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7 養生.人生智慧
搜尋
10
共找到
11103
筆 文章
-
-
2021-08-17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解封重回公司上班心情差?醫教5招改善開工症候群
● 恢復正常上班,恐引起「開工症候群」● 出現倦怠、體力不佳、焦慮、心情差狀況● 建議開工前一周開始調整作息疫情趨緩,二級警戒延續到8月23日,不少公司行號陸續開始恢復「到公司上班」,重回正常生活,讓部分民眾感受到「不適應」,體力變差、心情也變差,直言看見城市恢復喧囂真的好怪。醫師指出,這恐怕是長期居家上班引起的「開工症候群」,建議轉換上班型態前一周就該開始調整作息。正常上班後 焦慮患者增多北醫附醫精神科主任暨專任主治醫師李信謙表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居家上班期間睡眠時間變長,但是睡眠效率變差,近期門診已陸續出現因恢復正常生活產生焦慮的求診患者,相信後續會有愈來愈多類似個案。他提醒,開始正常上班後,出現容易倦怠、體力不佳的情況,是解封後的一大適應不良警訊,應盡快調整生活作息,制定計畫恢復正常。在家工作晚起 生理時鐘亂李信謙表示,國內居家上班時間長達超過2個月,不像是以前過年頂多10天的假,或是出國旅遊平均大概14天,但這一次幾乎是用「月」來計算在家工作的時間,這段期間幾乎都是晚睡晚起,活動又不多,容易導致生理時鐘大亂。去年年底,美國調查1000名居家上班的美國人,有7成2表示,疫情期間幾乎都在床上進行遠距工作,與疫情初期相比增加了5成;1000人中有十分之一的人指出,一周內有24小時到40小時的時間在床上度過,年輕人與年長者相比,類似情形更多。每天晚睡一點 影響睡眠效率雙和醫院副院長李岡遠表示,人類的睡眠周期比一天24小時的還長一些,如果跟著「身體反應」決定睡眠時間,每天晚睡一點,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累格(Lag)狀態,無法跟著正常的24小時運作,就會導致睡眠的效率受到影響。李信謙表示,解封後就像是「開學症候群」,避免開工症候群的出現,建議從正式開工前一周開始調整作息,制定早起的時間,三餐定時,以及睡眠、運動時間規律,維持至少一周,開始習慣正常生活後,就能降低開工的憂鬱感,也能降低影響工作效率的情況。李信謙表示,疫情起起伏伏,剛開始正常上班後,很多上班族仍處於不確定狀態,認為「也許幾周後就會恢復居家上班」,呼籲公司要給予員工明確的指示、說明規定等,才能避免不願意調整作息,或不願意適應正式開工的情況出現。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精準抽藥台 1瓶疫苗可抽12劑
疫苗不夠,疫苗成為抗疫的稀缺物資。為了讓疫苗「每一滴都不浪費」,新竹縣竹北大安醫院自創「精準抽藥台」,固定疫苗讓醫護人員用兩手穩定握住針管抽藥,一瓶AZ疫苗不到5分鐘就能精準抽取12劑,新竹縣長楊文科參觀後大讚醫院自創的「客家打法2.0」,將推廣到全縣各醫療院所,讓接種人數最大化。大安醫院院長謝煒銘表示,每瓶疫苗都有緩衝劑量,若以1毫升精細針筒抽取,就可讓原本提供10人施打的1瓶AZ疫苗抽到11劑,如果要抽到12劑,醫護必須全心投入。院方為減緩醫護負擔,並更穩定精準抽藥,自創「精準抽藥台」,將疫苗固定在台上,護理人員不需一手握藥罐、一手抽取,可兩手穩定握住針管精準地抽藥,讓每一瓶疫苗緩衝劑量都不浪費,抽取量可到12劑,也降低醫護反覆抽取辛勞。楊文科指出,醫護人員有抽藥台協助,可在抽取藥液時抓得更精準,領用1000劑成功施打了1208人,這個「神器」應推廣到全縣。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未過EUA 聯亞不服輸 將申訴改以Delta做為測試
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宣布國產疫苗聯亞生技未通過EUA審查,晚間聯亞發布聲明表示,對此結果深感遺憾,並將與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及食藥署提出申訴。發言人范瀛云表示,由於現在新冠肺炎變異株橫行,但食藥署公告的中和抗體力價卻以原始武漢株作為標準,將申請以Delta病毒株做測試,重新判定審查結果。聯亞生技表示,其所研發製造的UB-612疫苗,經第一、二期臨床證實為高度安全的疫苗,可有效誘導T細胞毒殺病毒免疫力與B細胞對病毒產生中和性抗體,中和性抗體效價持久並可中和大多數變異株,尤其對印度Delta變異株仍保有與原始武漢株(WT)相近的中和抗體效價。但食藥署直至今年6月10日才公告以AZ疫苗產生的對原始武漢株中和抗體效價作為新冠疫苗EUA免疫橋接認定標準,並未考慮現行流行病毒株並非武漢株。且免疫橋接應除「長期」中和性抗體效價外,尚應納入T細胞免疫、長期免疫等,但此次食藥署僅取單一時間點,評估對抗新冠病毒原型株的中和抗體效價,並未納入全面免疫力評估及納入目前流行的變異株病毒進行比較性試驗,造成聯亞疫苗無法通過EUA審查。范瀛云表示,聯亞疫苗經過加州的實驗室測試,疫苗對Delta病毒株的反應和對武漢株在差不多的水準,目前將先與我國衛福部溝通,改以Delta病毒進行與AZ疫苗的測試。這幾天就會盡快準備陳情書和申訴書像食藥署遞交,再看衛福部如何回應。她強調,目前聯亞疫苗生產的抗原足以生產超過6000萬劑的疫苗,不但能補足台灣疫苗缺口,更可將國產疫苗外銷國際市場。至於第三期臨床試驗何時在印度展開,范瀛云則表示,三期臨床試驗主要由美國總公司主導,正在進行多方評估,無法確定何時展開。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最新預約數字曝光 7小時近一半民眾完成登記
第六輪高端今天開放預約,上午10時預約接種開始,1922預約平台網站一度卡卡。指揮中心下午5時許,公布最新預約數據,第六輪符合資格民眾有60.5萬人,開放預約7小時,吸引30.2萬人預約,占預約資格人數49.95%。高端預約登記今天上午10時至18日中午12時止,這次接種開放對象有三,包含65歲以上長者、64歲至20歲第九類對象,以及64歲至36歲民眾。此輪預期開放60萬至80萬劑高端疫苗供接種。由於中央尚未開放混打高端疫苗,這批民眾都是第一劑接種者,第六輪施打時程為8月23日至29日,指揮中心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指揮中心下午5時公布,最新疫苗接種意願登記數據,完成人數共有1294萬8887人。獨鍾國產疫苗高端部分,有3萬579人,佔比0.24%;有意願施打高端者,總計53萬9240人單選AZ部分,111萬3254人,佔比8.60%;單選莫德納402萬2420人,佔比31.06%;複選AZ、莫德納有727萬3164人,佔比56.17%。
-
2021-08-17 養生.聰明飲食
吃高麗菜可預防骨鬆?營養師曝一條件:不宜多吃
不少停經女性都有骨鬆問題,網路流傳更年期女生如果多吃高麗菜,可有效預防骨鬆,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提醒,高麗菜裡含有維生素K,可促進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但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多曬太陽,避免菸酒、熬夜,才能延緩骨密度流失。女性骨質比男性差 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根據統計,國內60歲以上的人口中,骨質疏鬆症盛行率達16%,其中8成為女性,主要原因在於女性骨質原來就比男性差,在進入更年期後,雌性激素分泌降低,骨質流失速度增加,以致骨密度減少,造成骨頭脆弱,而導致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患者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有些病人在幾年之內身高變矮、駝背,但過程緩慢,較難察覺。部分患者骨鬆嚴重,在跌倒、彎腰搬重物,甚至只是咳嗽,就可能引起骨折。高麗菜預防骨鬆 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不少網友推薦,多吃高麗菜可以預防骨鬆,對此,劉怡里表示,高麗菜含有維生素K,這是凝血因子合成的必需物質,具有促進促進凝血作用,且可促進骨骼和心臟健康等功能,還能幫助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進而促進骨骼的新陳代謝 ,但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劉怡里表示,骨質疏鬆患者必須補鈣,一般建議,多攝取鮮奶等奶製品,如果是年長者,則以低脂牛奶為主,平時多食用深綠色蔬菜、黑芝麻、小魚乾、豆腐、豆干等,來補充足夠的鈣質。劉怡里說,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特色為低纖,且含有植化素,適合胃痛、胃發炎等民眾食用,舒緩症狀,因此,有「廚房裡的胃藥」之稱。但不宜多吃、生吃,否則容易引發脹氣。骨鬆高風險族群 應提高警覺食藥署則提醒,防治骨質疏鬆,除了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還應規律運動,特別是從事荷重運動,如慢跑、健走、負重運動,以增強骨質的密度,強健肌肉,進而減緩骨質的流失。此外,適當日曬可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3轉化,建議在每天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2時以後,紫外線較不強烈時,曬太陽10到20分鐘,藉此透過維生素D3幫助人體從腸道中吸收鈣質。最後,國健署特別列舉4大骨鬆高風險族群,請民眾務必提高警覺:1.有骨折史:如果父母曾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個人骨鬆風險較高。 2.曾骨鬆性骨折:骨鬆性骨折者發生第2次骨折的機率,則是未曾發生過骨折的人2倍。 3.服用類固醇:服用類固醇藥物者,骨骼較為脆弱。 4.婦女: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研究發現高麗菜可防4癌症發生! 營養師提醒「1族群」要慎食 ·四肢纖細卻肚子大? 餐桌上常見「7種食物」刮肚肥油、減腰圍
