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防疫
共找到
9422
筆 文章
-
-
2020-02-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幾度才算發燒?台大公衛學院建議下修至37.5度
開學在即,新冠肺炎(COVID-19)的威脅令學生師長人心惶惶,如何避免接觸潛在感染者是重要議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日援引研究表示,當代人類體溫約在攝氏36.4-36.6度之間,因此建議我國將發燒定義下修至攝氏37.5度。台灣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臨床教授蘇大成表示,今年1月美國史丹佛大學於eLife發表研究顯示,過去百餘年來,人類可能因為體內發炎情形降低,致使體溫每十年降低0.03度;工業革命時的人類體溫平均為37度,到了2007-2017年時,男性降至36.41度、女性降至36.68度。即使在醫院測量也有類似發現,英國醫學期刊近年一項大型研究,分析超過三萬多名無感染且未使用抗生素的門診病人,發現他們的口內體溫平均為36.6度。我國台大醫院去年調查六百多名門診病人,發現其平均體溫在36.16-36.25之間。有鑑於此,台大公衛學院建議我國將發燒標準下修至37.5度,同時應注意避免在吹風的戶外環境測量,以免降低準確度。台大公衛學院建議的校園防疫策略,還包括加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教室開窗通風等。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教室座位與座位之間理想上應相距1.8公尺,學校也可思考讓全校同學分批下課休息,並針對有身體近距離接觸的運動課程重新規劃調整。在教室通風方面,台大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陳佳堃表示,台大公衛前年針對北市小學室內外空氣品質的研究發現,在自然通風條件下,只要一分鐘就能使室內外完成換氣,因此建議教室開窗,至少每20分鐘開窗一到三分鐘。如果教室沒有窗戶,建議全程開啟換氣系統,如果教室沒有窗戶且沒有換氣系統,建議停止使用。
-
2020-02-18 養生.聰明飲食
抗病毒加強免疫力很重要 營養師推薦吃這5種食物
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來勢洶洶,截至2月11日疾管局統計,全球確診人數超過4萬例、死亡人數1,018例,且依照目前疫情趨勢,似乎仍未有平緩跡象。對抗病毒的來襲,除了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做好外在防護、居家防疫、養成運動習慣、維持良好生活作息之外,把握飲食的營養也很重要。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表示,平日裡有許多常見且容易取得的食物,能輕易補充營養素、加強免疫力。增強免疫力食物1:大蒜大蒜中的有機硫化物,如大蒜烯,具有抗菌功效,能廣泛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如細菌、黴菌、病毒等,都有抑制生長的作用。增強免疫力食物2:紅藜除了靈芝、人蔘之外,紅藜也含有提升免疫力的三萜類,三萜類可刺激並活化免疫細胞的巡邏功能。當病原體入侵體內,抗體形成之前,免疫細胞中的巨噬細胞與自然殺手細胞,會跟著血液在全身進行巡邏,若是發現異物或感染細胞,就會進行清除動作,降低病毒或細菌對於人體的傷害。增強免疫力食物3:藍莓藍莓中的白藜蘆醇是二苯乙烯類的一種植化素,除了藍莓之外,其他紅、黑色的水果也富含白藜蘆醇,如:葡萄、桑葚等,有研究指出,白藜蘆醇可以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複製。增強免疫力食物4:檸檬或柑橘類水果這些食物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預防感冒、幫助強化人體的免疫力,還有屬於類黃酮素的橙皮素,能夠減緩多種病毒複製的機會,幫忙對抗病毒。增強免疫力食物5:十字花科的蔬菜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芥藍菜等,在藉由切碎時會產生硫代亞硫酸鹽類,此種植化素可以廣泛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包含細菌、黴菌、病毒,研究指出都有良好的抑制生長的效果。潘富子也提醒民眾,均衡飲食、良好的生活型態及習慣,是健康的根本之道。而腸道被稱做是人體的第2個大腦,腸道不僅是負責運送食物與消化吸收的消化器官,同時還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維護腸道健康狀態,可有效增強免疫力。年滿50歲的國人,建議每1至2年可做1次大便潛血檢查及每2至5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大腸癌家族史、肥胖、少運動、抽菸、不良飲食習慣者,建議更應定期自主安排無痛腸胃鏡健康檢查,降低疾病的發生機率。★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隔離有輕症就醫需求 衛福部開放遠距醫療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延燒,我國祭出嚴格防疫措施,舉凡有旅遊史、接觸史等,皆需要居家隔離、居家檢疫14天者,只要趴趴走就屬違法。但若是慢性病患者無藥可用,或是期間出現輕症,無法外出看診,衛福部宣布各縣市衛生局需指定醫院,給予遠距醫療服務。依照目前的通訊診療治療辦法,遠距醫療僅針對山地、離島、偏僻地區,或是屬於特殊情形者,如急性住院患者,出院後三個月內追蹤治療等。為此,衛福部醫事司日前做出函示,因應新冠肺炎需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患者,若有疾病診療的需求也能透過遠距醫療診察。醫事司長石崇良說,預期未來居家隔離或是居家檢疫的人數會愈來愈少,主因為我國的旅遊禁令日趨嚴苛。不過目前防疫為超前準備,因應可能出現社區感染,檢疫人數恐增加,已經指示全台各縣市衛生單位,公布指定醫院,以提供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民眾的就醫需求。石崇良說,居家隔離或是居家檢疫的民眾,一旦有就醫的需求,可先聯繫當地衛生局後,指定醫院的醫師將會與患者聯繫。患者只要有手機或是平板,透過網路就能進行遠距醫療。石崇良表示,經醫師問診後,若是一般輕症,醫師開立診斷處方,由家屬帶著患者的健保卡到指定醫療院所插卡繳費、取藥,執行醫師也必須要建立病歷。若是醫師透過遠距醫療評估需要前往醫院就醫,醫師將通報地方衛生單位後,協助居家隔離或是居家檢疫民眾就醫。石崇良表示,遠距醫療的診斷是以「無需觸診」就可以診斷的疾病為主,如感冒、流鼻水等輕症,若是心臟疾病、腎臟病等,就需要赴醫院就診。未來若是真的發生社區感染,一般民眾是否也能接受遠距醫療,減少出入醫院的機率。石崇良表示,初步不會考慮,不過未來若是疫情嚴峻,對於行動不便的患者,也不排除安排居家醫療,由醫師前往患者家中看診。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因應本次疫情所需的遠距醫療,已經在研擬新的健保診斷碼,醫師針對居家檢疫或是居家隔離進行遠距醫療時,可直接開立診斷碼,減少行政流程,確保民眾能維持健保身份。
-
2020-02-18 養生.聰明飲食
增強抗體吃對很重要!5大食材打開家裡冰箱就有
