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老人照護

當他沒了老伴/落單父母能獨居嗎? 用3個關鍵判斷


繪圖/杜玉佩

年輕相伴到老的夫妻,情感和生活上互相依賴,突然間失去另一半,成了「獨居老人」。許多子女在都會區工作,鄉下只有兩老相依,一旦其中一人落單,子女多半不放心讓他獨居鄉下。偏偏長輩已經習慣原來的生活圈、農村的生活環境與步調,強迫長輩到都會區同住,子女的孝心會不會反成長輩的壓力呢?該如何判斷父(母)親的身心狀態,是否有能力獨居?

南投縣社會處長林俊梧表示,年長父母因長年生活於家鄉,與在地情感深厚,多半希望晚年能在地養老,不願遷離家鄉至異地與子女居住。即使隨子女到都會區,但是緊張的生活步調,以及不熟悉的生活環境,常常讓年老人不願長居都會;加上與子女的生活態度不同,有時更會發生隔代教養的問題,因而寧願選擇居住在鄉下老家。

【判斷1】 長輩健康許可嗎?

長輩能不能獨居鄉下,第一個判斷重點當然是看身體健康狀況。要有健康許可,才能成為高齡長者獨立生活的基本要件。

兒女若能增加親子互動、注意父母健康變化、隨時了解他平日的社交狀況,獨居老人在鄉下反而怡然自得。要提醒的是,當獨居長者已有各種慢性疾病,尤其要注意身體是否持續退化,有時退化發生得很快,子女要多探看關心,隨時發現他們的需求。

【判斷2】社區資源夠不夠?

田家樂社區關懷協會指出,當長者在身體狀況良好下,在原居住地沒有各種危險因素,只要定期做關懷及信息的互動,對老年人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幫助。目前鄉下社區活動針對獨居老人,除鼓勵他們多一點社會參與,也嘗試建立鄰里互相關懷的通報系統。

雖說年紀愈大對物質需求會減化,但「生活自理」不外乎食衣住行,特別是在食的方面,老年人最大的困難在準備自餐。以南投縣社會局為例,近來著力於推動快樂廚房、集中用餐的概念,透過供餐吸引獨居老人來到社區互動,也藉此訪視並了解獨居長者的生活習性和體能狀況。

魚池鄉兩位百歲人瑞,如今還能獨立生活,平日都會自行到社區健身房運動,不但生活能力沒有弱化,反而擴大他們的社會參與,而建立鄰里的共同關懷系統。

【判斷3】長輩的個性夠獨立嗎?

除了身體狀況,還要顧慮到落單父母的個性。通常興趣廣泛、平時就積極參與各種社區活動的父母,活動力強、朋友多,也較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至於些平時不愛和街坊鄰居往來,也不參與任何活動的內向父母,子女就得慎重考慮是否要接來同住。

奮鬥中的子女 勿忽略弱化中的父母

社工師李誌寬指出,早期的生活模式建立在三代同堂的概念,子女成年之後,並沒有離開周遭環境太遠,變化不大。但隨著社會環境改變,子女因為就業需要而選擇離開,沒有辦法和原生家庭父母共同生活,家庭系統愈顯薄弱,對一生奮鬥的高齡長者而言,勢必選擇讓子女減少負擔的生活方式。

婆媳分住」是目前比較普遍的情況,優點是少有隔代教養的認知摩擦,只是隨著父母的年齡愈來愈高,生活獨立自主的能力愈來愈低,子女在奮鬥過程中可能疏忽了父母身體弱化後,所面臨的危險性。

▇ 獨居長輩常見危險

1.跌跤

長輩體能逐漸衰退,敏捷性不足下,跌跤的風險升高。建議子女徹底檢視並改造居家環境,才能給獨居父母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

2.爐火安全

獨居長輩常見的危險,是打理自餐時的爐具使用,因為忘記關火,常常引發火災。而瓦斯漏氣或電器使用不當釀災,也是最常見的疏忽。

3.惡意詐騙

獨居老人也常常面臨一些不當的商業推銷行為,以誘導式的惡意詐騙,致使老人不察而購買發生損失。最常接獲歹徒以公機關如稅務、警察、司法單位的恐嚇懲罰,水電費補繳催收或退費手法,讓獨居老人上當而交付財物。子女應隨時提醒獨居父母,進行對策商討,協助避免受騙。更要提醒長輩出外不要穿金戴銀。

獨居 婆媳 壓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