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堅持「趁熱吃」 營養師分享7種食物放涼吃更健康

聯合報元氣周報 記者王郁婷輯譯
冷卻的全穀義大利麵含更多抗性澱粉與膳食纖維,對血糖穩定有益。圖/AI生成

台灣人飲食習慣「趁熱吃」,但某些食物「煮熟後放涼」反而能提升營養價值。根據health.com的報導,當特定食物冷卻後,化學結構會產生變化,進而生成對血糖友善的「抗性澱粉」,或提高抗氧化物的生物可利用性。

以下是營養師提出7種冷卻後更健康的食物:

1.白飯

煮熟再冷卻的白飯會產生抗性澱粉,有助於延緩消化,穩定血糖,進而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2.燕麥

燕麥也是抗性澱粉的好來源,對維持血糖平穩與腸道菌相平衡都有益。可嘗試將煮熟的燕麥與優格、堅果、莓果混合,冷藏成「隔夜燕麥」。

3.馬鈴薯

馬鈴薯煮熟後冷卻,不僅可提升抗性澱粉含量,也能避免泥狀過黏的口感。

4.蒔蘿(dill)

研究顯示,冷藏15天的蒔蘿含有較多酚酸,具抗氧化作用,可減少慢性病風險。適合撒在鮭魚或冷卻的馬鈴薯泥上食用。

5.大麥

大麥是台灣俗稱的洋薏仁、小薏仁,常用來煮成甜品。煮熟冷卻的大麥可形成抗性澱粉,有助腸道與代謝健康。可將冷卻後的大麥加入沙拉或穀物中,搭配烤蔬菜與柑橘醬汁。

6.義大利麵

冷卻的全穀義大利麵含更多抗性澱粉與膳食纖維,對血糖穩定有益。營養師建議做成涼麵沙拉,加入豆類、蔬菜與油醋醬。

7.麵包

新鮮出爐的麵包若冷藏幾天,其抗性澱粉含量會顯著增加。可將冷麵包搭配酪梨或堅果醬作為健康早餐。

抗性澱粉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