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來勢洶洶,截至2/11疾管局統計,全球確診人數超過4萬例,死亡人數1018例,目前疫情趨勢仍未有平緩跡象。對抗病毒的來襲,除了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做好外在防護、居家防疫、養成運動習慣、維持良好生活作息之外,把握飲食的營養也很重要。 為此,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告訴你平日裡有哪些常見且容易取得的食物,可輕易補充營養素,加強免疫力! 1、大蒜大蒜中的有機硫化物,如大蒜烯,具有抗菌功效,能廣泛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如細菌、黴菌、病毒等,都有抑制生長的作用。 2、紅藜除了靈芝、人蔘之外,紅藜也含有提升免疫力的三萜類,三萜類可刺激並活化免疫細胞的巡邏功能。當病原體入侵體內,抗體形成之前,免疫細胞中的巨噬細胞與自然殺手細胞,會跟著血液在全身進行巡邏,若是發現異物或感染細胞,就會進行清除動作,降低病毒或細菌對於人體的傷害。 3、藍莓藍莓中的白藜蘆醇是二苯乙烯類的一種植化素,除了藍莓之外,其他紅、黑色的水果也富含白藜蘆醇,如:葡萄、桑葚等,有研究指出,白藜蘆醇可以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複製。 4、檸檬或柑橘類水果這些食物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預防感冒、幫助強化人體的免疫力,還有屬於類黃酮素的橙皮素,能夠減緩多種病毒複製的機會,幫忙對抗病毒。 5、十字花科的蔬菜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芥藍菜等,在藉由切碎時會產生硫代亞硫酸鹽類,此種植化素可以廣泛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包含細菌、黴菌、病毒,研究指出都有良好的抑制生長的效果。  均衡飲食、良好的生活型態及習慣,是健康的根本之道。潘富子強調,「腸道」被稱做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不僅是負責運送食物與消化吸收的消化器官,同時還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維護腸道健康狀態,可有效增強免疫力,建議年滿50歲的國人,每1~2年可做一次大便潛血檢查及每2~5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大腸癌家族史、肥胖、少運動、抽菸、不良飲食習慣者,則更應定期自主安排無痛腸胃鏡健康檢查,降低疾病的發生機率。 延伸閱讀: 蔬菜、水果可互相取代嗎? 防疫、防流感先顧好免疫力! 日行「這項飲食」策略吃出高防禦 常運動、乖乖吃藥血糖還是高? 當心是這些藥物在搞鬼 
-
2020-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一代防疫消毒搶手貨 打破次氯酸水的迷思
最近因為防疫的需要大增,所以酒精供不應求,次氯酸水產品也都賣到斷貨。其實據韋恩對產業的了解,現在次氯酸水生產廠製水能力不是問題,反倒是小瓶子供應上來不及,所以沒得生產,這也是這個產業十幾二十年來遇見的奇觀。韋恩所幸家裡常有一些噴霧空瓶留著裝精油、酒精等等,所以也找有次氯酸水電解機的朋友,自製了一些給小朋友噴噴桌面來用。只是因為次氯酸水很搶手,網路上對它的奇怪說法也就越來越多,不排除是一些廠商的人出來放的誇大消息,我深以為憂。加上前文《消毒用的電解水有用嗎?臭氧電解水與次氯酸電解水》寫完,也有許多朋友私訊來問了有關次氯酸水的一些問題,所以我在這邊乾脆一起澄清一些常見次氯酸水的迷思。次氯酸水是氯系的氧化劑,因為它的強氧化性,可以造成蛋白質或DNA的變性,所以對細菌可以殺菌,對具有外套膜的病毒也有不活化的效果。而且它需要的濃度比次氯酸鈉(漂白水的成分)要低,工作pH又偏弱酸性,所以刺激性較低。所以是個相當不錯的環境清潔消毒劑,但是大家可千萬不要將它神話了。1.次氯酸水是食品添加物,所以可以吃進嘴裡?錯!很多廠商刻意誤導宣傳日本將次氯酸水納入食品添加物,但是沒告訴你的是,日本是將其當作消毒料,規定在最終食物中要完全去除。所以正確的說,依照法規,台灣將次氯酸水列為食品清潔劑用,也就是可以用於作為水的殺菌或是食品容器以及食材洗滌之用,在食材殘留不得超過 1ppm。也就是說拿來洗菜、器皿可以,但是最終還是要把它沖掉,而且次氯酸水不要直接加在食物裡,以免造成腸胃的不良反應,或是裡面有的雜質一起被吃進去了。次氯酸水裡面最值得注意的雜質是三氯甲烷,雖然它的濃度與自來水相當,我認為不用太過注意,但是如果是許多人擔心三氯甲烷的致癌性風險,連燒個開水都要刻意多煮一下好讓三氯甲烷可以揮發,那又何必讓次氯酸水殘留在食物裡,增加三氯甲烷的攝取呢?2. 次氯酸水可以拿來噴手?錯!次氯酸水很多廣告宣傳明示暗示可以拿來噴手,我認為這樣宣傳的廠商故意遊走法律邊緣,相當無良(這個品牌最近新聞置入很多,大家可以回想看看)。因為依照法規面來說,只有化妝品才能用在人體肌膚上,而宣傳在肌膚上殺菌,更是屬於含藥化妝品了。化妝品必須由合格化妝品廠生產,而如果是含藥化妝品,更應該預先由食藥署審查許可。所以不符合這些法規要求的次氯酸水,只能用於環境清潔消毒用。所以教你可以噴手的廠商,就可能是誇大不實的廠商,可以反問它是否為合格化妝品廠,否則就可以檢舉它。另外從科學上來看,次氯酸水還是一種強氧化劑,可能對皮膚有刺激性,在一些動物實驗裡,也觀察到高濃度的次氯酸水,可能造成皮膚增厚的現象。所以尤其是對嬰幼兒嬌嫩的皮膚,更是得小心。如果沒有經過該有的皮膚敏感性測試,實在不建議這樣用。3.次氯酸水可以搶購多囤貨一些?錯!次氯酸水其實是一種安定性很不好的東西,它怕光、怕熱,隨著時間就會慢慢被還原,結果變成水跟鹽等等無用的成分,失去效用。但是要發揮消毒的作用,卻需要一定的氯含量,依照許多研究指出,有效氯含量至少要在數十ppm(比如說40ppm 10秒鐘)以上。所以我不建議大家搶購一堆次氯酸水產品,因為它的效果會因為放太久而遞減,甚至無效。所以還是用新鮮的好。而每家廠商對次氯酸水的產品保存期限有長有短,有的長到兩年的,這麼長的保存期限,超出我的想像之外。我都很好奇,廠商對其安定性有沒確實的證據,在有效期限內都能確保有足夠發揮功效的次氯酸含量? 還是只是圖個商業上的銷售方便而已? 否則大家就是當成噴噴鹽水,求個心安,但是卻花了冤枉錢。韋恩認為,次氯酸水是個好東西,對於清潔環境、器皿、用具來說,可以在防疫抗病毒的關頭幫上很大的忙,但是如果有不良廠商來渾水摸魚,企圖做誇大的宣傳,讓大家被誤導的話,就很不應該了。消費者們也要有正確的知識,將次氯酸水加以善用。
-
2020-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新冠肺炎社區監測啟動 基層醫師:口罩更荒醫師更勞
台灣新冠肺炎發生首例死亡,一日增2例本土個案,累計達20例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啟動加強社區監測方案,讓基層診所醫師身處高風險職場。嘉義縣醫師公會副理事長徐超群說,「我們基層醫師缺防疫武器,只有加強自我防護」;嘉義市名醫宋思權說,「口罩更慌,醫事過勞,將是顯而易見」。為面對傳播力強,看不見的新冠肺炎病毒,基層診所開業醫師,提高看診自我防護,開心診所院長呂俊忠戴護目鏡、醫療用口罩,他說,「從醫以來第一次戴這種裝備」,醫師直接面對患者看診,做好防護保護自己,目前無法令規定強制患者看診,在掛號就要說旅遊史。徐超群指出,社區監測要求監測對象,包括14天內有國外旅遊史(含新加坡、泰國及日本及其他國家)曾接觸來自國外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人士接觸史,且醫師高度懷疑COVID-19感染之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個案,另發燒、呼吸道症狀群聚現象者;抗生素治療3日未好轉且無明確病因」、「群聚事件個案」或「醫護人員」之肺炎個案。他說,防疫期間,醫師非必要不做清鼻、喉嚨等侵入性檢查,仍有患者不戴口罩看診,掛號處先把關,他下鄉醫療巡迴專車照常看診,建議疾管署加強基層診所看診防疫宣導,戴口罩,主動告知旅遊史。知名神經內科醫師宋思權說,「我不是感染科專家,但當社區感染出現時,我們第一線基層診所將會面對爆量的患者,把關很重要,否則千餘個負壓隔離病床將耗盡,當心裡準備好,大家一起來承擔加油,我們都在;當飛沫傳染接觸傳染,演變成空氣傳染時,社區群聚感染也就不遠了,管控得好台灣就蒙福,只怕一個疏忽全台就淪陷。」
-
2020-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兒童口罩 20日起7天內可買4片
