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株抗體貴且少 指揮中心限65歲以上或慢性病患使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表示,因應疫情社區流行階段,已緊急採購複合單株抗體藥物,提供具有重症風險因子的輕中度確診個案治療使用,避免個案轉為重症需住院的風險。指揮中心昨天發布醫界通函訂出使用建議,針對65歲以上或是55歲以上但患有慢性病者,可使用單株抗體,並由健保代墊,再由公務預算支應。
指揮中心發布醫界通函給予單株抗體的使用建議,目前引進兩種複合式單株抗體,「Casirivimab + imdevimab」與「Bamlanivimab + etesevimab」,適用對象為三種未使用氧氣且於發病七天內的成人病患,包括年齡大於65歲、55歲以上且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含高血壓)、慢性肺疾、BMI大於30或其他影響免疫功能疾病者,或是懷孕婦女。
另外,由於瑞德西韋用於未使用機械式呼吸器病患五天療程與十天療程效果相當,且對已使用呼吸器之病患無法加速臨床改善或降低死亡率。因此在醫界通函也刪除瑞德西韋十天療程的建議,並將使用機械式呼吸器或使用葉克膜的自瑞德西韋適用對象移除。
醫界通函中指出,隨機臨床對照試驗顯示在發病早期給予具風險因子成人病患單株抗體,可降低約七成死亡率。但單株抗體價格昂貴,其中「Casirivimab + imdevimab」便是前美國總統川普確診後使用的「抗體雞尾酒療法」,據外媒指出,每劑要價約1500美元(約新台幣4萬元)。
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由於單株抗體貴加上進貨量不多,兩種單株抗體全台各約1000劑,因此目前放在個網區區管中心保管,但醫院若有使用需求,不需經由網區指揮官批准,由防疫醫師批准即可使用。
他表示,現行已開放瑞德西韋保留在各醫院存放登記使用,輕症階段可以先使用瑞德西韋加上地塞米松,若使用後仍未改善且符合使用限制,便可考慮在發展成重症前使用單株抗體治療。
但黃高彬提醒,若病程已發展到重症階段則不適合使用單株抗體,須考慮使用介白質等免疫調節藥物,以降低細胞風暴產生,並適時搭配呼吸器和葉克膜治療。
至於這些昂貴的藥物由誰埋單?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則表示,有些新藥納入治療指引,但是沒有經過藥品專家會議和共擬會議討論,最近因為疫情,共擬會都沒有開,但非常時期,健保署一定配合協助讓流程順暢、資源有效分配。因此,健保都會配合最新治療指引,先為新藥開通申報碼,「把前端都打通」,當醫師專業判斷病人病情需要用藥就能用,絕對不會要病人自費。目前新冠肺炎相關治療的費用,都是由健保代墊,再由公務預算支應。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確診病例再降 本土+4萬293 境外+105 死亡+151
12歲男童頭痛到校上課倒地昏迷 急救無效死亡確診新冠
病例數再減少 本土+4萬5678例、境外+89、死亡+152
住宿機構染疫致死率高 醫師:未及早診斷
目前2縣市確診率超過兩成 基隆市民確診率21%全國最高
染疫後再也走不動 80歲伯確診輕症暴瘦無力只能坐輪椅
1歲男嬰急救中!兩30多歲男都打完三劑 發病三天內死亡
本土今增4萬8283例、新增死亡166人
中重症+281例、171人病歿 新增4歲女童腦炎亡
本土+5萬2213例 莊人祥:推估明起確診人數降至5萬以下