-
2021-08-17 養生.運動天地
汗流浹背≠有效運動指標 一公式教你算出最佳心率
我是在大前天(2021-8-9)收到蔡明劼醫師的新書,而隔天就發表蔡明劼醫師的瘦身新書:「內分泌失調」哪裡來的?。除了跟大家推薦這本書之外,我也試圖回答蔡醫師對於「內分泌失調」這個名詞來源的問題。蔡醫師這本新書還有另一個議題引起我的興趣。它的 Part 3是《助攻理想身材:運動篇》,而一開頭的大標題是〈醒醒吧!累得要命又汗流浹背不等於有效運動〉。在靠近結尾處蔡醫師說:【這邊要跟大家更新一個重要概念:「心跳速率」更適合當作運動效果的指標。根據運動生理學的研究,最能有效燃燒脂肪的心律大約是在「最大心律」的60%-80%這個區間。而最大心律是有公式可以計算的:最大心律 = 208 -(0.7 x 年齡)…。】這段話裡有兩個加了引號的名詞是我想要討論的,那就是「心跳速率」和「最大心律」。「心跳速率」可以縮寫成「心率」,而它的英文是Heart Rate。「心率」指的是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例如心率60就是心臟每分鐘跳60次。「心律」的英文是Heart Rhythm,而它所指的是心臟跳動的節律。大家耳熟能詳的「心律不整」(Heart Arrhythmia或Cardiac Arrhythmia)就是「心律」這個詞的最好例子。由於「心率」和「心律」發音相同,所以它們會被互用或混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於我這個人比較龜毛,所以需要先解釋為什麼我要把蔡醫師所講的「最大心律」改成「最大心率」。「最大心率」(Maximal Heart Rate)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因為醫學文獻裡一直沒有說出心率如果超過「最大心率」的話,會有什麼後果(猝死?)。不管如何,一般民眾只需要知道,「最大心率」是隨著年紀而下降,而它是可以被用來設定「目標心率」(Target Heart Rate)。「目標心率」指的是「個人所希望達到的運動目標時的心率」。如果您的運動目標是輕鬆,那就將您的「目標心率」設定在「最大心率」的60%左右。如果您的運動目標是汗流浹背,那就將您的「目標心率」設定在「最大心率」的80%左右。「最大心率」有好幾個不同的計算公式,而蔡醫師所提供的那一個【208 -(0.7 x 年齡)】是俗稱為Tanaka Formula,因為它是由Tanaka,Monahan,和Seals三個人提出來的,請看2001年發表的Age-predicted maximal heart rate revisited(重新審視年齡預測的最大心率)。但是,最常用的公式並不是Tanaka Formula,而是Fox Formula。所有主要的美國醫療機構和組織都是採用這個公式,包括CDC,心臟協會,梅約診所,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Fox Formula是Fox,Naughton,和Haskell三個人提出來的,請看1971年發表的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體能活動和冠心病的預防)。Fox Formula也比Tanaka Formula來得簡單,只要用220減去年齡,就可得到。例如一個60歲的人,他的最大心率就是220 – 60 = 160,而他的「目標心率」大約就是在96到 128之間(96是輕鬆運動,128是汗流浹背)「編按:輕鬆運動為最大心率60%(160*0.6=96),汗流浹背為最大心率80%(160*0.8=128)」。不管是用哪一個公式計算出來的「最大心率」,由於每個人的體能情況不同,所以都還可以做個大約10%的調整 。也就是說,把計算出來的「目標心率」再加減幾下(例如5),都是恰當的。當然,我也常聽有人說「哎呀!有運動就好,何必斤斤計較什麼心跳多少」。這個,我也只能尊重,畢竟這就是您的運動目標嘛。原文:最大心率,目標心率:運動指標的一些眉角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預約高端疫苗前必知!哪些人不適合接種高端疫苗?
第六輪公費疫苗今起開放預約,預計提供60萬劑高端疫苗於8月23日開打,預約登記自今天上午10時起,至18日中午12時止,符合資格者,收到簡訊即可開始預約接種。指揮中心日前公布,這次接種開放對象有三,包含65歲以上長者、64歲至20歲第九類對象,以及64歲至36歲民眾。預約高端疫苗前該注意哪些事項?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元氣網為你綜合整理如下:▍高端新冠肺炎疫苗 (MVC COVID-19 Vaccine)高端新冠肺炎疫苗(MVC COVID-19 Vaccine)是含 SARS-CoV 2 重組棘蛋白的疫苗之蛋白質次單元疫苗,用於預防 COVID-19。該疫苗已通過我國核准專案製造,適用於 20 歲以上,接種 2 劑,間隔 28 天。該疫苗不含可複製之 SARS-CoV-2 病毒顆粒,不會因為接種該疫苗而罹患 COVID-19。另依據該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其安全性良好。此外,依臨床試驗結果分析顯示,高端疫苗組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 95% 信賴區間下限為 AZ 疫苗 3.4 倍,大於標準要求 0.67 倍。高端疫苗組的血清反應比率 95% 信賴區間下限為 95.5%,大於標準要求 50%。免疫生成性與恢復者血清中和抗體效價與已獲專案核准輸入產品相當。▍疫苗接種禁忌與接種前注意事項接種禁忌: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者不予接種。注意事項:1.先前接種該項疫苗劑次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應避免接種。2.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3.該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若不慎使用了兩劑不同 COVID-19 疫苗產品時,不建議再接種任何一種產品。4.該疫苗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COVID-19 疫苗與其他疫苗的接種間隔,建議間隔至少 14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則各該疫苗亦無需再補種。5.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 尚無免疫低下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的數據 )6.目前缺乏孕婦接種 COVID-19 疫苗之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而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孕婦感染 SARS-CoV-2 可能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孕婦若為 COVID-19 之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具慢性疾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後,評估是否接種。7.若哺乳中的婦女為建議接種之風險對象 ( 如醫事人員 ),應完成接種。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 COVID-19 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對母乳或受哺嬰兒之影響尚未完全得到評估,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接種 COVID-19 疫苗後,仍可持續哺乳。▍接種後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之反應1.為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作休息留觀 15 分鐘,離開後請自我密切觀察 15 分鐘,但針對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之民眾,接種後仍請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留觀至少 30 分鐘。