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大型汙染源」 中南部成癌症重災區

聯合晚報 記者羅真/台北報導

中南部的癌症發生與死亡率逐漸惡化,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廖勇柏曾以衛福部統計資料大數據,繪製台灣近40年癌症地圖,發現台中至屏東各縣市,從相對健康的狀態躍升至全台數一數二「死傷慘重」區域。

廖勇柏說,根據大數據可合理懷疑,中南部必然有大型汙染源長期影響居民健康;防治癌症若只作篩檢,不考量與不有效管制固定汙染源與移動污染源,便不能從根本遏止癌症的發生。

廖勇柏曾受科技部委託,以衛福部統計資料大數據繪製1972年至2011年的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地圖。

地圖資料顯示,1972至1981年間,花東、新北與嘉南少數偏鄉的癌症死亡率相對全國各縣市高,但到2002至2011年間,台中以南至屏東沿海地區全數躍升為癌症死亡率數一數二高的區域,彰化縣大城鄉、經雲嘉沿海地區至台南市北門尤高。

廖勇柏說,癌症地圖資料已透過統計方法校正年齡,因此高風險地區並非人口較老。若無關年齡,這些地區居民吸菸、汽機車數量等也都無特別高,就可以合理懷疑,中南部必然有大型汙染源長期影響居民健康。

「防治癌症不能只作篩檢,而不考量、管制環境汙染」,廖勇柏說,公共衛生之父陳拱北過去調查發現西南沿海井水的砷含量高,推測長期飲井水的居民恐因此罹患烏腳病;揪出原因後,地方政府積極進行自來水工程,使嘉南沿海的烏腳病與罹癌率趨緩。政府應積極監測中南部大型工業區是否排放一級致癌物,並以最高標準維護民眾健康。

「政府、醫界、學界應該坐下來一起想對策」,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預防工作有分級,第一級預防強調減少危險因子、增加保護因子,第二級預防才是篩檢;已知空汙是許多癌症的危險因子,政府不能只停留在第二級的預防,應積極提出具體對策。

烏腳病 致癌物 空汙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