打了浪費
有症狀卻快篩陰?專家示警:出現2症狀就別忍 尤其是年輕族群
當醫師確診時/國內首位確診院長 黃弘孟住院後真心話:應該讓確診者住得舒服一點
當醫師確診時/染疫一天內全家都中 泌尿科醫師曲元正:即便有無敵星星依然不敢大意
快篩陰等同康復?清冠一號要吃多久?醫親揭「解隔後」必知3大QA
當醫師確診時/連吞口水都痛,傅雲慶靠這些克服喉嚨痛!面對Omicron「戒慎但不用恐懼」
本土今增4萬8283例、新增死亡166人
「二次感染」定義近期將明列:三個月內再驗出PCR陽,符合三條件將認定二次感染!
整理包/MIS-A、MIS-C是什麼?常見症狀、好發年齡 5大QA一次懂
乾咳、喉嚨痛...是新冠or感冒? 醫揪「痰液顏色」:出現這色小心了
140億大餅 快篩EUA獲利驚人
史丹佛研究:新冠腦霧與化療腦相似 即便輕症也會在大腦引起發炎反應
到底該不該吃藥?確診者服新冠抗病毒藥最擔心的幾個問題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後的喉嚨痛如刀割 心臟科權威魏崢:終於明白為何有人想要安樂死
【重磅快評】一天帶兩個風向 蘇貞昌不累嗎?
確診新冠肺炎可以吃什麼?營養師教如何避免進展為中重症
北部「三流」活動增加再掀疫情? 專家曝下周是關鍵
Omicron確診過、打完3劑仍可能「二次感染」! 專家揭「重複感染症狀嚴重度」
確診康復狂咳、易喘,還很健忘? 「好不了關鍵點」曝:解方在這
輕症確診喉嚨痛不喝水更嚴重 耳鼻喉醫授可吃這些食物減痛
當醫師確診時/染疫後靠吃Paxlovid快速緩解!比照「克流感」…王宏育建議抗病毒藥應更易取得!
憂保護力降?三類人第四劑疫苗早開打 已2.9萬人接種
確診者居家隔離垃圾怎處理?密封消毒靜置3步驟不可少
喉痛好痛快篩還是陰? 台大醫教你「雙採」提升靈敏度
台大公衛:全國免疫防火牆達7成 6月底開始進入平原期
抗病毒藥漏吃怎麼辦?藥吃完又快篩陽還需再領藥嗎?醫師詳解新冠口服藥常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