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首日!檢疫男兩度偷跑 強制送檢疫所集中看管
上月21日從香港返台的雲林縣翁姓男子,無視於居家檢疫規定,兩度擅自離開住家,分別在25日外出理髮癲癇發作送醫,30日外出購物被抓,雲林縣衛生局今天下午將翁男安置到集中檢疫處所,集中嚴格看管,以免他再趴趴走。
至於是否依防疫法裁罰,雲林縣衛生局已移送裁定中。衛生局說,翁姓男子上月21日自香港搭機返台,應居家檢疫14天,但是在25日私自外出理髮,不料突發癲癇,店家趕緊打119叫救護車。
翁姓男子送醫治療,醫療人員透過健保卡,得知翁男是居家檢疫個案,馬上將他安排到隔離室戒護治療,當天意識恢復,由防疫計程車送回住處,繼續居家檢疫。
警方昨天再度發現翁姓男子的手機定位異常,趕往其住所查看,發現翁男再度違反規定外出購物,警方馬上通報衛生單位處理。
雲林縣衛生局除對翁男曾到過的處所進行消毒,並告知接觸者應自主健康管理。
由於翁男2度違反規定、不聽勸,今天下午已由衛生人員陪同將他安置到集中檢疫處所,集中管理,以防他再趴趴走。衛生局說,居家隔離或檢疫者,未依規定擅自外出,可處新台幣10萬元以上罰款,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案881我確診者最高齡 確診女兒非居家隔離曾外出買三餐
部桃住院病患採檢陰性出院 看牙又換到長庚就醫才確診
新冠內憂外患夾擊台灣! 境外+6 喀麥隆印尼菲律賓入境
部桃群聚再增2個案! 首例住院患者、患者家屬確診
桃園醫院清空消毒 敏盛醫院急診增3成、住院滿床
疫調足跡僅部分公布 鄭文燦:全市360個據點每周大消毒
確診丹麥技師在台塑新港廠工作 嘉縣衛生局疫調未離廠
桃市衛生局清空員工整棟大樓大消毒 2疫調人員有症狀送採檢
台再增1境外移入新冠肺炎 丹麥人來台洽公住院中
外傳有人出境泰國確診 指揮中心:是在台境外移入案例
影/台塑外籍技師確診!嘉義新港廠人心惶惶 主管驚爆壓消息
台塑外籍技師確診 台塑:接觸員工已自主隔離
部桃7確診者接觸者已採檢397人、11檢驗中、3人待採檢
確診摩斯員工、收容所輔導師 社區接觸者採檢結果出爐
部桃群聚趨緩! 今無新增本土確診 指揮中心:境外+2
專家:缺人力 專責醫院系統性問題
桃園醫院群聚恐三破口 看護工最大隱憂
女子西班牙返台確診新冠肺炎 2家人居家隔離
新冠內憂外患! 西班牙境外移入+1 出國訪友返台確診
部桃確診個案增5個新足跡! 廣德海鮮餐廳、福隆粩、麥當勞等
部桃院內感染擴大!染疫醫女友案839護理師同住阿嬤確診
衛福部桃園醫院今再轉120名病人 一早備好3台救護車
部桃院內群聚再升溫? 陳時中14:00親上火線說明
「醫護不普篩,更待何時?」 陳時中:看到敵人才會打
陳時中:D614G變異病毒株 讓發病時間縮短
全台醫院備戰!病人分散移出是另一個危機開始
部桃外籍看護染疫!陳時中:確定沒照顧過確診患者
病人自行轉院恐他醫院淪陷 陳時中:轉出都是隔離病房
八張圖看部桃院內感染關連、相關接觸者與感控作為
公布部分本土個案足跡!桃園南門市場、摩斯漢堡A7店
猜你喜歡
母確診「七採陽」超崩潰 兒曝一家隔離過程:慘到不行
台塑外籍技師確診 台塑:接觸員工已自主隔離
已流入市面!繼雪糕、麵包後 進口櫻桃也驗出新冠病毒
國內疫情生變? 陳時中22:00突襲式說明疫情
北部某醫院感染再擴大 醫師接觸過的另一護理師也確診
染疫技師曾住嘉義市某飯店2天 全館展開消毒
防疫保單爆量 台產宣布下周一下午5時起暫停收件
不小心公開「北部某醫院」真名!陳時中:部立桃園醫院
變相封院? 部桃醫院9人群聚 陳時中:今起醫院清空
北部某醫院群聚再+1!同院又一護理師確診 指揮中心啟動6項措施
醫院群聚擴大護理師家人疑確診? 陳時中14:00說明
研究:新冠重症痊癒者 八分之一會在5個月內死亡
唐吉訶德24小時排隊「群聚到不行」 北市衛生局說話了
部桃群聚再增2個案! 首例住院患者、患者家屬確診
「小隙縫」變「大洞」? 陳時中認了染疫護理師警覺性不夠
染疫女護理師老公是輔導老師 北部收容所緊急改線上會客
部桃外籍看護確診!前台大醫頭皮發麻警告:北部該繃緊神經了
部桃住院病患採檢陰性出院 看牙又換到長庚就醫才確診
院內感染擴大! 楊志良:不做3件事 台灣防疫會失敗
影/台塑外籍技師確診!嘉義新港廠人心惶惶 主管驚爆壓消息
台塑外籍技師確診 接觸新港廠10多名員工居家隔離
部桃院內感染擴大!染疫醫女友案839護理師同住阿嬤確診
公布部分本土個案足跡!桃園南門市場、摩斯漢堡A7店
醫內感染持續擴大 網友熱議「楊志良罵錯了嗎」
「北部某醫院」真名公開後下場?台大名醫曝現況
桃園醫院6醫護染 院長發文訴心聲:「我們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
部桃院內群聚再升溫? 陳時中14:00親上火線說明
各大醫院決定和部立桃醫「一起撐下去」 施景中曝重災區憔悴照
前天開始發燒、咳嗽 陳時中:我去做新冠肺炎採檢了
桃園醫院群聚擴大 醫師:未來幾天再有本土病例不必驚訝
台灣要進入「大規模社區感染」? 專家列十點:關鍵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