因疫情延長兩周的寒假要結束了,高中以下學校下周二開學,校園都如臨大敵,各縣市紛紛祭出防堵措施,高雄市要求開學後包括開學典禮、班親會、跑班(跨班)活動都暫停,桃園市則決議四月前校園場地不外借。但高雄傳出一幼兒園要求家長交診斷書,註明「非流感」、「非新冠肺炎」才能回去上課,引發爭議。由於開學在即,有些學校規定學童須戴口罩方可入校,但兒童口罩卻持續缺貨,讓學校家長都很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從廿日起,兒童口罩可七天內從原可購買兩片,改為四片,每個販售點原每日配送五十片也增加到兩百片;成人雖仍維持七天限購兩片,但每個販售點原每日配送兩百片提升為四百片。平均每一個販售點增至有兩百位成人、五十位兒童可買到口罩,買到口罩的人數可望倍增。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天要求教育局必須在開學前做好準備供應,一定要讓家長放心。他裁示,在四月底前,除社區大學外,其他單位或臨時借用學校室內場地,均不開放外借,避免群聚效應產生。高雄市教育局則要求各校,開學後包括開學典禮、班親會、跑班(跨班)活動都暫停,教職員工、廠商、家長與志工等進入校園必須戴口罩、量體溫;學生有發燒、上呼吸道症狀才戴口罩,身體健康者不須戴口罩。高市教育局長吳榕峯表示,因應開學防疫挑戰,凡超過五十人以上的大型活動,包括校外教學、畢業典禮等,三月底前統統取消;個人單獨項目如體育競賽、音樂比賽可以進行,但團體競賽取消。不過,除了各縣市自行規定,高雄傳出一幼兒園要求家長交診斷書,註明「非流感」、「非武漢肺炎」才能回去上課,醫師覺得傻眼,拒絕開立,卻被罵沒醫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小兒科主任周柏青表示,診斷書是屬於負面表列格式,欄位就只有病名,無法開出「正常」的診斷書,且對於沒有症狀、也沒有接觸史或旅遊史的小朋友,醫師更不可能主動幫他做新冠肺炎檢體採檢,學校要求有些不切實際。
-
2020-02-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病毒驗不到還能確診嗎?張上淳:台大有辦法驗抗體
首例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的最可能傳染源,目前懷疑是一名在1月22日回國時的浙江台商,當時他雖嚴重咳嗽,但至今已過27天,體內已驗不出病毒,該如何確認他是否得過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還是可以驗抗體,但因為這是自行開發的檢驗方式,扣掉前製作業時間,收到血清後最快兩天內有結果。張上淳表示,目前沒有一個標準的抗體檢驗方式,很多國家和實驗室都在開發中,台大醫學院過去已成功有分離出新冠病毒,也已開發出抗體的檢驗方式,透過一系列血清去測,可以發現確診個案在初發病的急性期還測不到抗體,但隨著病程發展,便能以定性方式偵測到到體內是否有病毒抗體。張上淳表示,台大醫學院將協助進行這次測試,另外中央研究院之實驗室也已經開發出可能有用的檢測方式,因此指揮中心會用雙重檢測,同時讓上述兩個實驗室進行確認,若有抗體,就是曾經感染過,那就很可能是這名台商傳染給司機。不過他強調,這名台商體內已無病毒,檢驗時間不會造成任何防疫漏洞。至於病毒之採檢方式,則是「核酸放大」。張上淳說,這非定量檢測,是透過數次核酸放大的循環,就能看出陽性反應,理論上若能在越少循環看到陽性,可以推論病毒量較大,但還要經過校正。目前台灣所用的試劑相當敏感,不少個案都在20幾個循環就可以看到陽性反應。昨起指揮中心宣布擴大採檢,許多基層及醫院人員面對許多民眾提高警覺、主動來就醫要求採檢而有壓力。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擴大採檢的人員可以是醫師,也可以是醫師指導下的護理人員,採檢地點不一定要在負壓隔離病房,獨立通風良好空間就可以,呼籲民眾要尊重醫師評估認為有疑似才採檢,並非回國14天內就可要求採檢。
-
2020-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別慌!台酒酒精「每人都買得到」
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嚴峻,台灣菸酒公司雲林斗六、斗南與西螺等多個營業所,昨天還是出現大量排隊人潮要買酒精,但台酒人員指出,酒精供應量多,「不用搶購與囤積,每個人都買得到」。中央自2月6日實施口罩實名制,每天限量由健保局特約的藥局配額販售,但隨著口罩的供需量平衡趨緩,民眾排隊苦等一、二小時的景象已逐漸消退。至於酒精需求,藥房的供需仍出現缺貨現象,讓民眾無法到藥局買到酒精,台酒公司配合中央防疫政策,目前在台酒自有販售通路零售消毒酒精。斗南營運所人員說,台酒每周都會配額給各縣市的營運所,例如斗南所這周配額150箱、每箱12瓶,每個人限購1瓶300cc、40元的酒精,公司、幼兒園、安養院等需求量較大,可拿公司印章等證明,購買6瓶、600cc的酒精。多處營運所人員提到,台酒原先只供應95%的酒精,不過自2月13日起就不再供應,改供應75%酒精,民眾買回家不用特別稀釋就可以使用。他們說,為不讓排隊人潮多卻又買不到的現象出現,所以會先發給號碼牌,但酒精供應量多,每個人一定都買得到,也呼籲民眾不要大量購買,一瓶都可使用很久。
-
2020-02-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健保藥局本周開賣「防疫酒精」 每瓶300ml、售價40元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台灣也出現首例無旅遊史、尚未找到確定病例接觸史的確診個案,因此除了口罩,防疫消毒酒精也都被搶購一空。藥師公會全聯會今天宣布,與食藥署協商過後,將配送「防疫酒精」至6000多家健保特約藥局供民眾購買,每瓶300ml、售價40元。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藥局以前雖然就有販售酒精,但疫情升溫後。國內廠商生產的75%消毒用酒精大多優先供應醫療機構、捷運等公共場所,已缺貨兩、三周。由於主要生產95%酒精的台糖和台酒也加入消毒用酒精生產的行列,經藥師公會和食藥署協商之後,每家藥局每一周平均可配送72瓶,每瓶容量300ml,售價為40元,預計由中華郵政協助配送,最快周二或周三可配送到點。黃金舜表示,由於酒精並未被徵用,因此銷售方式並非實名制,但將採「道德勸說方式」,由社區藥局訂定限購措施,避免酒精到貨當天就被搶光,也避免民眾囤貨,盡可能讓每個民眾都能買到酒精。由於依據根據社區藥局販售口罩經驗,南北銷售數量可能會有落差,黃金順表示,將先銷售幾天後才依據各地需求調整供給量。
-
2020-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買不到別慌 健保藥局本週起開賣小瓶裝防疫酒精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只口罩,就連消毒酒精都被搶購一空。藥師公會全聯會今天宣布,本週起全台6000多家健保藥局將販售防疫酒精,每瓶300ml、售價40元,盼人人都有酒精可用。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國內廠商生產的75%消毒用酒精大多優先供應醫療機構,藥局普遍已缺貨達2至3週,但眼看開學在即,民眾詢問度相當高,希望能趕緊買到酒精替孩子的用品消毒。為解決民眾需求,行政院指示國營事業台灣菸酒公司和台糖加入生產75%消毒用酒精行列。黃金舜說,酒精不像口罩消耗量這麼大,小小一瓶可用很長一段時間,卻是很必須的防疫用品,經全聯會和食藥署協商,決議配送防疫酒精至全台6000多家健保特約藥局,供民眾購買使用。黃金舜指出,防疫酒精預計由中華郵政協助配送,這週起陸續配送至全台特約藥局,每間藥局每週平均可拿到72瓶,每瓶300ml、售價新台幣40元,將由社區藥局訂定限購措施,一方面避免民眾囤貨,另一方面也要避免72瓶在到貨當天就搶光,盡可能讓每個民眾都能買到酒精。此外,根據社區藥局販售口罩經驗,北部地區口罩天天搶購一空,但南部卻賣不完,預期未來酒精可能也會出現類似狀況,因此先賣個幾天後,會進一步掌握各地需求,調整供給量,讓大家都有得用。黃金舜也建議政府及早規劃紗布、棉花棒後續供貨來源,他強調,以往台灣使用紗布、棉花棒大多仰賴中國,如今中國受疫情影響,產量也大受影響,呼籲未雨綢繆,避免醫療院所陷入缺貨窘境。
-