獨/飆天價!顧染疫長輩看護費1天1萬 隔離至少噴10萬
快篩再爆爭議…直銷公司謊稱有美EUA 食藥署成幫凶
機構住民染疫致死率達2.2% 專家:最困難時期尚未度過
長照機構致死率2.2%較全年齡15倍...專家籲公開數據
中重症+209 四個月男嬰、2歲男童正在加護病房救治中
昨3字頭 今本土+5.6萬 羅一鈞:周二、三數字通常較高
新聞眼/食藥署怠忽職守 聽不到道歉
黑心快篩 吳秀梅拿廠商擋箭
48小時內篩陰 國旅團客免第三劑
單日確診降回3萬例 死亡數居高不下
快篩劑疑雲添一筆? 韓國原廠澄清:在台合法取得EUA
黑心快篩燒不停 吳秀梅上火線 拿廠商申請資料反擊
變異株四周內大舉侵台? 羅一鈞:兩大利基不會那麼快
首批「3+4」隔離期滿 羅一鈞:這周不調整入境容額上限
國內首份確診者抗體研究出爐 解隔滿3個月仍建議打疫苗
國旅團客免三劑!交通部:48小時內快篩陰證明即可出遊
國內又攔截到BA.4 BA.5. 美國入境最大宗
指揮官陳時中隔離期滿未現身 羅一鈞揭原因
中重症+295 增一歲男童肺炎重症
今本土+3.5萬、144例死亡個案 睽違一個半月降回三字頭
猜你喜歡
12歲男童頭痛到校上課倒地昏迷 急救無效死亡確診新冠
確診後咳嗽、易喘多久才會好?醫解答新冠後遺症康復所需天數
當醫師確診時/從未在外聚餐、高規格防疫仍快篩陽性!感染科醫師施長慶:千算萬算不如一次家中聚餐
清冠一號並不是新冠用藥 而是「外感時疫」的臨時許可處方?
染疫3個月內不能打疫苗? 專家:打了浪費
目前2縣市確診率超過兩成 基隆市民確診率21%全國最高
當醫師確診時/國內首位確診院長 黃弘孟住院後真心話:應該讓確診者住得舒服一點
當醫師確診時/染疫一天內全家都中 泌尿科醫師曲元正:即便有無敵星星依然不敢大意
有症狀卻快篩陰?專家示警:出現2症狀就別忍 尤其是年輕族群
確診病例再降 本土+4萬293 境外+105 死亡+151
「二次感染」定義近期將明列:三個月內再驗出PCR陽,符合三條件將認定二次感染!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後的喉嚨痛如刀割 心臟科權威魏崢:終於明白為何有人想要安樂死
本土今增4萬8283例、新增死亡166人
乾咳、喉嚨痛...是新冠or感冒? 醫揪「痰液顏色」:出現這色小心了
隔一個月再次確診ct值13「生不如死」卻無法通報 她嘆:根本是孤兒
當醫師確診時/染疫後靠吃Paxlovid快速緩解!比照「克流感」…王宏育建議抗病毒藥應更易取得!
快篩陰等同康復?清冠一號要吃多久?醫親揭「解隔後」必知3大QA
幼兒莫德納EUA審核通過 「6個月至5歲」孩童2劑間隔28天
病例數再減少 本土+4萬5678例、境外+89、死亡+152
整理包/MIS-A、MIS-C是什麼?常見症狀、好發年齡 5大QA一次懂
Omicron確診過、打完3劑仍可能「二次感染」! 專家揭「重複感染症狀嚴重度」
新冠確診人數未來趨勢多起伏不定 專家曝兩大關鍵原因
到底該不該吃藥?確診者服新冠抗病毒藥最擔心的幾個問題
史丹佛研究:新冠腦霧與化療腦相似 即便輕症也會在大腦引起發炎反應
確診康復狂咳、易喘,還很健忘? 「好不了關鍵點」曝:解方在這
確診新冠肺炎可以吃什麼?營養師教如何避免進展為中重症
憂保護力降?三類人第四劑疫苗早開打 已2.9萬人接種
【重磅快評】一天帶兩個風向 蘇貞昌不累嗎?
北部「三流」活動增加再掀疫情? 專家曝下周是關鍵
輕症確診喉嚨痛不喝水更嚴重 耳鼻喉醫授可吃這些食物減痛
喉痛好痛快篩還是陰? 台大醫教你「雙採」提升靈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