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 2 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2.該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常見的不良反應 ( 如下表 ) 通常呈現輕度或中等強度,大部分於接種後 7 日內觀察到緩解或消失。3.如有接種部位紅腫及硬塊發生膿瘍、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 ( 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 ) 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4.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罹患 COVID-19 的機率,但仍有可能感染 SARS-CoV-2,民眾仍需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 ▍仿單所列之不良反應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一夕間4.2萬人湧入1922 高端開放4小時已24萬人預約
第六輪高端疫苗今天開放預約,有民眾反應今天早上10點預約不斷轉圈圈、持續卡卡。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早上一夕間湧入4.2萬人登記,一直到下午一點已經有24萬人預約成功。據統計,今天早上10點至中午12點,符合預約資格有60萬5359 人,預約人數已達24萬2654人,預約比率約40.08%。有符合資格的民眾反映,今天早上10點一到,想透過1922公費疫苗預約登記,網站卻卡卡,出現「系統維護中,請稍後再試」,完全進不去。莊人祥說,早上有4.2萬人湧入登記,流量越來越增加,與前幾輪狀況不同,瞬間流量大,啟動流量管制。不過,後來也都慢慢恢復正常,一直到下午一點已經有24萬人預約成功,符合資格的民眾可以上網預約沒有問題。高端預約登記今天上午10時起,至18日中午12時止,符合資格者,收到簡訊即可開始預約接種,指揮中心日前公布,這次接種開放對象有三,包含65歲以上長者、64歲至20歲第九類對象,以及64歲至36歲民眾。另有實習醫師說,九月要實習但是現在還沒打到疫苗是否可優先施打?莊人祥說,請醫院知道哪些學生在九月要實習的,可以預先造冊有疫苗就先施打,是第一類的。另也有台中多元計程車反應,沒有疫苗可打,指揮官陳時中說,防疫計程車是施打對象,大家都有造冊施打,一般的計程車台北市打比較多,因為是高風險區有配發相對的疫苗。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很遺憾聯亞疫苗未通過EUA審查
高端疫苗今天上午10時正式開放第六輪預約,另一家疫苗廠聯亞於6月30日即申請EUA。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很遺憾聯亞並未通過EUA審查」。聯亞於6月27日公布臨床二期期中資料,並於30日向食藥署申請EUA。吳秀梅於8月1日時表示,聯亞已經補件完成,業務單位仍在進行相關資料審查;陳時中上午於廣播節目證實昨天已舉行EUA審查會議。聯亞六月底公布的第二期試驗期中分析數據顯示,其研發的UB-612疫苗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未出現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在免疫原性反應方面,抗體效價在施打第二劑後廿八天血清陽轉率,於19至64歲施打疫苗組達95.65%、65歲以上年長者施打疫苗組則達88.57%;中和抗體效價為102.3。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QA/預約高端了嗎? 接種前後注意事項一次蒐集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六輪開放預約高端疫苗,有意願接種者有113萬1233人。預約登記今天上午10時起,至18日中午12時止,符合資格者,收到簡訊即可開始預約接種。指揮中心公布,這次接種開放對象有三,包含65歲以上長者、64歲至20歲第九類對象,以及64歲至36歲民眾。此輪預期開放60萬至80萬劑高端疫苗供接種,但現階段僅有35萬劑高端疫苗完成檢驗封緘放行。本報記者整理衛福部提供的高端疫苗QA,如下:1.高端新冠肺炎疫苗是什麼?高端新冠肺炎疫苗(MVC COVID-19 Vaccine)是含 SARS-CoV 2 重組棘蛋白的疫苗之蛋白質次單元疫苗,用於預防COVID-19。2. 幾歲能施打?要打幾劑?適用於20歲以上,接種2劑,間隔28天。3. 有無接種禁忌?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者不予接種。4. 接種前6注意事項:1.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2. 本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若不慎使用了兩劑不同COVID-19疫苗產品時,不建議再接種任何一種產品。3. 本疫苗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的接種間隔,建議間隔至少14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則各該疫苗亦無需再補種。4. 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 尚無免疫低下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的數據)5. 目前缺乏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之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而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孕婦感染SARS-CoV-2 可能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孕婦若為COVID-19之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具慢性疾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後,評估是否接種。6. 若哺乳中的婦女為建議接種之風險對象( 如醫事人員),應完成接種。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COVID-19 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對母乳或受哺嬰兒之影響尚未完全得到評估,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接種COVID-19 疫苗後,仍可持續哺乳。5. 接種後4注意事項1. 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作休息留觀15分鐘至30分鐘。2. 接種後接種部位可能有疼痛、紅腫,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大部分於接種後7日內緩解或消失。3. 如有接種部位紅腫及硬塊發生膿瘍、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 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 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4. 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罹患COVID-19的機率,但仍有可能感染SARS-CoV-2,仍需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預約民眾上午10點進不去 1922網站卡超過半小時
第六輪讓高端疫苗今天上午10時開放預約,約113萬人有意願接種高端,而這次接種開放對象有三,包含65歲以上長者、64歲至20歲第九類對象,以及64歲至36歲民眾。有符合資格的民眾反映,今天早上10點一到,想透過1922公費疫苗預約登記,網站卻卡卡,出現「系統維護中,請稍後再試」,完全進不去。記者今早10點17分上網實測,發現網站確實有Lag的狀況,點開網頁介面需再等久一點,不過還是可以順利開啟預約。至於有民眾遇到「轉圈圈」情形,致電給唐鳳辦公室機要秘書黃子維,他表示,確實有當機30幾分鐘的情形,還在釐清原因中,兩點前會告訴指揮中心,由他們說明。健保署長李伯璋則回應,網路預約系統都是關貿做的,只有透過健保快易通預約的會通過健保署去連關貿,健保系統進行身份認證後連過去。所以預約系統當掉並不是健保的問題,「出了什麼問題,要問關貿。」
-
2021-08-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竹北大安醫院自創「精準抽藥台」 5分鐘抽12劑疫苗