2020-02-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防疫若不升級 台大公衛示警:恐有7千人感染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全球,台灣也出現第一個死亡案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17日)也召開記者會提出相關研究與建議,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在武漢封城前移出的500萬人,已經對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泰國造成嚴重影響,目前都爆發了社區感染。而在封城前約有7,500多人來台,推估其中潛在感染數為505人:根據文獻台灣現行的發燒檢疫可以排除78%的感染者,因此推估約有111名潛在感染者正是無法偵測的,這也是下一波接觸史要釐清的關鍵。陳秀熙也表示,以亞洲一至三級疫區最近1個月來台的人數計算,若政府防疫措施未升級,預估台灣可能感染人數將達7000人。此外,由於日本和香港都出現無症狀感染者,因此呼籲政府把防疫層級提高,不再只以發燒當做篩檢指標。目前醫療院所都在積極加強檢疫措施應對,相信台灣若爆發小型感染,仍可以有效控制。另外,針對台灣首起新冠肺炎死亡案例,由於他過世前並無出國旅遊,也沒有密切與患者接觸,引發社區感染恐慌,對此陳秀熙表示,過世的白牌計程車司機本身就有多重慢性疾病,且曾經載過有中港澳旅遊史的乘客,因此他認為不符合社區感染定義,希望民眾不要過度恐慌。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內「疑」社區感染? 何美鄉:草率認定將誤判疫情局勢
我國昨公布第19例、20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19例男性死亡且並未有旅遊史,引起社會關注國內是否出現首例「社區感染」,以及防疫是否升級。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也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第19例確診武漢肺炎病人「不是無法追溯病源的社區感染」,且若草率認定社區感染,將誤判疫情的局勢。副總統陳建仁在臉書表示,第19例雖可算是「社區感染」,但台灣並未進入「社區傳播」的狀況,防疫等級不必升級。人在馬尼拉的何美鄉在臉書表示,中港澳入境者是帶有病原的高風險群,台灣至今仍要求中港澳入境者居家檢疫14天。雖然第19例個案沒有出國旅遊史,但曾載過中港澳入境旅客,接觸到高風險族群的機率很高。因此,這名個案雖是本土病例,但不應草率認定這是追溯不到源頭的社區感染。何美鄉也表示,此時若將有接觸感染源的病患,誤判為沒有接觸史的社區感染病例,將使防疫策略的執行面失去焦點。由於防疫策略是依據疫情動態發展局勢而定。一開始是隔離來自武漢的入境者來防堵病毒入侵,接著將風險擴大到中港澳入境者。但是新冠肺炎病毒很難以「隔離政策」來杜絕病毒傳播,僅能減緩傳播速度,以爭取時間研發梗有效的防疫工具。若是此時過早認定這案例為社區感染,不但造成人民焦慮,難以正常生活,而使社會產能降低;而且更會引起國際拒絕台灣人入境,讓台灣在國際上更動彈不得。何美鄉表示,新加坡雖有很多病人,但將其病人分為五個接觸感染群,而非四散於社區,不明來源的病例,因此這種關鍵性的判斷發言,防疫內行人都知道需要仔細分析才可開口。因此建議,國內專家群應儘速討論此案,給予防疫指揮官一個正確的判定,並慎重陳清事實。
-
2020-02-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範新冠肺炎社區感染 醫界強調還是勤洗手
新冠肺炎肆虐,台灣出現1例死亡案例,未來不排除可能社區感染,各醫療院所莫不嚴陣以待,包括高雄長庚及義大醫院均表示,目前醫護人員的防疫裝備暫時都夠,但要預防疫情擴散,民眾除依賴口罩防護,更重要的還是勤洗手。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台灣第一時間徵用口罩,並進行實名制販售,醫護人員則每天分配2個口罩,行政人員1個。在有限的防疫資源上如何因應社區感染大規模來襲,醫療院所均嚴加防範。醫界認為,台灣萬一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比照SARS期間啟用專責防疫醫院,應該是下一步。現任中央防疫指揮中心諮詢委員的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表示,台灣與大陸地緣接近,出現社區感染並不意外。從台灣昨天死亡的確診個案分析,此病例是由流感重症的血清回溯,當時未被通報為新冠肺炎,而與他有關聯的第20例確診個案,也沒有症狀顯現,因此擔憂可能社區感染,所幸目前60名醫護人員經篩檢都呈陰性,接下來還要續查他的接觸史,目前大家的恐慌是不清楚感染源是誰。義大醫療體系策略長蔡易廷表示,這波新冠肺炎疫情是持久戰,防疫物資必須充裕才能克服,政府一開始就以最高規格去調配,截至目前,醫院的口罩用量暫時足夠。萬一爆發社區感染,醫療院所一切的準備,仍需遵循中央防疫指揮中心的指引。包括高雄長庚及義大等大型醫院都認為,防範新冠肺炎擴散,重點還是勤洗手,平日民眾手摸口鼻所接觸的病毒量,不比接觸到其他飛沫碰觸的物品少,勤洗手才能防病毒入侵。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疑社區感染 蘇益仁:應拉高到國安層級
新冠肺炎台灣增首例死亡個案,但因第19例也是台首例死亡個案,感染源仍不明,且第20例的弟弟也確診,故目前有社區感染疑慮。但學生下周二即將開學、之後清明節台商返鄉潮等,政府防疫是否升級、民眾如何因應?專家表示,政府應面對「疑似社區感染」,且防疫作戰未來更為複雜,有必要提高防疫等級、甚至是「國安層級」。指揮中心昨晚公布國內第19、20例新冠肺炎患者,第19例也是台首例死亡個案,為61歲男性白牌計程車司機,近期曾載運多名回台過春節的台商,但感染源仍不明,因感染給第20例的弟弟,指揮中心指「疑似社區感染」,因評估僅零星個案,社區人傳人的可能性非常低,且目前掌握鎖定三名中港澳旅遊史之乘客,故正調查檢疫中。前疾管局長、南台科技大學教授蘇益仁表示,他同意目前定調為「疑似社區感染」,因該個案有傳播給弟弟的事實,但政府不能說沒有社區傳染風險,因後續會不會再傳播又是一件事,得再觀察或源頭或有其他事的發生。蘇益仁說,據指揮中心提供資訊,該名死亡確定個案無接觸史、旅遊史,雖深夜宣布以掌握三名中港澳旅遊史之乘客,但不等於就找到感染源,如這三名乘客不是指標案例,等於又回到社區感染,且那麼多台商中國回來,難道就都要認定為指摽?他說,該個案弟弟目前也住院,同樣沒有接觸史、旅遊史,感染原因不明,這理應就是社區感染。蘇益仁說,新冠肺炎台灣也經歷兩個月了,影響層面包含政治、經濟等外,民眾不可能持續口罩之亂,仍得生活,這不是指揮中心就能全盤做到的,故應慎重評估將防疫位階拉高到「國安層級」,如行政院甚至總統等通盤討論、制定策略。而在接下來學生開學、台商清明返台潮上,蘇益仁說,政府應已了解很多病毒、傳人方式也慢慢清楚,如流感有致死率、但民眾也慢慢習慣般,故政府除目前防疫措施落實外,應多宣導讓民眾生活回歸「常態」,只是就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人群等大原則,進入電梯、醫院等接觸撫摸應消毒等,雖會比較不方便,但習慣就會回歸自然。台大小兒部主任暨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有關擴大檢疫的部分,政府能再做調整的幅度不大。而民眾或學生防疫單靠戴口罩是不夠的,最主要仍得依靠個人的健康管理,避免接觸感染。黃立民建議,民眾或學生在摸臉前、吃飯前,一定得先洗手,這是最好的健康管理方式;若自覺有呼吸道症狀者,可優先自主隔離,避免上班上課,也都能預防社區感染。
-
2020-02-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我國爆死亡首例再掀搶購潮 醫師:口罩已變內褲
