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二級警戒防疫再放寬 戶外運動、拍照可脫口罩
防疫二級警戒持續,指揮中心記者公布防疫鬆綁新規。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調整戶外戴口罩規定,不是純粹只有戶外、室外運動的時候,室內外拍攝個人或團體照時,農林漁牧工作者空曠處,山林海濱活動,以上四個,是可以免戴口罩的時機,但有症狀、無法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適當阻隔時,還是一定要戴。另外,台鐵、高鐵用餐區符合相關條件可以暫時脫下口罩。
陳時中說,國內疫情仍然算是相當穩定,這個月到今天只有三例本土,都屬於舊案,本土相當穩定。不過疫苗接種正在努力進行中,還是決定10月19日至11月1日全國維持二級警戒。
陳時中指出,原來二級的相關規定,主要是針對運動的時候,自己沒有症狀,也不會無法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因此可以脫掉口罩;室內外拍攝,例如最近有拍攝畢業照的難得機會,疫情緩和情況下,短暫脫下口罩拍照是應該可以被允許的,畢竟是難得的場合和機會。
維持二級警戒相關規定:
一、 二級警戒措施:
1. 除例外情形,外出全程佩戴口罩:於室外從事運動,或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如無相關症狀且與不特定對象均能保持社交距離,可免戴口罩。
2. 實聯制、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3. 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
4. 集會活動(含會議、展覽、婚宴、餐宴等)人數上限:
(1) 室內80人,或室內超過80人但容留人數符合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
(2) 室外300人。
(3) 不符上列條件者,應提防疫計畫,或依主管機關防疫規定辦理。
二、 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但符合以下情形者,得於戶外免戴口罩:
1. 於室外從事運動時。
2. 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
3. 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
4. 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
上述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 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
5. 外出時有飲食需求,能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得免戴口罩。
6. 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如:臺鐵高鐵用餐區)或活動,如符合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
三、 仍須關閉之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
指揮中心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適度放寬管制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以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指揮中心增TOCC提示對象 健保卡一插就知道
指揮中心:個案死亡時間平均4.2天 近半3天內死亡
快篩陽確診申請不到數位證明 莊人祥:25日系統調整後才會出現
醫護怨有床沒人顧 陳時中:請告訴我們是哪家醫院
積欠醫療防疫獎勵 陳時中:7月再不付就懲處行政單位
10歲男童逝? 指揮中心證實剛收到法傳資料
確診九萬到六萬疫情降? 陳時中:看來無持續快速往上升
口服抗病毒藥風險因子調整 移除吸菸者、增產後六周婦女
再增2童新冠肺炎死亡 一歲童「午睡中昏迷」送醫急救後才確診
今本土+6.6萬、死亡+40 疫情平穩?莊人祥:恐是周末因素
「全民適用快篩陽性確診」倒數 衛福部:診所醫是主力
「惡質護病比就地合法」 護理師直言不可能做得到
柯文哲快篩陽做PCR 黃珊珊幫宣布:我們市長確診了
投藥太慢導致病人快速死亡?陳時中:不認為與投藥有關
快篩實名制售完家數僅14% 陳時中:相信下周起免排隊
專責護病比上限提高遭轟 陳時中:多顧一人獎勵金多2千
高峰估單日達10萬 莊人祥:疫情應會延續到7月
莫納皮拉韋下周再分地方 配醫院、衛生局為主
快篩陽判定確診擴全民下周上路 篩檢站將轉型
口服藥物再開近3千份 羅一鈞:有風險因子才需開立
疫情累計5童腦炎重症 八大前驅症狀要注意
中重症+256創新高 再增3例兒童重症個案
今本土增7萬9441例較昨天略降 死亡個案53例中有52例具慢性病史
柯文哲快篩陽 黃珊珊自嘲確診俱樂部 網:阿北站峰頂了
基隆市民染疫超過11% 台東縣確診死亡率1.47‰全台最高
需翻身換尿布病人大增 台大護理師痛批1:9照顧不可能
「快篩陽即確診」擬擴及全民 原鄉離島明先納入
新聞眼/防疫政策百變 人民只能焦慮
中重症增223例!2兒童重症 5歲童腿痛暈倒、9月嬰插管
本土+84587例 中重症+223例 再增59死
猜你喜歡
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約25%康復者在疫後3個月出現新冠後遺症!醫師揭腦霧3大核心症狀
QA/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
Omicron生命力完勝原始株,可附著「不銹鋼」表面長達10天!專家教你怎麼防疫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為何清冠一號在台灣是嚴格管控的處方藥 國外卻是稀鬆平常的保健品?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清冠一號全台大缺貨 這裡看得到全國診所庫存數量
居家隔離怎麼伴?/確診者必須收到「解除隔離通知書」才能外出,還是滿七天就自行解隔?
第四劑該打什麼廠牌?專家:重點不在哪個保護力比較好
確診用藥QA/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居隔怎麼伴?/電子居隔單、健保快易通檢測 可作請假證明
快篩陽判定確診擴全民下周上路 篩檢站將轉型
吃清冠一號拉肚子怎麼辦?中醫權威陳潮宗提示3階段保健法,可緩解長新冠不適症狀
確診者獲「無敵星星」 康復三個月內不會再被匡列
輕症確診「喉嚨痛」討論度最高!8大緩解良方,多喝水最重要
清冠一號是什麼?民眾可以自行購買嗎?營養師帶你從清冠一號認識食品及藥品的差異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獨/3成快速死亡、1成死後確診 專家指防疫醫療3大問題
「快篩陽=PCR陽」對象再放寬? 陳時中:逐步擴大適用範圍
愈來愈多人確診,感覺周遭空氣都有「毒」?專家籲做7件事 大減住家、辦公室病毒量
Omicron「輕症、中症、重症」個別症狀曝! 食慾不振、拉肚子應警覺
新冠肺炎可能造成神經後遺症 最新研究:認知功能衰退20年
羅一鈞自曝糖尿病史勸世 別為吃「無敵星星」故意染疫
QA整理包/確診輕重症分流「誰才可以住家裡」?秒懂居家資格、解隔條件
討論度高卻容易被忽視的Omicron症狀 醫師告訴你出現嘔吐狀況該怎麼辦及緩解方法
QA/確診了居隔了,保險怎麼理賠?五千位過來人實戰教學,告訴你防疫險怎麼申請最快又最多
今本土+6.6萬、死亡+40 疫情平穩?莊人祥:恐是周末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