對抗疫情是一場長期戰爭,疫苗身為當前的稀缺物資,為了讓疫苗「每一滴都不浪費」,新竹縣竹北大安醫院自創「精準抽藥台」,將疫苗固定住,讓醫護人員可用兩手穩定握住針管抽藥,一瓶AZ疫苗不到5分鐘,就能精準抽取到11到12劑。新竹縣長楊文科近日到接種站關心施打疫苗情形,看到醫護利用抽藥台細心、流暢的作業,讓原本領用的1000劑成功為1208人施打,也對大安醫院的「客家打法2.0」表示讚嘆。楊文科指出,除了先前醫護人員使用刻度精細針筒外,再加上抽藥台的協助,可在抽取藥液時抓得更精準,也感謝大安醫院願意將這個「神器」推廣到其他新竹縣衛生所、醫院,幫助施打疫苗抽取更精準,讓接種人數最大化。大安醫院院長謝煒銘表示,每瓶疫苗都有緩衝劑量,在抽取藥劑時將劑量抓得較為精準,如以1毫升精細針筒抽取,就可讓原本提供10人施打的1瓶AZ疫苗,抽取到11劑,但如果要抽到最多的12劑,就必須執行的醫護全心投入,且得花上較長時間。大安醫院為減緩醫護負擔,並更穩定精準地抽取藥液,自創了「精準抽藥台」,可將疫苗固定在台上,護理人員不需一手握住藥罐,另一手抽取,而是可以兩手穩定握住針管,更精準地抽藥,同時避免來回反覆抽藥情形,讓每一瓶疫苗緩衝劑量都不浪費,抽取量可以到12劑,也降低醫護長時間反覆抽取動作的辛勞。謝煒銘也說,歡迎新竹縣其他有需要的各施打站、衛生所或醫院向大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洽詢。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嘉義男猛刷「頁面更新」 半小時成功預約高端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6輪施打高端疫苗,今天上午10點開放登記,傳出不少人遇上當機。嘉義市王先生準時10點就上1922網站,不料卡住,只好不斷重複按「更新」頁面,經過半小時,才預約成功,直呼「等到了!」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六輪開放預約國產高端疫苗,有意願接種者有113萬有1233人。預約登記今天上午10時起,至18日中午12時止,符合資格者,收到簡訊即可開始預約接種。指揮中心日前公布,這次接種開放對象有三,包含65歲以上長者、64歲至20歲第九類對象,以及64歲至36歲民眾。王姓男子認為,1922網站雖規定10分鐘連線時間,但根本動彈不得無法操作,並從手機改用電腦操作,最後10點30分才預約成功,推測可能電網連有線的網路比較穩、較容易排入,但也不禁覺得「有太多人想打高端了」,只是要有耐心多等待。
-
2021-08-16 該看哪科.兒科
女嬰肚子拉不停 原來是牛奶過敏引起
一名3個月女嬰,滿2個月開始改換配方奶粉哺育後,原本一天排便3次,卻突然暴增至8至10次,甚至曾一天腹瀉15次,解出水便、血絲便,就醫才查出是因為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烏日林新醫院小兒及過敏氣喘科賴永清醫師表示,女嬰的父母親分別有嬰幼期腹瀉病史和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因此她有8、9成機率會遺傳過敏體質。女嬰長達一個月慢性腹瀉,體重無明顯下降或增加,理學檢查只有腹脹,以及大便細菌培養無明顯致病菌或病毒感染,再經由抽血檢查免疫球蛋白IgE特異抗體,發現數值高達4.18以上,高於正常平均值為0.6至1,因此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賴永清說,起初先給女嬰喝部分水解牛奶蛋白嬰兒奶粉,雖然有改善腹瀉情形,但一周後又再度腹瀉,期間有出現血絲黏便;接著改喝無乳糖止瀉奶粉,有改善腹瀉也無血絲黏便,但兩周後又再度一天排10次便。最後,當換為「無乳糖高度水解蛋白止瀉奶粉」才成功改善因牛奶蛋白過敏而引起的腹瀉情形,觀察一個月都恢復正常了,建議之後至少6至9個月後再換回一般配方奶粉。他指出,牛奶蛋白過敏的發生率為2%至5.9%,對嬰兒來講牛奶蛋白是外來的蛋白質,而牛奶有近20種會引起過敏的蛋白質,其中常見的有酪蛋白、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新生兒因為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發生過敏性腸炎機會比成人更為普遍。由於牛奶蛋白過敏的症狀為非特異性且多元,如腹脹腹痛、腹瀉、嘔吐、血便等,也可能會產生其他過敏反應,如異位性皮膚炎,打噴嚏、流鼻水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過敏性休克,因此在診斷上需要高度的警覺,否則容易漏診或誤診。 賴永清說,針對牛奶過敏的寶寶,有50%會在1歲後消失,有70%會在2歲時消失,有85%會在3歲時消失。如果家中有對牛奶蛋白過敏的新生兒,至少4至6個月都要盡量哺餵母奶或高度水解牛奶蛋白配方奶粉,母乳媽媽應該避免攝取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至於副食品,則建議滿6個月後再添加,蛋白及全蛋製品則延遲至18至24個月大時,花生、堅果、魚類、甲殼類,至少滿3歲後才可提供。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今10時起開放預約 現僅35萬劑完成封緘檢驗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六輪開放預約國產高端疫苗,有意願接種者有113萬有1233人。預約登記今天上午10時起,至18日中午12時止,符合資格者,收到簡訊即可開始預約接種,指揮中心日前公布,這次接種開放對象有三,包含65歲以上長者、64歲至20歲第九類對象,以及64歲至36歲民眾。此輪預期開放60萬至80萬劑高端疫苗供接種,但現階段僅有35萬劑高端疫苗完成檢驗封緘放行。指揮中心指出,符合資格民眾,可自行上網至「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網站,選擇「預約接種」,以個人資料登入預約,預約完成後,民眾將會陸續收到簡訊通知施打。由於中央尚未開放混打高端疫苗,這批民眾都是第一劑接種者,第六輪施打時程為8月23日至29日,指揮中心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由於現階段僅有35萬劑高端疫苗完成檢驗封緘放行,會不會預約卻打不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原先預估,第六輪預期開放60萬至80萬劑高端疫苗供接種,昨記者會未提供明確數字,僅回應,日前推估高端疫苗可提供60萬劑接種,主因是現在已有多批高端疫苗正送驗中,但檢驗標準嚴格,通過後才能提供民眾接種,無法保證檢驗一定會通過。他更稱:「萬一對外保證檢驗一定通過,那根本就不用認真檢驗了。」如果順利的話,劑量有望超出60萬劑也不無可能。
-
2021-08-1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起床腳痛 上WaCare學舒緩足底筋膜炎3大祕訣
● 起床後腳踏在地上,腳底特別疼痛,恐得足底筋膜炎● 有人痛在腳的大拇趾上,有人痛在腳背● 多練習放鬆足弓和過於緊繃的小腿肌肉從床上剛起來,腳踏在地上時,腳底或腳跟感到特別疼痛,走個幾步後會比較舒緩一些,不過走久了還是會不舒服,你可能罹患了「足底筋膜炎」。有些人會痛在腳的大拇趾上,有些人痛在腳背,患者形容:「痛到連踩踏一步都有困難!」WaCare專家、物理治療師洪岳裕表示,腳底有足弓和足底筋膜等重要組織,從橫剖面來看,腳掌是立體形狀,也就是有一個拱形的足弓,而且分別有內側足弓、外側足弓和橫足弓。罹患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可能是因腳沒有力氣,走路時去拉扯到足弓的肌肉或筋膜;或是扁平足也會影響到足弓,建議要多練習讓筋膜及肌肉更強靭,或多放鬆足弓和過於緊繃的小腿肌肉。WaCare健康促進平台與國健署在疫情期間,提供長者146堂免費線上「全銀運動」課程,邀請運動教練、職能治療師、中醫師等各領域專業,充實各種知識和技能,大家一起運動、學習,促進身體健康,並降低罹患慢性病機率。足底筋膜炎舒緩有三大祕訣:一是鬆腳底;二是鬆小腿;三是加強腿力。可以喚醒平常較少用到的肌肉,做的原則是「少量多餐」,一次不用做很多,可以經常做。改善足底筋膜炎6動作1.腳趾動一動用雙手扣住腳的大拇趾和另外4根腳趾,或是在每兩根腳趾的中間,做上下的鬆動,可以特別去鬆動前三根腳趾頭,平常有時間就去做,之後腳會感到格外輕鬆。2.網球壓腳底運動將網球、其他的球或寶特瓶放在地上,然後用去壓腳底橫行頭和斜行頭這兩條肌肉,盡量壓到有點痠、但不要到痛的感覺。3.鬆小腿採「骨肉分離」原則,把小腿盤起來,將小腿的肉整個提起來,抓住它再去鬆一鬆它。也可以動動腳踝,滑動筋膜,可達到放鬆效果。4.滾動小腿將滾筒或寶特瓶放在床上,躺床上時,把小腿放在上面滾動,樣分三段去滾,如果單腿力氣不夠,可以兩隻腿一起放上去滾。5.剪刀、石頭、布要強化腳掌,可做「剪刀、石頭、布」動作。「剪刀」是將右邊四根腳趾往內縮,大拇趾維持在原位;「石頭」是五根腳趾全部往內縮;「布」是將五根腳趾都伸展開來。6.抓毛巾將毛巾鋪在地上,用所有腳趾把它慢慢抓向自己,抓一次就放掉。這個動作只可用到腳掌的力氣,小腿不可以動,可以循序漸進地練習。●全銀運動每天兩時段,分別是10:00-11:00長者銀髮知識課程、15:00-16:00主題運動課程。>>全銀運動線上課程>>加入LINE社群獲得最新課程訊息
-
2021-08-16 養生.人生智慧
忙著健康美,沒空理會老!楊秀慧54歲從王品華麗轉身:如果不下山,怎麼看得到另一座山的美景?