我國出現首起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因其無旅遊史,可能因載運自中港澳來台的乘客遭傳染,恐成為台灣出現社區感染首例,國內疫情也可能升高,人心惶惶,尤其又開學在即,口罩又不足,家長憂心,醫師也籲政府「趕快把口罩產量趕上吧」。中央開放衛生所提供實名制口罩販售,南投縣口罩販售地點因此從原本的縣內健保特約藥局、鹿谷鄉及信義鄉衛生所等106家,昨再增11個衛生所且假日服務不中斷,累計縣內共有117處販售點分散時段供應,以利有需求民眾方便購買。南投縣衛生局提醒,新增的各鄉鎮市衛生所販售點,購買規則與健保藥局相同,7天內2片不能重複購買,在數量上仍有限制,因此呼籲健康民眾及一般學生無須戴口罩,請民眾將口罩留給需要的人,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用。但昨天爆出我國新冠肺炎首例死亡個案,且顯示疑為社區感染,在網路熱議,中部地區居民更是憂心,且距高中以下學子開學剩不到10天,家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就怕開學後的校園恐成病毒大染缸,恐危害孩子健康,也成防疫漏洞。南投曾姓銀行員說,本來對台灣防疫還挺有信心,且家中還有備用口罩,所以因上班沒能去排隊買口罩還不太擔心,但疑社區感染的死亡個案一出現,信心也跟著崩解,就怕孩子開學後,口罩不夠用,只好先買口罩套來替換,以降低用量。埔里陳姓家長則說新冠肺炎潛伏期長,還有無症狀帶原者,更已出現死亡個案,怎還能不戴,老人小孩更要防,但他孩子才小學,活動力強常弄濕或弄壞口罩,一天至少2個,但現在購賣機制根本不夠用,就算多了衛生所能買也一樣不夠。衛福部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則直言「口罩已經變成內褲,很多人沒戴就不敢出門」,而開學後將由學校發口罩,但僅供備用,有症狀才能戴,但不讓孩子戴口罩上學,家長安心嗎?呼籲政府還是「趕快把口罩產量趕上吧」。
-
2020-02-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果SARS時代可以這樣,林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
【編者按】「醫病平台」的終極目標是促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包括病人與家屬)互相了解。本週的主題「醫生的心語」是由三位不同世代的醫師說出他們在行醫生涯難忘的經驗:一位是在學生時代勤於筆耕的年輕醫師,因為「武漢肺炎」而追憶2003年SARS肆虐台灣時不幸犧牲的同學林重威醫師,並說出醫師對目前這緊要關頭的誠懇呼籲;一位中生代、長年在美國執業的癌症專科醫師,追憶一位不幸過世的癌症病人,道出醫生內心的遺憾;一位醫學院畢業五十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美國行醫,最近才退休的老醫師,回顧自己行醫生涯特別留下印象的幾個病人。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醫師的內心世界,我們也盼望不久能有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自己或陪伴家屬就醫的經驗與意見。重威殉職之後,台灣的蛻變重威,你的名字再度被提起。我們許多人又想起那段歲月,談起當年種種,但十七年過去,我們其實都不再是十七年前的自己。那時候,我還單身,擔任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醫院指派家醫科駐守發燒篩檢站,為醫院安全把關,N95口罩存量不足,發燒篩檢站醫師配給的N95口罩是兩天一個,幸而當年似乎沒有瘋搶外科口罩的情形,我們能每天用一個新的外科口罩蓋在N95外層,另外也不知是否真的有幫助,總摺張衛生紙墊在N95口罩內,減少說話時唾沫附著口罩,衛生紙隨呼吸飄近飄遠,常搔著臉。相較起來我們還是輕鬆的,真正照顧SARS病患的醫生,值班時是戴著N95口罩睡覺的。當SARS風暴終於結束,科內舉辦了一場感恩禱告會,同事們分享各自心路歷程:有人在過程中尚要承受來自家裡擔驚受怕的長輩壓力,不斷勸說他們辭職或是轉科,也有人說好久不敢抱孩子了,但我們都慶幸SARS的威脅終於解除,也慶幸自己服務的醫院至少制度健全、主管睿智,在科內住院醫師輪排發燒篩檢站時,主任領著主治醫師扛下科內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並暫時刪除其他不緊急的業務,我也記得有回代表家醫科參加臨時會議,副院長沉痛的說:那些犧牲的醫護人員不是英雄,他們是無辜的受害者啊!重威,我們都不希望你是英雄。你走的那天,我去到隔離病房外,一群同學圍著你的父母,你母親的淚還洶湧地落,便被催促穿上隔離衣進去看你最後一面,然後要火化了。我記得那一幕在當時帶給我的衝擊,你是那麼熱心的班代,那麼和氣的同學,怎麼會是你?一年一年過去,我始終沒忘記那場景,當我後來成為母親,再想起那一日,那股椎心已不僅止於失去一位好朋友,更為你的母親而痛。你的父母卻那麼堅強,與北市府打官司,以國賠添存款成立了「林重威基金會」照顧澎湖清寒子弟,參與「SARS,再見」舞台劇紀念活動,難以想像他們的心一次又一次的磨著痛著,依然面對並且前行。澎湖有座「重威紀念公園」,班上幾位同學去過,在那兒拍張照,「舒服卻感傷的地方」,他們說。十年前我給你父親寫過信,他回信說道:「有些事,重威沒有活著看見,或許也是好事。」那是個紛亂的時局,擺盪的政治、口水、權力鬥爭,一度我覺得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只能無可奈何的下坡。但這次,武漢肺炎的嚴重疫情讓我們欣慰的看到台灣社會的成長與成熟。此刻的我已不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對我來說,學校延遲開學、學生要不要戴口罩的議題更加切身。想起許多年前社會輿論對「草莓族」憂心忡忡,如今他們已長成國家棟樑,在醫療前線上義不容辭的防守,而政府官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紙上談兵,人民感受到總統的強韌,看著行政院長、衛福部長等人每天帶著倦容卻絲毫不懈怠的堅守崗位,在對疾病的惶惑當中,至少有同舟共濟的凝聚力,看到民間對口罩配額自發性提出「我OK,你先領」的禮讓運動,醫生發起「醫療人員連署支持政府堅持防疫底線」,也有許多人透過網路留下對政府的支持鼓勵話語。如果SARS的時代可以這樣,或許,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但肯定的是,因為當時這些人的犧牲,帶來了反省,也讓政府與人民都提高警覺,才能有今日。心裡默念台灣因SARS殉職的十一人名單,深深感謝並且祝福他們的家人,然而名單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長,當年付出的代價其實不止於此,有感染SARS後痊癒的醫生,病後花了好長時間調適他易喘的後遺症,也有更令人傷心的,逃過SARS的死劫,卻或許因著心肺功能的侷限,剛屆不惑之年便心肌梗塞離世,留下稚齡兒女。懷著最深的敬意,感念過去,同時感謝此時為防疫與治療病患而努力著的國人:全神戒備的醫療體系,不停加班的口罩廠,業務量暴增的先是便利商店、而後藥局,以及一些微瑣卻不可或缺的細節,例如菜市場裡賣菜的那位老家在湖北的中國新娘告訴我,她媽媽原本預定大年初三來台灣陪她過節,但事前接到陸委會的勸阻電話因而未成行……防疫不是一道命令,而是一張嚴密的網。病毒仍擴散蔓延著,讓我們繼續謹慎面對。開啟網頁關心疫情變化,常看到重威燦爛的微笑,你一定是在鼓勵著活著的大家吧!「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我們可以同心協力一起度過。」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對抗新冠肺炎 感染科醫師:不一定要負壓病房
台灣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社區感染首例,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指出,目前防疫已再升級;以往醫院僅就有旅遊史和與這類人有接觸而有症狀者通報,但現已請各醫療院所,只要是流感、呼吸道感染和疑有群聚感染情況,都可以通報衛生局,以擴大篩檢來避免任何漏網之魚。他也提醒,醫療院所在發現這樣的疑似病患以及請他們去衛生局指定地點做進一步採檢時,在交通途中,要特別注意請他們戴上口罩,並避免乘坐大眾運輸工具,最好是坐自己的車前往。對於目前中部各醫院的負壓病房是否足夠,萬一社區傳播真的發生時是否足以應付?黃高彬認為,以目前發現的新冠肺炎80%是輕症看來,只要是單獨且通風良好的病房即可,不一定非得要負壓病房,因此目前中區醫院的準備是足夠的。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李秉穎建議:居家隔離趴趴走 罰責比照酒駕
