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需要照顧時 有哪些資源可用?
當親人倒下,照顧者最怕沒錢、沒時間和沒能力照顧!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0年全球失智症報告,在高所得的歐美國家,每位失智者平均每年耗費一百萬台幣的社會成本。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分析,這些成本包括送養護機構、送醫院請看護等照顧成本,估計台灣「一位失智者平均一年開銷約五十萬元跑不了」,等於每個月光在照顧費用上,就要付出四萬元,這還沒算上其他家庭生活支出,沉重的經濟壓力,讓照顧者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陳俊佑建議,當家中有人生病,先評估自身能力,從時間、經濟和資源三階段著手,搭配適合自己的方式,並了解身邊可用的補助,以減輕負擔。
1時間
.替代家人:找尋家中其他親屬協助照顧,例如分配時間,自己負責周一到周五,孩子負責周末:若家中兄弟姊妹多,每三個月輪流照顧一次,都可嘗試溝通。如果沒有時間照顧的人,建議負責出照顧費用。陳俊佑觀察,很多主要照顧者,經常自己一人承擔所有照顧,千萬別以為照顧只是三到五年,它可能是十年、十五年,長久下來,容易產生抱怨。
.養護機構:當長輩病況較嚴重,或是照顧者真的沒辦法抽身照顧時,陳俊佑建議選擇就近的養護機構,經常去陪伴長輩,可以減少無法親身照顧的自責感。
2.經濟
.各縣市長照中心:政府方面補助較多,依申請者的條件,有不同程度的補助。陳俊佑舉朋友為例,因為工作忙碌,家中長輩沒人可供餐,原本每月花一萬五千元請鄰居供餐,但透過居家服務,請照服員到家中協助,一個月只要六千到七千元。
.基金會:財團法人單位都有政府補助和募款費用,可以協助有經濟困難的一般戶。以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為例,若照顧者每月薪水五萬五千元,送養護機構費用約三萬五千元,但另有租屋等其他生活開銷支出,就可申請一萬元的補助。
.小型養護機構:可與養護機構的負責人溝通,協調價格。
3.資源
.各縣市長照中心:由照管專員評估,提供日間照護、居家服務、環境改善等二十一項服務。陳俊佑認為,居家服務是很不錯的選擇,因為老一輩的長者,仍不習慣住在機構裡,專業照顧人員進入家中,提供不同病況的病患,包含職能治療、居家護理等服務。
.基金會:以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為例,有諮詢專線,協助聯繫資源,例如患者就醫、家屬照顧技巧訓練等服務。而且每周六提供免費課程,開放一般民眾帶長輩來,經由專業職能治療師等專業人士指導,提供長輩復健,也讓家屬喘息。
.各縣市政府課程:周一到周日都有免費課程,家屬可以安心把長輩帶出門,同時培養照顧能力。以新北市瑞齡學堂為例,提供失智長輩相關的懷舊、認知治療等課程,另開設家屬的學習照顧班,同步使用。
經常給予照顧者建議,陳俊佑自己也提早規劃老後生活,他說除了買長照險外,還以存一千萬元為目標,並且培養正常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因為健康也是資產之一,未來若生病了,考慮住在機構,不希望讓家人照顧壓力大,影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