「我喜歡爬山,如果不下山,怎麼看得到另一座山的美景?」王品集團前執行長楊秀慧如此形容人生與職場。2年前,她從職場高峰華麗轉身,退休時才54歲,外界詫異、惋惜,她卻認為是時候交棒,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她為自己設定目標:學畫、運動、登山…,「每年都要做一些自己覺得可以紀念或挑戰的事。」去年完成百岳挑戰,今年將22年王品經驗寫成新書《我這樣管理,解決90%問題!》,並計畫國境解封後攀登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我忙著健康與美麗,就沒有時間去理會『老』這件事情。」 聊起這次的採訪主題,楊秀慧笑了,「以前約訪都是談管理,最近談的卻是樂活、熟齡,啊~原來我已經50好幾!」 退休後,把多數時間留給自己 不知老之將至,是因為她心態、體態皆維持年輕,不但月跑100公里、年攀2座百岳高山,即使近來疫情升級無法出門,她仍在家裡做瑜珈、跳有氧舞蹈。 2019年退休後,楊秀慧就把多數時間留給自己,一周至多花2天演講、擔任顧問,將多年管理經驗傳承。 「現在人越來越長壽,每10年平均壽命在拉長,後面還有更多的日子可以走,說實在那些職位、抬頭都是一時,最終要回歸到自我。」她笑道:「有一天位置總是要給年輕人,那到時我要做什麼?應該趁著現在去學一些、做一些我想做的事。」 學習素描,目標5年後開畫展 會計師出身的她,32歲進入王品,先是擔任財務長,一路歷練稽核、人資、營運長等職務,也曾參與內部創業,創辦夏慕尼鐵板燒。2015年王品因食安風暴重創形象與業績,她臨危受命接任執行長,帶領集團走出低潮,卻在2019年選擇功成身退。 「我喜歡嘗試很多東西,現在也不算退休,只是放慢腳步、做傳承的工作,又有時間可以多愛自己。」像她小時候嚮往畫畫,退休後便為自己報名素描班,更設定5年後要開畫展。 極其自律的她笑說,自己還是會排目標與計畫:1年爬2座百岳、跑3場馬拉松、參加2次單車活動,「目標不是挑戰體能極限或個人成績,我就是在玩,但還是習慣有紀錄,因為我覺得人要動,動才會有活力。」 陪女兒追劇,不將職場抬頭帶回家 疫情爆發前,她每年安排旅行,「老了有朋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到了某個年齡一定要走出去、有不同群的朋友。」她透過登山、瑜伽課認識新朋友,「每年跟姊妹淘出國旅遊,姊妹淘又會形成姊妹淘,就會多一些朋友圈。」 但這些活動,並不強要家人參與,「我最幸運是老公體諒我很多,女兒也理解我很多。」楊秀慧回憶,女兒曾寫過一篇作文:「我的媽媽不像媽媽,百年難得一見地煮菜,半夜常偷抓我的零食吃光,還有在家常常講電話。」 所以她從不將職場抬頭帶回家,「只要可以跟她們在一起,我就會努力以她們為中心。」像是周末盡量排除行程,陪女兒追劇,看一些好笑、無厘頭的網紅影片,「把這些可以做好的事做好,互動的量也許不多,但質可以更好。」 和先生彼此給空間、尊重雙方興趣 與先生的相處,則是維持舒服的相處距離。過去公司辦旅遊聚餐,常要求另一半出席,但先生參加幾次就討饒:「主管都男的,帶的都是女生,我跟那些太太沒話聊,可以不要配合嗎?」 她反思,自己也很少陪老公參加活動,不該強加壓力在對方身上,兩人溝通後以1年參加1~2次為限,但每年安排家庭旅遊,一家人仍有共遊時間。「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需要陪伴時就在一起,我尊重他的生活,他尊重我的興趣,彼此有空間。」 生活有所羈絆又各自獨立,她的日常過得有滋有味,「我也會聽Podcast、音樂,去一些網紅推薦的民宿、美食,讓自己接收新資訊。」楊秀慧調侃自己愛玩,卻也藉此不與時代脫節,笑稱:「年輕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她認為,進入熟齡一定要有目標與興趣,無論是學做菜、彈琴、畫畫或爬山,「認真地跟自己對話,想想做些什麼,可以讓自己全神貫注或覺得快樂。」 自律自主、自修自省,都靠自己 另一個必修學分,則是養成運動習慣。楊秀慧建議,可以從一些小動作養成自律的習慣,像她每天起床梳洗完便套上運動服,自然有了想動的情緒,晴天出去跑步,下雨在家裡做瑜伽,「那就是一個『開關』,你就會去做這件事情。」 又如她常在公園遇到一位打扮入時的92歲阿嬤,人喚「美美阿姨」,「她看起來只有70多歲,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公園拍一張照片,再搭公車到處跑,她的開關就是每天照相。」 「自律、自主、自修、自省,都是靠自己。」說到底,這些追求美好和快樂的慾念都是隨心所欲,楊秀慧說:「多一點時間與心靈對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幸福開關。●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13年不想性愛、夫提分居才配合!他被當「提款機」當然不公平,妳用心才能真挽回.預防癌症、血栓、更年期症狀!50後飲用5種香草,輕鬆安度熟齡人生.50後放過自己,好好享受生活!這樣嘗試「極簡生活」,讓心靈更加放鬆、樂觀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台灣自購24.96萬劑莫德納疫苗來了 運抵桃機準備檢驗封緘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第六批採購莫德納疫苗24.96萬劑,已於台北時間8月15日凌晨自盧森堡啟運,下午16時1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今天運抵台灣的24.96萬劑莫德納疫苗為華航CI-5556航班,由波音747-400型貨機執飛,該航班於今天(15日)台北時間凌晨0時36分自盧森堡起飛中停杜拜,並在今天上午7時58分從杜拜起飛,下午16時10分抵達桃園機場。負責載運今天24.96萬劑莫德納疫苗的華航CI-5556航班貨機落地後,滑行停靠在507機坪,疫苗完成通關程序後,將送至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接種。指揮中心表示,我國採購的莫德納疫苗目前共有150萬劑到貨,分別為首批5月28日15萬劑、第二批6月18日24萬劑、第三批6月30日41.04萬劑、第四批7月15日35.04萬劑、第五批8月8日9.96萬劑及本批24.96萬劑,共六批總數為150萬劑。
-
2021-08-15 養生.營養食譜
自調醬汁 在家吃拌麵
香蕈拌麵(素)主要醬料:麻油適合麵體:寬白麵材料:鴻喜菇50克、芹菜30克、香菜30克、素奶油20克、麵條1人份(250克)調味料:鹽適量、白胡椒粉適量、麻油適量作法:1.將鴻喜菇切去頭;芹菜切末;香菜切段用。2.用熱鍋將鴻喜菇煎香後,加入調味料炒味,再加入素奶油炒香,倒入調理機打成醬汁。3.鍋中加入4碗水煮滾,將麵條放煮熟後撈出,並放入碗中,淋上香蕈醬,放上芹菜末、香菜段即可。●香蕈入鍋前不能洗,因為炒蕈類時會產出多醣體,味道會更香也很好吃,一旦洗過會有酸味,變得不好吃,也會炒不出香氣來。雞油雞絲拌麵主要醬料:鮮味露及雞油適合麵體:細白麵材料:雞胸半個、生雞油100克、蔥2支、洋蔥50克、麵條1人份(250克)調味料:鮮味露2大匙、糖1茶匙、米酒1大匙、白胡椒粉少許作法:1.將蔥及洋蔥切絲;雞胸肉煮熟後切絲備用。2.將生雞油用鍋子炸成雞香油後,放入洋蔥絲炸香撈出,剩餘的雞油渣切末備用。3.鍋中剩餘的雞香油,加入鮮味露、糖、米酒、白胡椒粉和雞油渣調成醬汁。4.鍋中加入4碗水煮滾,將麵條放入煮熟後撈出,放入碗中,淋上調好的醬汁,擺上雞胸肉絲、洋蔥絲及蔥絲即可。●在炸生雞油時,會產生雞腥味,所以放入洋蔥或青蔥可去腥且可增加香氣。●如果不想自己炸雞油,可以購買現成的罐裝雞油。沙茶醬拌麵主要醬料:沙茶醬適合麵體:細白麵材料:五花火鍋肉片50克、空心菜100克、蒜泥15克、蔥2支、麵條1人份(250克)調味料:沙茶醬2大匙、糖1大匙、醬油1大匙、香油少許作法:1. 將空心菜汆燙熟;蔥切花備用。2.鍋中加入4碗水煮滾,將麵條放入煮熟後撈出,並放入碗中備用。3. 將全部調味料放入碗中攪拌均勻調成醬汁。4.熱鍋倒入少許油,將蒜泥、五花火鍋肉片及一半切好的蔥花炒香,再加入空心菜和醬汁拌炒均勻後,淋在麵體上,最後撒上剩餘的蔥花即可。●沙茶醬必須在鍋中爆炒,味道才會香且濃郁。注意沙茶醬比較容易炒焦,炒至出現油香即可。●五花火鍋肉片可換成牛、羊肉片做變化。自己做增香配料蛋酥材料:蛋2顆、油3大匙作法:1.將蛋打入碗中,並加入1大匙冷水打散攪拌均勻。2.鍋中倒入油加熱,再倒入蛋汁且快速攪拌炒成蛋酥即可。●注意加熱時火不能太大,不能過焦,將蛋酥炒成金黃色即可。紅蔥酥材料:紅蔥頭200克、豬油600克作法:1. 將紅蔥頭切片。2.鍋中加入豬油加熟,將切好的紅蔥頭片炸至金黃色撈出即可。●油溫不能太高,溫度約在80℃,全程使用小火炸至酥脆的金黃色。自己做基礎醬汁甜醬油醬材料:薑3片、青蔥3支、八角3個、陳皮1片調味料:醬油200克、水400克、白細砂糖200克作法:1.先用刀子將薑拍碎,放入鍋中後,加入醬油、水、白細砂糖、青蔥、八角及陳皮一起煮開。2.再用慢火煮至上醬色,收汁至400克的醬汁,即成萬用甜醬油。椒汁醬材料:青辣椒10支、蒜頭10個、豆豉15克、橄欖油50克調味料:醬油1大匙、醬油膏1大匙、米酒2大匙、白細砂糖1大匙作法:1.將小青辣椒乾煸炒香後切末。蒜頭、豆豉切末備用。鍋中放入50克的橄欖油加熱,放入蒜頭末炒香後,加入豆豉末、青椒末炒熟。2.加入醬油、醬油膏、米酒和白細砂糖炒入味。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109年皮膚疾病件數統計前5大院所