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國內於一月初成立防疫指揮中心,防堵成效受外界肯定,但專家認為仍有改善空間,政府跨部會聯繫應再加強;民眾也要配合,不應成為防疫破口。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指出,現在民眾不配合居家檢疫、亂填健康聲明書、不誠實告知旅遊史等亂象,顯示罰款手腕不夠。防疫如同作戰,人權被限縮是必要的,他建議應該居家隔離還趴趴走的民眾,應該比照酒駕罰則,違法者硬性規定接受廿四小時教育訓練,被關幾天都是合理的。而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觀察,在這次防疫作戰中,最奇特現象就是口罩之亂,引爆關鍵在於中央與地方不同步。中央一開始宣布全國備有四千多萬片口罩,足供國人使用,卻有專家建議,全民都應戴口罩,那口罩怎夠用?教育部建議,學生上下學都應戴口罩,許多家長擔憂孩子被感染,排隊搶購口罩,李秉穎建議,各部會頒布相關政令前,應先討論溝通。再以陸配子女入境為例,陸委會放寬入境標準,還開兩次記者會,但才隔幾個小時,指揮中心宣布撤回原先規定,確實讓不少人認為政策混亂。張上淳說,SARS後,各縣市均建立防治醫療網,而各醫院感控措施也做得不錯,但時間一久逐漸鬆懈,政府應正視問題。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 從「圍堵」轉向「減災」
繼日本、新加坡出現不明原因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國內也出現首例疑社區感染且死亡案例。聯合報昨天舉辦「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恐常態化,防疫應從「圍堵」轉為「減災」。疾管署長周志浩說,確已料敵從嚴,備好兩萬間隔離病房,以因應萬一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邀請周志浩、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台大副校長張上淳、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及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從個人對抗病毒到防疫政策,提出建言。蘇益仁:提早因應醫療崩潰被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賴明詔指出,新冠病毒傳播力強,可說是演化相當成功的病毒。蘇益仁表示,這波新冠肺炎疫情面臨三箭齊發,春節返鄉、流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當流感的發燒病人湧向醫院,加上收治新冠肺炎病人,醫療體系必然崩潰。蘇益仁認為,武漢疫情失控,便來自於醫療崩潰,台灣必須提早因應。張上淳:負壓病房勢必不足曾經率領抗煞團隊、時任指揮中心副總指揮官的張上淳表示,現階段國內防疫重點為圍堵,阻絕病毒於境外,但若從中國或其他國家回來的都要隔離、篩檢,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勢必不足,所以,包括防疫物資,如N九五口罩及防護衣,一定要及早準備,並針對不同疫情擬定防疫戰術,保持彈性,靈活指揮調度。周志浩:檢驗量能重大挑戰針對外界擔心台灣現有防疫能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在防疫組織架構、檢疫措施及醫療方面,均已做好準備。除了視防疫決定指揮層級,在監測方面,國內檢驗量能受到重大挑戰,但在眾多醫學中心協助下,現在檢驗量能提升至每天一千兩百件。醫療是國人最關切的防疫重點,周志浩說,「這不能掉以輕心」,台灣在抗煞期間,建立感染症醫療網,擬定急診指引,與急診醫學會合作,執行無預警查核,奠定良好基礎。目前屬於第一波防疫,全國共六家應變醫院,提供六百五十床,如果疫情緊急,十五家部立醫院投入防疫工作,將增加兩千多床;如果真的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屆時全國將有兩萬多間隔離病房可供使用。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面對新冠肺炎,他最擔憂民眾配合度不足、對中國大陸航班往來疫情資訊不透明等,造成防疫漏洞。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認為,我們應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有足夠的警覺。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表示,國衛院全力研發藥物及疫苗中。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白牌計程車司機染新冠肺炎 專家建議司機這樣「自救」
國內昨天出現尚未完全找到接觸史的本土病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因該死亡個案身分為白牌計程車司機,雖無路邊招客問題,但因載過陸港澳旅客,應調查所載客國外旅遊史,目前指揮中心與專家已透過NCC掌握相關通話紀錄,陸續查證中,尚未確定是社區感染。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也表示,由於第十九例確診病例,為白牌計程車司機,乘客大都是有預約,有陸港澳旅遊史。這和完全不知道感染源的社區感染意義不同,因此不能真的算是社區感染,仍需等待完整疫調。對此,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也持相同論點。然而,多少病例算是進到社區感染?李秉穎表示,沒有標準數量,但若像日本全國各地陸續有不明感染源的病例冒出,就可算是。目前新冠肺炎台灣很多個案是輕症、症狀不明顯,如昨日第廿例個案也是無症狀。若以社會上交流來說,司機的確是特別是需要警戒的對象,他比喻司機就像醫師一樣,會面對患者,且面對的可能是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但他也說,司機面對患者的風險仍是低於醫師。黃高彬建議,民眾勿因此恐慌,除去人多處或有疑慮場合外,並不用一直戴口罩,做好手部清潔等目前防疫措施;此外,他也建議計程車司機應做適當保護,若真碰到沒有口罩時,載客時就得開車窗、保持通風,至少「自救」,保護自己。出現這例個案,是否意味著需要人人戴口罩。李秉穎表示,這名個案還需要再釐清是否真是社區感染,目前照舊即可。黃玉成則表示,口罩雖然有效,但勤洗手也是重點。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硬仗 專家示警:應拉高到國安層級
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增加,除中國大陸外,許多國家陸續出現社區感染,國內也在昨天傳出首例無接觸史、旅遊史、感染原因不明的死亡個案,前疾管局長、南台科技大學教授蘇益仁認為,這已經符合社區感染定義,從即日起防疫作戰勢必更為複雜,有必要提高防疫等級。聯合報昨天舉辦「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邀請抗疫專家及感染科權威,針對民眾及防疫政策,提出建言。蘇益仁指出,根據指揮中心提供資訊,該名死亡確定個案迄今尚未找到感染源,且無接觸史、旅遊史,而個案弟弟目前也住院,同樣沒有接觸史、旅遊史,感染原因不明,這就是社區感染。他提出建議,應慎重評估,將防疫位階拉高到國安層級。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今年一月二日,疾管署針對此波疫情立即邀集專家成立專責小組,制定抗疫規則。若發生感染個案外溢到台灣,會升級二級開設,如疫情進入社區,無法確認感染源的狀況,就會進入一級開設,由行政院層級指揮。至於這波疫情走向,蘇益仁提三種可能。第一個可能較為樂觀,如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研究團隊所預測,這波疫情將在四月獲得控制、結束。此看法引發全球專家質疑,但中國近日積極收治隔離新冠肺炎患者,並放寬診斷標準,如有臨床症狀即納入病例,蘇益仁認為,中國大陸正傾國家之力,希望達到「鍾南山的預測」。第二種狀況,無症狀感染者造成防疫漏洞,因未被隔離,持續將病毒傳染給他人,中國境內、境外持續爆發新個案,如此一來,疫情不可能在三月底結束,而兩岸交流不可能完全斷絕,此時台灣真正挑戰才剛要開始。第三種可能是新冠病毒「流感化」,成為季節性流行病毒的一員,蘇益仁表示,新冠病毒致死率、致病率如果與現階段一樣偏低,如何讓民眾遠離恐懼,能夠正常生活,以及持續研發藥物、疫苗,則成為重要課題。蘇益仁表示,目前針對疫情仍停留在防疫專家層次處理,然而以當年SARS一個多月,防疫人員已兵疲馬困的狀況,新冠肺炎疫情已快要兩個月,尚未進到真正挑戰的時候。他建議,政府應該思考提高防疫層級,若社區感染不可避免,則危機評估應拉高到國安層級處理。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病毒不會糞口傳染 醫:防疫要勤洗手
