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增21例死亡個案,其中2例為確診隔日亡、死後確診等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其中一例有高血壓及直腸癌病史,另一例為護理之家住民。召集人張上淳說,其中對於重症患者的高危險因子中,除了慢性病外,肥胖也是危險因子。
莊人祥指出,今日21例死亡案例中,案12925為70多歲,本身有高血壓跟直腸癌的病史,因為曾經跟確診者接觸,在6月12日因呼吸喘食慾不振,救護車就醫,當日檢驗陽性,X光也顯示肺炎,同意簽署DNR,確診隔天死亡。另一案13279,本身有糖尿病史、末期腎臟病,有定期洗腎,為護理之家住民,住院期間多次檢驗陰性,5月底出院返回機構,6月13日發燒,到院前心跳停止,死亡後確診。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過去重症確診者中,肥胖也是危險因子,其中「單株抗體使用」也是依照BMI值超過多少以上可以給藥物使用。他表示,針對也觀察到國外加護病房躺久,歐美人士容易有靜脈血栓有廢栓塞,但台灣一直很少發生,「過去加護病房長久病人就會給予預防靜脈血栓的藥物,肥胖也要注意靜脈血栓,一但有任何狀況就要及早用抗凝血藥物。
醫療應變小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自今年4月20日之後確診個案共12503例,依WHO嚴重度分類,2155人(17.2%)為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而年齡≧ 60歲個案中,計1472例(33.8%)為重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