資料來源:健保署資料範圍:本項統計採主診斷為以下8種疾病之案件,並排除代辦案件。足蹠蠹蝕症:ICD-10-CM_CODE為 (L74513) 熱汗疹:ICD-10-CM_CODE為 (L740、L741、L742、L743) 變色糠疹(汗斑):ICD-10-CM_CODE為 (B360) 足癬:ICD-10-CM_CODE為 (B353)股癬:ICD-10-CM_CODE為 (B356) 體癬:ICD-10-CM_CODE為 B354) 濕疹:ICD-10-CM_CODE為 (L30) 毛囊炎:ICD-10-CM_CODE為 (L02)
-
2021-08-1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痛到走路都有困難!WaCare免費線上課教你改善足底筋膜炎
●起床後腳踏在地上,腳底特別疼痛,恐得足底筋膜炎。●有人痛在腳的大拇趾上,有人痛在腳背。●多練習放鬆足弓和過於緊繃的小腿肌肉。從床上剛起來,腳踏在地上時,腳底或腳跟感到特別疼痛,走個幾步後會比較舒緩一些,不過走久了還是會不舒服,你可能罹患了「足底筋膜炎」。有些人會痛在腳的大拇趾上,有些人痛在腳背,患者形容:「痛到連踩踏一步都有困難!」WaCare專家、物理治療師洪岳裕表示,腳底有足弓和足底筋膜等重要組織,從橫剖面來看,腳掌是立體形狀,也就是有一個拱形的足弓,而且分別有內側足弓、外側足弓和橫足弓。罹患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可能是因腳沒有力氣,走路時去拉扯到足弓的肌肉或筋膜;或是扁平足也會影響到足弓,建議要多練習讓筋膜及肌肉更強靭,或多放鬆足弓和過於緊繃的小腿肌肉。WaCare健康促進平台與國健署在疫情期間,提供長者146堂免費線上「全銀運動」課程,邀請運動教練、職能治療師、中醫師等各領域專業,充實各種知識和技能,大家一起運動、學習,促進身體健康,並降低罹患慢性病機率。足底筋膜炎舒緩有三大祕訣:一是鬆腳底;二是鬆小腿;三是加強腿力。可以喚醒平常較少用到的肌肉,做的原則是「少量多餐」,一次不用做很多,可以經常做。★改善足底筋膜炎6動作1.腳趾動一動用雙手扣住腳的大拇趾和另外4根腳趾,或是在每兩根腳趾的中間,做上下的鬆動,可以特別去鬆動前三根腳趾頭,平常有時間就去做,之後腳會感到格外輕鬆。2.網球壓腳底運動將網球、其他的球或寶特瓶放在地上,然後用去壓腳底橫行頭和斜行頭這兩條肌肉,盡量壓到有點痠、但不要到痛的感覺。3.鬆小腿採「骨肉分離」原則,把小腿盤起來,將小腿的肉整個提起來,抓住它再去鬆一鬆它。也可以動動腳踝,滑動筋膜,可達到放鬆效果。4.滾動小腿將滾筒或寶特瓶放在床上,躺床上時,把小腿放在上面滾動,樣分三段去滾,如果單腿力氣不夠,可以兩隻腿一起放上去滾。5.剪刀、石頭、布要強化腳掌,可做「剪刀、石頭、布」動作。「剪刀」是將右邊四根腳趾往內縮,大拇趾維持在原位;「石頭」是五根腳趾全部往內縮;「布」是將五根腳趾都伸展開來。6.抓毛巾將毛巾鋪在地上,用所有腳趾把它慢慢抓向自己,抓一次就放掉。這個動作只可用到腳掌的力氣,小腿不可以動,可以循序漸進地練習。●全銀運動每天兩時段,分別是10:00-11:00長者銀髮知識課程、15:00-16:00主題運動課程。
-
2021-08-15 癌症.大腸直腸癌
轉移性腸癌患者新福音 健保給付RAS基因檢測拚延命
大腸、直腸癌連續13年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每30分鐘有一人得腸癌。其中,約2成病友確診時已是第4期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這時爭取手術機會,是腸癌肝轉移的重要治療策略。轉移性腸癌病友新福音,健保自今年六月開始給付,每人一生一次的RAS基因檢測,篩檢可精準辨別,腫瘤為RAS原生型或者是變異型,研究發現,RAS基因無變異者約占6成,健保數據指出,RAS基因無變異者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能有效幫助延命約兩年。63歲郭先生平日作息正常、不菸不酒,但有癌症家族史,包括爸爸、媽媽與七個兄弟姊妹在內,一家九口就有四人罹癌。長期輕微腹瀉的他,有鉛筆便(糞便細軟少)症狀,卻不以為意,僅認為是單純的腸胃不適,去年公司例行健檢中,意外在肝臟超音波發現一處小陰影,進一步追查發現是晚期大腸直腸癌併發肝轉移,所幸透過精準治療,腫瘤得到妥善控制,肝腫瘤也剩鈣化小點。109年有6500人因腸癌逝世。其中,約2成病友確診時已是第4期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這時病患5年存活率約13%,對比第1期確診病友存活率超過90%,差距懸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為主。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學會理事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表示,但腸癌標靶藥物概分為「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和「抗血管新生標靶」兩種,病友在確診為轉移性腸癌後,應該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研究顯示,轉移性腸癌病友中,RAS基因無變異者占6成,建議優先使用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讓腫瘤獲得較佳的控制。楊純豪說,若能精準阻斷癌細胞生長與分化,使腫瘤縮小不再變大,以延長存活期,若腫瘤快速縮小,進而增加手術切除的機會。病人需優先考慮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王照元補充,表皮生長因子是一種蛋白質,外於細胞膜表面,易刺激癌細胞生長,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藉由阻斷表皮生長因子訊息傳遞路徑,進而抑制腸癌細胞的生長,同時增強腸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提升治療效果。國際研究顯示,相較於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轉移性腸癌RAS基因無變異者,接受作用專一的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治療,整體存活延長6至10個月。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今天公布,長達6年的研究成果,醫院追蹤173位RAS基因無變異的轉移性腸癌病友,標靶治療差異,結果顯示,一線接受化療併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治療的組別,中位存活期長達40個月,比併用抗血管新生標靶組多10個月。這項研究更打破過往「左大腸優先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右大腸用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用藥習慣。王照元表示,影響轉移性腸癌病友治療成效的關鍵,在於RAS基因是否變異,而非病灶位置。另外,大腸直腸癌轉移部位以肝臟占4成為最高,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梁逸歆醫師表示,主要可能與血液回流機制有關。而腸癌腫瘤轉移至肝臟,倘若無法直接以手術根除性治療,則必須先使用精準有效的標靶藥物與化學治療,進一步使得無法手術切除的病況,轉變成能夠進行根除性手術,才能延長存活。RAS基因檢測成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的檢驗必備項目,過去RAS基因檢測需自費,約需要新台幣8000元,臨床常見癌友礙於經濟負擔,錯失及早正確用藥的時機,好消息是健保從6月開始給付RAS基因檢測,盼幫助癌友延命。
-
2021-08-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明預約 23日前保證60萬劑可用? 陳時中:無法保證
第六輪公費疫苗明起開放預約,預計提供60萬劑高端疫苗供民眾施打。但至今衛福部食藥署僅封緘完成35萬劑高端疫苗,下一批貨在哪,仍不見蹤影。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手上還是一樣35萬劑,但目前估計第一批開打先用60萬劑估算。然而高端疫苗23日開打,是否能保證在這之前有60萬疫苗可用?陳時中卻表示,「無法保證」。他說,檢驗還是有一套規矩,「無法保證但是60萬劑是很有把握可以預期的劑量數」。但是國產疫苗的製程「操之在我」,為何反而沒有辦法掌握高端疫苗的到貨數量?陳時中表示,「我講的是無法保證檢驗一定會過」,有一定嚴格標準一定要合格才能封緘讓民眾使用,不只一批封緘檢驗中,60萬劑是保守估計下讓大家預約,如果一切順利可以即時釋出更多。而對於地方鬧疫苗荒,陳時中說,新北施打效率高一天可打5萬多,發10萬給兩天就打完,建議地方可以少開一些接種站。對於疫苗到貨狀況不穩,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說老少心結浮上檯面、增加地方政府壓力。陳時中表示,年輕人和長者之間壓力共同承擔,請大家忍耐一下,有新進的疫苗就會往年輕人施打。