「宋朝的瘟疫可能跟蘇東坡吃蝙蝠肉有關(眾笑)。」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新黃瑽寧16日在臨床研討會提到,糞口傳染跟母體垂直傳染都沒有證據,潛伏期24天也不是事實,勤洗手還是防疫必要措施。此外,菸癮者及高血壓、高齡者,都可能提高感染風險。棘蛋白是感染破口黃瑽寧介紹,COVID-19屬於β類冠狀病毒,關鍵是會跟宿主產生連結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在海量的新產出論文中,很許多很快被推翻的假說,後來發現名為RaTG13的蝙蝠冠狀病毒,跟COVID-19相似度高達96.2%。冠狀病毒在感染時需要一個剪刀,把棘蛋白切一半才能把膜打開,才能把病毒釋放出來。黃瑽寧說,α類基因呈現三明治核心結構,使用的是APN蛋白質做連結。而SARS冠狀病毒是β片狀核心結構,使用的是ACE2蛋白質做連結。NL63則是β例外的三明治結構,例如800年前宋朝的幾十場瘟疫,也許跟吃蝙蝠有關。「目前沒有證據可以證實會糞口傳染,呼吸道傳染跟接觸傳染是唯一能證實的。」黃瑽寧指出,在肛門拭子可找到病毒RNA,不等於可以糞口傳染,畢竟病毒的屍體跟活著的病毒是有差別的。母體垂直感染也沒有可能,可能是小寶寶抱出來後受到飛沫或接觸傳染。至於會否突變增強感染力?目前COVID-19突變正常。抽菸者重症機會高「隨著病例數愈多,輕症數據進來,平均年齡開始往下拉,男性剩58%,輕症狀肌肉痠痛14.8%變多。」黃瑽寧說,世界衛生組織估計,82%的人是輕症,15%會喘,3%是危急情況。MuLBSTA評分可供參考患病風險:多肺葉浸潤是5分,淋巴細胞小於0.8是4分,細菌感染4分,菸癮者3分、已戒菸2分,高血壓2分,60歲以上2分,加起來大於12分的人,就可能是感染的高風險者。「為何抽菸的人重症機會比較高?」黃瑽寧說,因為從ACE2進去的門檻比較低,在中國抽菸的男性佔48%,而女性可能只有3%。病毒並沒有只攻擊男性,但只有在ICU會看到比較多男性。ACE2本身是有功能的,可以幫忙肺部修復傷害,但如果被冠狀病毒的棘蛋白所綁架,反而加深了肺部的傷害。「如果冠狀病毒就是要讓孩子先得,有了抗體之後,老人就不會那麼慘。」黃瑽寧說,所以在療法上,是否能給予額外的ACE2?心臟科有ACEI的藥,雖然不知道可行性,但比起等待研發抗病毒藥物,「這是一個我蠻有興趣的方向。」【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界觀察 菸槍感染新冠肺炎症狀較嚴重
醫界今天針對新冠肺炎舉辦研討會,有醫師表示,老年人、吸菸者和慢性病患者,病毒進入的門檻較低;另有醫師認為,感染機率相同,但吸菸者症狀較為嚴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今天舉辦「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2019-nCoV)臨床研討會」。台北馬偕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會中指出,目前最新報告顯示,男女感染比例是一半一半,一般症狀輕症就是肌肉酸痛、咳嗽,再來就是發燒,最後才是重症;從現有報告來看,長者、吸菸者和慢性病患者,病毒進入的門檻較低。台北榮總胸腔部醫師陽光耀則認為,性別、是否吸菸在感染的機率上沒有差別,但目前統計數據觀察,吸菸者若遭感染,症狀較為嚴重。另外在家戶感染的情況中,陽光耀說,在台灣的案例裡夫妻出現的症狀不完全相同,也就是家庭群聚感染症狀不一,所以推論若是在未有症狀前就傳染,防疫就會很麻煩。林口長庚胸腔科醫師高國晉表示,死亡病例數高容易導致醫療體系崩潰,主要對照顧者會有擔心害怕與限制,如個人裝備不足等;對住院病人,一天共需巡房約14次,包含醫生1次、護理師13次,應儘快簡化醫療;強調「醫療人員先自救再救人。」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區指揮官張上淳在會後現場提問時回應,將擴大對社區篩檢狀況,如果社區有呼吸道症狀群聚、肺炎等也會優先篩檢;醫護人員若得到肺炎,也會優先篩檢;但通報還是依原來定義,因通報後會入院隔離,擔心會占太多病房,所以目前是以加強篩檢的方式處理。張上淳指出,目前還有很多台商在中國,現在每天都監測有多少人入境,1天大概就是5、600人;如果跑到泰國、日本再轉機回來,會更抓不到。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1日將新冠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莫笑新加坡日本社區感染! 黃瑽寧:任何國家都有可能
新冠肺炎陸續在中國以外國家出現社區群聚,包括泰國、新加坡、日本,引起國人對於各國防疫能力的評價和比較。不過感染症專家都認為,根據新冠肺炎病毒的特性及臨床表徵,社區感染極難避免,不論防疫多到位,任何國家都可能發生。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許多專家預言新冠肺炎將會「流感化」,是因為這樣的說法一般人比較容易了解,但是其實流感和新冠肺炎還是有諸多不同。流感病毒突變率高,每年都在變異,所以得過的人還會再感染,但是已有疫苗和專用的抗病毒藥物,所以民眾不會太擔心。至於新冠肺炎病毒是冠狀病毒,突變率較低,得過的人不易再得,只是現在沒有疫苗也沒有專用的抗病毒藥。黃瑽寧舉例說,A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在2009年大流行時,當時60歲以上的族群有很大一部分在小時候都得過,已經有抗體,加上當時疫苗研發速度很快,所以沒有太嚴重的疫情,死亡率很低。不過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難度比流感疫苗高,所以現在盡可能維持「社區感染零容忍」的理想狀態防,都是為了要搶時間去發展藥物和疫苗,一旦發展成功,民眾也會更有信心。黃瑽寧分析,台灣現在防疫做得非常好,維持著「社區感染零容忍」的最理想狀態,不過這個狀態要維持,難度不小。當一個疾病有一成患者是無症狀或輕症的時候,是不可能把所有接觸者和個案都找出來追蹤的。所以現在看到新加坡和日本有社區群聚,台灣也不能心存僥倖或幸災樂禍,因為根據新冠肺炎病毒的特型和臨床表現,社區感染在任何國家都非常可能發生的。黃瑽寧建議,隨著對於病毒和疾病越來越了解,民眾認知也要跟著調整,務必要把過度的恐慌程度降下來,整個社會才能夠冷靜地把焦點放在高風險的人身上,例如老人、慢性病患、吸煙者等。台灣大學副校長、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區指揮官張上淳表示,現在防疫的最大挑戰在於,新冠病毒的臨床表現有很大比例是輕症,不易即時偵測到,但這些人也具有某種程度的傳染力,導致防疫的困難。現在看到新加坡、日本已經有社區感染的例子,這其實是任何國家都可能發生的,重點在於要如何去控制並找到最佳因應之道。張上淳強調,SARS後台灣的醫療整備已經大大提升,不論是負壓隔離病房或是一般病房,若發生如新加坡或日本現在這種少量的社區感染、沒有演變到像武漢那樣嚴重,台灣絕對都是可以因應的。
-
2020-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肺炎無症狀 台專家:傳染力待評估
