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科普好健康

會引起耳鳴的慢性中耳炎

臨床發現,很多的耳鳴患者都有輕度的中耳積水,倘若沒有積極治療,不僅會讓人感到煩躁,還會影響睡眠,甚至反過來加重耳鳴,形成難解的惡性循環。
臨床發現,很多的耳鳴患者都有輕度的中耳積水,倘若沒有積極治療,不僅會讓人感到煩躁,還會影響睡眠,甚至反過來加重耳鳴,形成難解的惡性循環。
圖/ingimage

一名四十歲女性教師,某次感冒痊癒後,發現兩耳在聽聲音時,彷彿「被蓋上一層膜」,在夜闌人靜時,還會持續聽到「嘰嘰」的聲音;不僅如此,如果突然聽到大聲吵雜聲音時,還會有陣陣迴音,相當不舒服。這種狀況持續了半年,讓患者相當煩躁。就醫時,聽力檢查和鼔室圖檢查均無明顯異常,但發現在患者兩側耳膜內側下方,居然有一小層薄薄黃黃的液面(圖一)。

(圖一)此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耳膜下方,可以見到一層薄薄黃色的液面。
(圖一)此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耳膜下方,可以見到一層薄薄黃色的液面。

中耳積水

患者正是中耳積水,最常發生於有過敏性體質者(例如過敏性鼻炎、結膜炎或異位性皮膚炎),在一次感冒或是急性過敏發作後,留下慢性中耳炎或是中耳負壓。

制病機轉

正常成人的中耳腔,靠近耳膜處下方應該是一個斜向耳咽管的斜坡,可以在吞嚥時,把中耳腔的分泌物順勢排進耳咽管,接著排至鼻咽 (圖二)。

耳咽管
(圖二)正常人的中耳腔內,耳膜下方並無凹窩,中耳腔內的分泌物可順勢排入耳咽管。
耳咽管 (圖二)正常人的中耳腔內,耳膜下方並無凹窩,中耳腔內的分泌物可順勢排入耳咽管。

如果耳咽管發炎水腫時,不僅會影響到中耳腔分泌物的排出,更會造成中耳負壓;接著,中耳腔黏膜內的組織液就會被這「負壓」給拉出來,造成中耳積水。

另外,有些人因中耳腔黏膜脂肪層萎縮,在靠近耳膜處的中耳腔下方,留下一個凹槽 (圖三)。當中耳炎發作時,中耳腔的分泌物就會因重力因素,蓄積於這個凹槽內,無法完全排出,干擾到正常耳膜的聲音傳遞,造成「極輕度」聽障,彷如耳朵被蓋著一層膜;當外界聲音過大時,蓄積的分泌物還會因此激起迴震,帶動耳膜和聽小骨,患者就會聽到陣陣的迴音。這種「微量」中耳積水,往往需仰賴臨床醫師的眼力才能斷定,聽力檢查和鼓室圖很難發現。

(圖三)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腔,耳膜下有個凹窩,易蓄積分泌物,不易排入耳咽管。
(圖三)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腔,耳膜下有個凹窩,易蓄積分泌物,不易排入耳咽管。

臨床症狀

隨著時代與醫藥的進步,慢性中耳炎患者不同於過去,不會等到耳膜破洞流膿才就醫,往往是在有耳鳴或「聽聲音怪怪的」時就會求醫。臨床發現,很多的耳鳴患者都有輕度的中耳積水,倘若沒有積極治療,不僅會讓人感到煩躁,還會影響睡眠,甚至反過來加重耳鳴,形成難解的惡性循環。

治療及衛教

如果中耳積水嚴重影響聽力時,建議直接進行耳膜穿刺,把分泌物直接抽出。若是相當微量時,規則地服用抗組織胺,進而減輕中耳腔黏膜的過敏發炎反應;服用益生菌或維他命亦可調節免疫,減輕中耳炎。上述個案在規則服用抗組織胺一個半月後,不僅中耳積水痊癒,連擾人的耳鳴也消失了。

須注意的是,單側中耳積水需排除是否為鼻咽腫瘤所致;另外,耳蝸或聽神經衰退、頸部肌肉僵硬、梅尼爾氏病、頭痛發作、失眠或腦幹中風也都會引起耳鳴,這些都需要醫師的專業診斷及治療,若有耳鳴困擾時,宜正確就醫。

耳鳴 中耳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