-
2021-08-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4.96萬劑莫德納今抵台 陳時中:保留部份給「這類人」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晚在臉書透露,有一批自購莫德納將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第六批採購莫德納疫苗24.96萬劑,已於台北時間8月15日凌晨自盧森堡啟運,預定今天下午3時5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至於這批疫苗的運用,是否保留給第二劑?指揮官陳時中說,相關的規畫也會進行,初步將保留給第一類有執業登記的醫護人員,還有一些有勞健保的醫療院所相關人員,也會讓他們進行混打,會調查人數再做精確分配。至於保留多少給第二劑多少人、第一劑多少人?陳時中說,沒有數字還在統計中,因為第二劑每個周數,滿足的人數都不一樣,需要做一點計算。陳時中說,相關分配都會有,只是分配比例的問題所以要趕快做相關調查,檢驗封緘順利的話也要10天,盡量趕上,因為加上解凍,分配下去應該也要10天。指揮中心表示,我國採購的莫德納疫苗目前共有150萬劑到貨,分別為首批5月28日15萬劑、第二批6月18日24萬劑、第三批6月30日41.04萬劑、第四批7月15日35.04萬劑、第五批8月8日9.96萬劑及本批24.96萬劑。今日抵台疫苗待完成通關程序後,將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
-
2021-08-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Delta出院仍「生不如死」 醫指17項症狀持續維持
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但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表示,「不要以為死亡率很低,就不擔心了」,許多確診者治療完畢從醫院出來後,仍在「劫後餘生的處境」,呼籲大家仍要戴好口罩、勤洗手。黃軒在臉書發文指出,不要以為得了Delta病毒,死亡率很低,就不擔心了,你們是否聽過「生不如死」的痛苦嗎?根據統計,英國30萬人得Delta病毒感染,50歲以上死亡率0.2%、50歲以下死亡率0.027%。染疫後,就算順利從醫院出來,1.4人中仍有1人,其比率占25%,會有一堆不舒服的症狀,並維持4周以上;另外,也有10%感染病毒後,會維持12周以上仍有一堆不舒服症狀。其不適症狀包含疲倦、頭痛、耳鳴、胸痛、心臟發炎、肌肉疼痛、有針刺感、健忘、抑鬱、味覺喪失、持續咳嗽、呼吸急促、心悸、腹瀉、腹痛、皮疹、反覆發燒等。黃軒表示,在醫學上,只是多了一個名詞叫「長期新冠症候群」(Long COVID Syndrome),說得就是這些Delta病毒感染患者,他們出院後的「劫後餘生」處境,黃軒說,若不想要經歷在pandemic下的劫後餘生,呼籲大家還是要好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並加上疫苗接種。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去年就診件數超過320萬 濕疹居皮膚病就醫之冠
台灣夏日高溫難耐,濕度高、流汗未擦,加上防疫戴口罩悶住臉,更容易引發皮膚症狀。元氣周報整理夏季常見八種皮膚疾病,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就診人數,濕疹、熱汗疹、毛囊炎並未受到疫情影響,就診人數不減反增。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人皮膚問題就醫狀況,並作為求診參考。女性患濕疹比率高於男性,推測與免疫力相關。濕疹是各種發炎性皮膚疾病統稱,健保署大數據統計,全台109年有超過152萬民眾受濕疹所擾,更有逾320萬就診件數,居皮膚病之冠。以年齡層來看,患者分布平均;以性別來看,女性比起男性罹患濕疹機率高出一些。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推測,女性先天的免疫力狀況可能較男性差,且夏季穿戴胸罩透氣性不足,又熱又悶加上流汗就會起疹子。毛囊炎患者居次,男多於女,與潮濕、衣物不透氣有關。毛囊炎患者居次,109年年超過50萬人、99萬件就診人次。毛囊炎成因多半與「不透氣」有關,舉凡夏日大量流汗浸濕衣服,皮膚長期處在潮濕悶熱狀態,或是冬日穿著厚重衣服導致通風不佳,都可能刺激毛囊出現發炎反應。數據顯示,毛囊炎夏日好發,且男多於女。李伯璋說,近年氣候異常,天氣愈來愈熱,許多皮膚病跟溫度有關,尤其衣物排汗不佳佔很大的因素。癬類以足癬居首,即俗稱的香港腳。排名第三的是由黴菌感染的「癬」,癬因生成位置不同而有相異的病名。發生在身體部位稱做體癬;發生在鼠蹊部、胯下與股溝稱之為股癬;而常見的足癬,就是俗稱的香港腳。109年總計有逾51萬人感染癬類皮膚疾病,更有百萬就診人次。另從近10年(99至108年)民眾因同一種疾病赴門診就醫的統計,可以發現濕疹在這10年間,每名患者平均就診25.9次,短短1年內就得回診快3次;股癬、體癬10年間,分別以平均就診20.4、18.4次緊追在後,每年每名患者需找上醫師約兩次。雖非大病卻惱人,濕疹去年就耗費約152億健保點數。惱人的皮膚問題同樣反映在健保花費,光是濕疹去年就耗費約152億健保點數,毛囊炎、足癬的健保花費分別是55億及20億點。事實上,民眾到皮膚科看診,費用並不多,中央是否考慮小病健保不予給付?李伯璋說,皮膚相關疾病對多數人而言雖不是大病,但「不舒服也是病」,健保也需要協助醫治好。李伯璋也是皮膚病的「苦主」,同時身受兩種疾病所擾。他分享,自己在多年有惱人的香港腳(足癬),那陣子腳受黴菌感染,皮膚不斷地龜裂,讓他直呼「真的很痛」。現在足癬已經痊癒的他,呼籲民眾有相關症狀需請益皮膚科醫師,勿擅自使用偏方。皮膚會反映身心狀況,有時與壓力相關。另外,膚況會反映身心狀況。李伯璋說,皮膚是人體的表徵,常受壓力影響。李伯璋將額頭的頭髮往上撥,只見頭皮下緣有些許紅塊,他說,工作壓力會誘發原因不明的免疫性皮膚炎,這種狀況在他接任署長前期更是嚴重,即便吃藥、塗抹藥品都無法根治,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調適壓力,才會改善發炎狀況。李伯璋補充,我國常見的皮膚用藥無非俗稱「美國仙丹」的類固醇與抗組織胺,這些藥治療病症通常「治標不治本」,像是工作所引發的免疫性皮膚炎,需要控制情緒、紓解壓力,再依據嚴重程度調整藥性強弱。數據解讀全台109年有超過152萬民眾受濕疹所擾,更有逾320萬就診件數,居皮膚病之冠。女性多於男性,推測與先天免疫相關,且夏季穿戴胸罩透氣性不足,易發生濕疹。毛囊炎和足癬患者人數則分居第二、三名。
-
2021-08-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疫苗還是會感染!專家剖析防堵變種病毒2道防線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不少國家即使疫苗覆蓋率高,還是受到病毒變異株威脅,像是率先解封的英國、不斷暴增案例的美國,甚至以色列已經率先宣布要施打第三劑疫苗。聯安診所內科主治醫師施奕仲認為現在已經有點「流感化」的趨勢,每年可能都會有新的變異株產生,打造好人體的防線才是最大的武器。強勢病毒株席捲全球!WHO:這四株需高度關注從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每隔一段時間在不同地區,就會有一株強勢變異病毒株的出現,為什麼新冠病毒會不斷變異?施奕仲醫師說:「因為新冠病毒是單股 RNA 病毒,不像一般的 DNA 病毒有雙股螺旋在複製過程中的修復機制,是比較容易產生因複製時的錯誤而有了變異病毒株出現。當單股 RNA 在複製時出錯一個或數個核糖核酸,有些出錯會自然淘汰,但有些出錯卻可能讓傳染力增強,成為強勢病毒株。」當社區大量感染時就容易出現變異病毒,在英國、南非、巴西、印度等國家,在某些人口稠密的地區,過去都有嚴重的社區傳播,病毒持續傳播、持續複製就很有機會因而出錯。世界衛生組織目前將全球變異株分成三類,針對這些變異來建議相關防治措施。1. 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Alpha、Beta、Gamma、Delta。2. 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s of Interest):Epsilon、Zeta、Eta、Theta、Iota、Kappa、Lambda。3. 高衝擊變異株(Variants of High Consequence):目前無。