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朱慧芳/散步路徑上的珠寶

遇見大片的燈籠果園,是散步途中的驚喜。圖/朱慧芳
遇見大片的燈籠果園,是散步途中的驚喜。圖/朱慧芳

聽健康

00:00/00:00

每天的散步路徑上有許多小花野草和蟲鳥,四季提供不同的風景,常常吸引我駐足呆望,有時,也勾引我步步往前,對遠方投射更多的想像。那些曾經不知名的野花漿果,在谷歌看圖識物的功能協助下,輕易解惑,讓散步變成令人期待的收穫之旅。

有些植物雖已認識,卻沒想過會在野外不期相遇,帶來意外驚喜,例如前陣子發現一大片,大約有一分地範圍的燈籠果,比收到彩蛋還開心,只可惜不知道誰家的地、誰種的果,或根本是風和鳥一起種下的。無法詢問細節,也無法買果,只能在手機裡留下草果相雜的蔓蔓影像。等我再度散步到同一路線時,那片燈籠果已經不見,換成了嫩綠的新禾秧苗,在春風淺池中纖細搖擺。(註:一分地約300坪)

躲在燈籠裡的漿果小巧可愛。圖/朱慧芳
躲在燈籠裡的漿果小巧可愛。圖/朱慧芳
曾經在台南將軍山農場種植燈籠果的魏宗淇說,燈籠果是以克計算賣的,他種的燈籠果在休息站販售時,經常供不應求。許多客人是衝著小時候的記憶而掏錢,也有人購買是為了要孝敬長輩。但因為當時種植的品種,果粒較小,耗費的人力實在太多,所以這一季暫時休耕。目前,農場專注種植稻米、番茄和蓮藕,未來他打算改種從日本引進的黃金莓品種,往精緻水果的方向轉型。

無論是黃金莓或是燈籠果,其實都是茄科的酸漿屬,跟番茄有親戚關係,果實有相同的特色,外觀卻大不相同。燈籠果的五瓣花萼完整的把果實包裹住,像充氣的小燈籠。果實成熟的過程中,花萼燈籠會漸漸乾燥變得跟紙一樣薄,最後甚至只剩下纖維網格,乍看像是金線織成的燈籠架,包裹著亮麗的彩色珍珠,精巧又可愛。

果實成熟過程中,花萼燈籠會漸漸乾燥變得跟紙一樣薄,最後甚至只剩下纖維網格。圖/朱慧芳
果實成熟過程中,花萼燈籠會漸漸乾燥變得跟紙一樣薄,最後甚至只剩下纖維網格。圖/朱慧芳
四、五十年前,農政單位從南美洲引進燈籠果,在中部山區種植,當時大家對這種長相奇怪,嚐起來酸澀的小東西接受度不高,加上一年只有一收,採收又十分費工,所以農友種植的意願也不高,以致這位南美嬌客變成自生自滅的野草,意外成為鄉下小孩才吃得到的零嘴。直到十年前,農民從日本引進果粒大,甜度高,融合了番茄和奇異果香氣的黃金莓品種,才開始打開市場。

在黃金莓還沒進入台灣之前,法式蛋糕點心也常用進口的燈籠果作為裝飾,英文稱燈籠果為穿著斗篷的鵝莓(cape gooseberry),跟光溜溜的醋栗(gooseberry)是有穿衣沒穿衣的區隔,不過,從英文名稱看起來,這兩種小東西,以前大概是專給鵝吃的吧。

改良過的黃金莓品種,有小番茄的大小,和我在散步路徑上看到的品種相比,是巨人和哈比人的差距。在屏東高樹的農友陳龍發早在八年前就開始種植黃金莓,而且推出以來,年年供不應求,他用自己研發的有機肥和酵素,加強今年的產量,不過,遇到像今年一樣多雨的春天,黃金莓的產量還是受到影響。黃金莓的產期從農曆年前開始,四月的現在已經接近尾聲,幸運的是,就在今天的散步路線上,我又意外的發現了幾株還掛著燈籠的果子,看來,燈籠果已經徹底的本土化,無處不在、遍地開花。

燈籠果 圖/朱慧芳
燈籠果 圖/朱慧芳

想吃黃金莓|魏宗淇 0975-969161 陳龍發 0920-356117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