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基因檢測揪癌變惡司機 精準治療更能延命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胡心瀕

胡心瀕/女中醫的安胎日記

胡心瀕

藝文/南崁風澤中醫聯合指導院長


圖\ingimage

媽咪腹中孕育一個小生命,全家總動員,長輩一定囑咐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要拿;老公也會不時耳提面命:「多休息、少操心」、「胎教要做好」。我已經有一個寶貝女兒,想要給姐姐添個伴,所以計畫了第二次的懷孕,也幸運懷上一個男寶寶。在懷孕初期,當然還是經歷了早期出血及妊娠嘔吐的痛苦過程,也順利熬過前面四個月,原本以為後面寶寶就會乖乖在肚子裡慢慢成熟長大,和姐姐一樣足月出生。

不過呢,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弟弟是健康出生了,但後期可是經過了一段辛苦又難受的安胎,而且弟弟還提前一個月出來,把大家弄個措手不及、人仰馬翻⋯⋯


我在懷姐姐時曾因工作量較大,在懷孕六個月的時候就有早期宮縮(早產跡象),請假休息至生產完才繼續上班。因為打算生兩個,我第一胎坐月子時就特別調理了數月,身體狀況也比懷孕前還好,我自認懷第二胎,身體能夠負荷一般的門診活動量,看診、針灸都比照未懷孕的狀態,想說可以一路上班到懷孕九個月再休假待產。

好景不常,懷孕六個月開始,在我比較累的時候就常有腰痠、骨盆酸重、肚子緊緊的症狀,因為持續時間不長,休息也能回復,我仍然持續工作,回家也照常陪大女兒玩耍,頂多就是穿著托腹帶,不抱孩子。就這樣斷斷續續不舒服兩個月後,離待產假只剩一個月,一場嚴重的感冒咳嗽,終於把我這隻笨重的駱駝徹底壓垮。

懷孕31週時,我很難得地感冒了,白天也咳,晚上也咳,過了一周好不容易咳嗽緩解了,懷孕32週的某天早晨,我如常上班,這天卻感覺不太對勁,只要從椅子上站起來,肚子就很硬,而且似乎是規律的三十分鐘就硬一下,腰也挺不太起來,但是工作上還有一些事情要忙,我也只能盡量坐著處理,等到下班回家就立刻臥床休息。出乎我意料,休息非但沒有改善,到了晚上竟然演變成十分鐘規則收縮一次,與醫院聯絡過後,我便到待產室檢查,結果當然慘兮兮,早產跡象,建議留觀、臥床安胎,從此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木頭人生活。

安胎的目的在於延長寶寶在媽咪肚子裡的時間,希望待寶寶夠熟的時後再將其娩出,通常孕婦有早期子宮收縮、陰道出血或早期破水等早產跡象,就會建議安胎。安胎的目標很簡單,超音波檢查寶寶體重超過2500克,懷孕週數至少要超過36週,視每位孕婦臨床症狀的不同及嚴重程度,有在家臥床安胎配合口服藥,也有住院絕對臥床配合點滴治療的。身為一個安胎的典範,我從居家安胎穩定到突然陰道出血,又回醫院觀察點滴治療,再回家安胎,又再突然大量出血,三進三出,最後住院,點滴不離身,也算是一種「全餐」吧。

安胎說起來簡單,實際上對於媽咪和照顧媽咪的人(常常是爸爸)來說都很辛苦。挺着一顆大肚子的媽咪,活動的範圍僅限於一張床,只有吃飯、喝水、大小便時可以坐高一點,其餘的時間基本上不能躺高於15~30度;照顧的人呢,可以走來走去,但就是一個「代步者」,媽咪想吃什麼、想買什麼、想拿遠一點的東西,更甚者,尿尿大便的清理,都得幫忙,還不能發火,畢竟只能躺床上,媽咪本身也是很無奈的。

另外,安胎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便秘,整天都只能躺床上,腸蠕動變慢,大部分孕婦都得依靠藥物及高纖蔬果、多喝水,來維持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腹部用力。此外,當懷孕週數大於28週後,考量媽媽仍有早產可能,也會施打胎兒促肺部成熟劑,避免寶寶出生週數仍不滿36週容易發生肺部併發症。

安胎中的媽咪,除了身體不要亂動,讓寶寶夠熟(大於36週)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辦法在短時間內讓寶寶長大一點。因為寶寶會提前報到是預料之中的事,在出生時體重足重(大於2500克)也是媽咪在這段時間要努力達成的功課。除了最常聽到的甘蔗汁、甜的水果之外,我在安胎的過程中也常常飲用添加黃耆、白朮、茯苓、熟地、何首烏、白芍等中藥材的養胎魚湯、藥膳排骨湯,這類高蛋白食品也可以讓寶寶長得快、長得好,而且媽咪在生產時也會比較有體力。這些藥物也沒有促進子宮收縮或是活血的作用,吃得也安心。

雖然安胎的過程是漫長又痛苦的,每天都在數饅頭,還會三不五時不穩定地腹痛起來,不過等到時間許可,寶寶娩出,這些日子的辛苦換來的是孩子健康的模樣,總歸還是令人開心的結果。各位懷孕中仍在工作或是帶小孩的媽媽們,量力而為、多休息、少拿重物或抱孩子,是預防早產的重要原則,尤其是經產婦更是要注意,和媽咪們分享。

【養胎藥膳處方】

材料:黃耆2錢、白朮3錢、茯苓3錢、甘草3錢、生薑3片、熟地3錢、何首烏3錢、生炒白芍各2錢、陳皮2錢;肉品約300-400克(燉魚、排骨或雞都可)

產婦 早產 中醫 胡心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