現階段台灣流行的主要是 Alpha 變異株,但指揮中心從邊境已攔截到數種不同變異株,從去年 10 月至今,台灣就已驗出 6 種國際上常見變異株。人體兩道免疫防線防堵病毒!打疫苗避免重症死亡變異病毒確實威脅著社會,國內靠著嚴格邊境管制,避免傳播力強的病毒株造成社區感染。但民眾也很關心,現在我們大規模施打新冠疫苗,難道沒辦法防堵變異病毒嗎?施奕仲醫師說:「雖然變異病毒會影響疫苗保護力,但通常只要打過完整兩劑新冠疫苗就能避免重症,因為人類對付病毒入侵是靠兩道免疫防線。」第一道防線「體液免疫的抗體保護」:以 B 細胞系統產生抗體來達到保護目的之免疫機制,在病毒要入侵時就將它殲滅,避免感染,也就是所謂的疫苗保護力。第二道防線「細胞免疫的 T 細胞」:當病毒突破第一道體液免疫的防線後,個體就受到病毒的入侵感染,會遇到第二道防線「T 細胞」,T 細胞只要曾經被病毒或者疫苗訓練過,可以辨識受病毒感染的細胞。T細胞此時便會擔起重任,讓身體就算被感染也不會變重症。施奕仲以簡單的方式舉例:「把病毒想像成一群人,變異病毒就像是原始病毒株少一隻耳朵,或戴上了帽子的人,有小部分的改變。而抗體就如同人臉辨識系統,對於正常人臉可以高效率辨識而殲滅,但對於戴上帽子或者少一隻耳朵的人臉,可能會辨識不出來而放行進入,也就因而感染了。」但是負責人體細胞免疫的T細胞,就像是警察一一調查戶口,雖然病毒的外觀已有些微改變,但新冠病毒的身分是不會變的,查到一個砍一個,發現兩個殺一雙。T 細胞防護可以避免受感染的人演變為重症患者,甚至因而死亡。」現在全世界最流行的 Delta 病毒株,讓許多疫苗的保護力大為下降,施奕仲表示:「Delta 病毒株也學我們的防疫措施,不只是戴帽子、少一隻耳朵,現在還戴上口罩加蒙面,人臉辨識系統大概很難辨識正確(原先建立的抗體免疫快要失效了),除非我們要將人臉辨識系統升級。」許多國家都將施打第三劑疫苗,莫德納、輝瑞等也正在針對變種病毒加速研發次世代新冠肺炎疫苗。新冠不會終身免疫!打過疫苗、感染過可能再感染近期歐美國家開放,他們在高疫苗覆蓋率之下雖然確診個案增多,但死亡、重症沒有變多。施奕仲說:「當感染不會變重症,不會死亡,染疫就等於只是感冒一場。」施奕仲也提醒:「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者、打過新冠疫苗者,若再碰到新冠病毒,還是有再次感染的風險。除了體液免疫產生的抗體可能隨著時間漸漸消失,使得保護力下降,或是如果遇到的是變種病毒,原來已產生的抗體無法完全辨識成功,也是有可能會再次感染。」若能將新冠死亡率再降低,人類有可能跟病毒共存。但在變異病毒肆虐下,施奕仲醫師表示,未來仍有三大方向要特別注意:病毒變異後特徵性的臨床症狀改變感染變異後人們的症狀表現也有所不同,變異病毒株差異也可能有攻擊身體不同器官的傾向,除了呼吸道系統,或許未來會發現某些變異株會侵犯神經系統,某些可能較易攻擊肝膽腸胃系統或是心臟血管系統等等。同時感染 2 種以上變異病毒株在歐洲臨床微生物與傳染病學大會上,國際發現已經有個案出現同時感染兩種 COVID-19 變異株的案例。病毒不會消失!很可能朝流感化方向前進新冠病毒已經有點像流感,每年會有新興病毒株。新興的變異病毒株只要傳染力夠強,就會擴散出去造成社區爆發,甚至變成跨國大流行。除了疫苗之外,醫藥科學界也積極發展抗病毒藥物要來對抗新冠病毒,已經有許多不錯的臨床試驗結果,目前正在執行第三期臨床試驗。相信不久的未來,應該會有抑制病毒的特效藥研發成功。因應這條路之後,施奕仲醫師推測:「未來很有可能人感染後透過藥物得到治療,但慢慢地具有『抗藥性』的變毒株可能會出現,成為因治療而篩選出來的新病毒株。」看來這條抗疫之路,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需要努力,大家要從日常衛生習慣做改變,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減少群聚外,當務之急還是「打疫苗優先」。
-
2021-08-15 養生.聰明飲食
咖哩防失智症、抗癌!哪一種顏色好? 營養師曝:3種人別碰
又香又濃的咖哩,不論大人小孩都愛吃,讓人食慾大開!而根據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吃咖哩還可以預防罹患老人失智症,真有這回事嗎?根據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 Murali Doraiswamy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 每週吃2到3次咖哩,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這是因為咖哩中含有「薑黃素」(curcumin)的緣故。薑黃可以讓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溶解,對於預防阿茲海默症(即老人失智症)有幫助,不過目前的研究進度還在動物實驗階段。薑黃素可延緩老化 出現症狀後食用無效營養師劉怡里示,咖哩中所含的薑黃,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因此可以延緩老化,也就具有預防失智症的作用。而在國內,已有動物實驗證明,咖哩中的薑黃確實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此外,薑黃也具有抑制不正常細胞 (例如癌細胞)生長的功能。但是,劉怡里強調,薑黃具有預防的功效,並沒有治療疾病的效用,因此,若是 已經出現失智症的症狀,再來吃咖哩是無效的!咖哩 3大健康成分1、薑黃素:咖哩中的最重要成分,除了具有抗氧化、延緩老化、抑制不正常細胞生長(例如預防皮膚癌、攝護腺癌)的功能之外,還能提升肝功能。2、多酚:咖哩還含有目前最夯的多酚,可以抗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及減少動脈粥狀硬化。3、鞣酸:咖哩所含的鞣酸,也是抗氧化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注意熱量和鹽分 當心變胖傷身劉怡里說明,咖哩又香又濃,還具有種種好處,真可以說是健康又養生的食材,然而,在烹調時要注意咖哩的熱量和鹽分:1、高熱量:咖哩的熱量頗高,因此加入烹煮時要適量;此外,有人習慣加入咖哩之後會再加太白粉漿勾芡,這樣一來就會提高熱量,所以,加了咖哩烹煮之後最好不要再勾芡,若是真要勾芡,可以改用寒天粉來取代太白粉勾芡,以降低熱量。2、高鹽:咖哩所含鹽分也頗高,所以要注意不要煮太濃,以免高鹽對健康有不良影響;此外,不論濃淡都會攝取過多的鹽分。咖哩種類很多,哪一種才有效?劉怡里表示,咖哩種類多,有黃咖哩、綠咖哩、紅咖哩,其實各種咖哩所含的薑黃素成分都差不多,重要的是和咖哩一起烹煮的食材,最好多放一些蔬菜,例如青椒、黃椒、紅椒、洋蔥、胡蘿蔔、花椰菜等,對於預防失智症會有加乘的效果。至於經常和咖哩一起烹煮的馬鈴薯,因為不屬於蔬菜類,是屬於澱粉的主食類,要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吃進太多的熱量。不是人人都能吃咖哩 高危險群要注意劉怡里指出,咖哩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吃,要特別注意:1、孕婦:咖哩屬於辛香料,有刺激作用,吃多了怕會引起子宮收縮,所以孕婦要少吃。2、吃抗凝血劑的人:咖哩會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凝血作用,所以服用抗凝血劑者,不要吃咖哩。3、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咖哩具有刺激性,會讓胃更不舒服,若是要吃的話,可以選擇不辣的咖哩,也不要再添加胡椒。延伸閱讀: ·提升腦力、延緩失智! 每天只要堅持做這10件生活小事…逛街也算 ·老化跟失智常搞混? 最大差別在這個地方!醫師曝「4危險誘因」
-
2021-08-15 新聞.元氣新聞
我駐菲律賓代表處第二人確診 連續兩天出現確診者
外交部今天表示,我駐菲律賓代表處新增1名人員確診,目前暫無症狀,正在居家隔離休養;這名確診者是昨天公布的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被匡列採檢後確診,也是我駐菲律賓代表處從去年6月以來第10名確診案例,且連續兩天出現確診者。外交部表示,代表處已經依照緊急應變計畫及菲律賓政府相關規定,即刻啟動防疫標準作業程序,並且在今天上午完成辦公處所的清消作業。外交部表示,菲律賓疫情仍然相當嚴峻,大馬尼拉地區自本月6日起至20日止實施「加強型社區隔離措施」(Enhanced Community Quarantine, ECQ)。駐處將維持分組辦公模式,領務服務則仍採預約制收件辦理。外交部表示,在領務尚未恢復正常服務期間,如果國人有緊急需要申辦領務案件,可以簡訊聯繫駐處(緊急聯絡電話:(+63)917-819-4597),告知要辦理的領務業務項目、提供相關證明文件、當事人姓名、聯絡方式(手機號碼),駐處承辦人員將與當事人聯繫以提供必要協助。外交部表示,持續提醒駐外各館處加強防疫作為,做好各項預防措施,並隨時與駐外各單位保持密切聯繫,掌握當地疫情發展,隨時提供必要的協助,以確保駐外人員和眷屬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