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80歲時失智的風險有多大 大型研究結果指出3件事最關鍵
大型研究發現,根據一個人60歲時候的生活方式,可預測80歲時失智的風險有多大。
蘭德智庫3日發表「健康與退休研究」報告,綜合4.5萬名美國年長者20多年的健康資料,結論是:60歲的生活方式、基因學以及其他因素,可以準確預告80歲時的腦部健康。
報告的領銜作者胡多米耶特(Peter Hudomiet)是蘭德公司的博士級研究員暨經濟學家。他說,60幾歲時,認知能力測驗得分很低、一般健康情況又差的話,晚年失智的可能性就大。
胡多米耶特發現,60歲後沒有愛好、肥胖、不愛動,是預測以後罹患失智最準確的因素。
此外,「我們另有令人驚訝的發現:教育,尤其是高中畢業以上的程度,有很大的保護作用;住在南部,失智的風險較大。」
另一重要結論是:經常運動,有「心理刺激」嗜好的60初度老年人,認知能力退化的風險較低。反之,不愛動、對「心理刺激」沒啥興趣的人,到了80歲,失智的機率較大。過度酗酒也不利腦部健康。
胡多米耶特指出,絕少運動、過度肥胖、酗酒過量或滴酒不沾等生活習慣,也是造成失智的重要因素。「這些發現凸顯行為、社交、基因等因素,對失智風險構成複雜的交互影響。」
研究發現,長期性健康問題,如60歲前就有糖尿病、肥胖、中風等狀況,晚年失智的風險就大為提高。
族裔或地域背景也有關係,例如,南部各州出生的人,失智風險較高;非裔與西語裔,因健保條件較差,失智風險也較高。
他說,從教育、收入、財富、種族等社會經濟地位衡量,也見出失智風險的高下,教育程度較低、收入較少、財富不多、少數族裔,都會提升失智風險。「不過,如果權衡教育與收入,種族的差異就消失了,這表示失智風險的高低,和社會經濟因素有關。」
這是好消息,他說,因為只要能夠縮短社經地位的差距,就能縮小失智風險的差異。
基因和年紀無法改變,但其他因素可以積極面對,例如,多運動、培養嗜好、主動社交、管理好長期疾病如糖尿病,就能常保腦部健康。少喝酒、健康餐飲、睡好覺,也有助降低失智風險。
責任編輯:辜子桓
延伸閱讀 :
這個數值長期過高會造成血管型失智 該如何預防?推薦文章
-
2024失智永續論壇新診斷、新治療、新曙光 台灣邁入失智症照護元年
-
當年為平鑫濤插不插鼻胃管與繼子女鬧翻!作家瓊瑤淡水家中身亡 最後留書曝光
-
2024失智永續論壇/友善餐點、空間改裝 溫暖失智家人
-
2024失智永續論壇/失智防詐 提前辦監護宣告、金融註記
-
2024失智永續論壇/陳筠靜: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提早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