日本研究發現,武漢肺炎已出現無症狀傳染。台灣專家表示,目前人傳人個案以家庭群聚為主,家人間的親密接觸可能使研究結果傾向無症狀傳播,認為無症狀傳染力強度仍有待評估。北海道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教授西浦博(HiroshiNishiura)團隊13日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發表研究指出,推估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的發病世代間隔平均約為3.4天,且推論有一半以上的個案是來自於無症狀傳染。台大公衛學院公衛學系教授林先和透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發文指出,西浦博團隊收集了至目前公開發表的26對人傳人病例,分別來自6個國家,估計出的世代間隔平均約為3.4天,小於平均潛伏期5.2至6.4天,推測極有可能出現已經出現無症狀傳染,且無症狀期的傳播相較於有症狀期的傳播發生頻率更高。這個推論背後有2個前提假設,一是這些病例擁有和先前研究一樣的平均潛伏期,二是這筆資料推估出來的3.4天世代間隔具有代表性。林先和解釋,症狀潛伏期、發病世代間隔是學界用來了解新興傳染病傳播特性的重要資訊。「症狀潛伏期」是從感染到出現症狀的期間,人體被病原體感染後,病原體會在體內繁殖一段時間並和免疫系統反應後,才會開始出現症狀;「發病世代間隔」則是在感染者與被感染者的症狀開始日之間的間隔,假設A將疾病傳染給B,A、B兩人首次出現症狀的時間間隔就是發病世代間隔,須仰賴疫情調查來確認。林先和認為,日本團隊的第一個假設應屬合理,因為症狀潛伏期反應的是病毒本身的致病病理機轉,不太會受到外在因素例如隔離檢疫甚至是封城等人類行為的影響,但3.4天世代間隔則會受到防疫措施影響,而且隨不同國家防疫措施不同,發病世代間隔也可能不同。他強調,目前多個國家都繃緊神經地在進行隔離檢疫,因此中國以外的人傳人案例也都以家庭群聚為主,家庭內相對密集的接觸也會讓世代間隔變短,使得推論更容易傾向無症狀傳播。林先和指出,根據這項研究,武漢肺炎無症狀傳播的確可能發生,但傳播的影響力多大,還有待其他有社區傳播國家的詳細疫情調查資料出爐後才會更加明朗,仍有待評估。此外,林先和提醒,萬一國內有社區疫情發生,必須盡早估計本土的流行病學參數,包含潛伏期和世代間隔等,以便評估國內無症狀傳播的威脅和制訂新的防疫方向。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1日將武漢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
-
2020-02-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不滿居家檢疫 他在醫院大吵大鬧還上臉書抱怨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過近日來卻數度傳出有居家檢疫民眾四處趴趴走的案例,北市近來又再度傳出有名自深圳入境由區公所關懷之居家檢疫民眾, 2月初入住某酒店後,自行要求移轉至他區酒店,卻又因個人因素自行退房,被該區通報違反居家檢疫規定並開罰。不料,儘管北市府衛生局安排個案就醫,他卻表示無法留院一周,甚至還在醫院大吵大鬧,認為其受騙住院而不配合採檢,甚至還在個人FB社群網站表達不滿情緒。衛生局表示,經過多次協調及道德勸說後,民眾已配合採檢送驗,不過還是提醒,居家檢疫及隔離民眾務必配合防疫措施,在家中做好自主健康管理。衛生局也呼籲,符合居家檢疫及居家隔離民眾,若有上呼吸道症狀有就醫需求,可撥打北市衛生局防疫專線2375-3782協助安排另也。請務必配合相關規範與採檢,如違反規定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46條及69條處最高15萬元罰鍰。
-
2020-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全球確診激增 指揮中心:台灣防疫採檢擬擴大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日益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今表示,指揮中心昨天召開專家會議討論,預計今天宣布擴大採檢標準,民眾只要有發燒、呼吸道症狀或14天內不限任何國家的旅遊史,且經醫師檢查後有疑慮者均納檢;而14天內曾接觸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者,都建議接受採檢。新冠肺炎在中國疫情持續增加外,目前在全球多國均出現本土病例,日本等地甚至出現傳染途徑不明的案例,我國近日已升高對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國的監測。日本近期陸續發生感染源不明個案,停泊在日本橫濱的郵輪鑽石公主號,今天再增加70例新冠肺炎,船上累計355例。我國指揮中心前天將日本提升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注意(Watch),外界質疑日本疫情可能比新加坡更嚴重,但我對日本的標準似乎相對寬鬆,並未提升至標準較嚴格的二、三級?莊人祥說,將視日本疫情狀況,不排除再升級。莊人祥說,台灣對日本疫情一直觀察著,並提前在14日就提升對日本的旅遊疫情建議,所以是更早掌握;而相關單位昨日對此緊急召開會議,決定加快採取對策,並視疫情狀況不排除再升級。莊人祥說,會提升日本的旅遊疫情建議,是因日本疫情出現感染源不明的個案,即使日本疫情尚未擴散,但基於提醒民眾注意立場,因此提升為「第一級注意」的疫情等級,與泰國並列,若日本疫情惡化,將不排除再提升等級。目前我國將新加坡列為旅遊「第二級警示」地區,民眾赴當地須採取加強防護。而中、港、澳地區被列為「第三級警告」,建議避免至當地任何非必要旅遊。
-
2020-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內感染科權威:新冠肺炎太多未知數 有必要擴大篩檢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冠狀病毒之父、中研院賴明詔院士以及國內感染科權威、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都說,從生物學演進的角度來看,這次新冠病毒是成功演化,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遠比SARS病毒還要聰明。聯合報系今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武漢新冠肺炎」專家論壇,邀請國內抗疫專家,從個人對抗病毒到防疫政策,提出建言。張上淳表示,從日本、新加坡等地疫情變化來看,這次新冠病毒相當聰明,屬於成功的進化演變,至於SARS病毒就顯得失敗,對於病毒演化相當不利,患者發燒後才具有傳染力,且患者死亡率較高,因此容易防疫,而病人死了,病毒自己也沒了,無法繼續擴散下去。張上淳說,在這次18例確定個案中,最特別的是一家四口從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媽媽先確診,接著是爸爸,然後是輕微咳嗽的大兒子,最令人意外的是小兒子完全沒有症狀,但在媽媽確診後的五、六天,也篩檢結果仍是陽性,證實被感染,病毒還是存在體內。張上淳說,透過這個家內群聚感染,了解到「症狀前偵測」的重要性,因為迄今醫學界仍無法真正了解這個病毒,未來防疫上可能面臨更大困難,恐將受到嚴峻疫情威脅。為此,最新一次防疫會議中,國內專家建議,依據日本、新加坡等爆發社區感染,以及愈來愈多不明原因的感染個案,台灣在防疫上來勢必面對太多的未知數,因此,有必要擴大篩檢檢疫範圍。張上淳表示,目前篩檢對象為具有接觸史、旅遊史等高風險族群,但擴及罹患肺炎的醫護人員、社區內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唯有放寬篩檢標準,才能有效圍堵疫情擴散。賴明詔表示,原本醫界認為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不會致死,頂多就是傷風感冒,所以SARS爆發後,發現禍首為冠狀病毒時,所有醫界、生物界等專家均無法置信。賴明詔說,一般病毒約有1萬個鹼基數量,但冠狀病毒鹼基卻高達3萬個鹼基,加上複製過程中容易出錯,很容易變種、突變、演化,從原本宿主物種,跳到其他物種,進入細胞後,碰到別的物種的RNA變種。賴明詔表示,冠狀病毒有其特殊免疫系統,能在蝙蝠體內生存繁殖,兩者相安無事,卻能從蝙蝠跳到其他物種,再傳染給人類,以SARS為例,中間媒介就是果子狸。至於MERS則是從駱駝傳給人類,這一次新冠病毒是透過哪個動物傳給人,目前還在釐清當中。賴明詔說,未來冠狀病毒還會繼續演變進化,而這場人類與病毒的戰役仍會繼續打下去,可預期的是,戰況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