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卡安寧註記 6年間暴增25倍
簽署「安寧緩和醫療意願」猶如就像「善終的保證書」,讓民眾臨終時有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的權利。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截至去年底已有26萬人簽署,較6年前大幅增加25萬人,且成年女性的安寧註記意願遠高於男性。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自2000年立法後,讓國人臨終時可選擇拒絕心肺復甦術(DNR)或維生醫療的權利,並將此意願註記到健保卡晶片中,當病患面臨疾病末期階段時,醫師便可以透過健保卡得知預立的意願,並與家屬溝通提供病患的安寧療護服務。
衛福部統計,截至去年底有26萬人在健保卡註記DNR,其中女性占17.5萬人,男性占8.5萬人,分析各縣市註記比率,台北市、嘉義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等地相對較高,註記率達1.6%至2.2%;而連江縣、雲林縣、澎湖縣、新竹縣、彰化縣等地相對較低,僅0.7%至0.8%民眾完成註記。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陳真慧指出,2000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2006年起可將簽署DNR意願註記在健保卡,2010年累計註記人數僅約1萬人,但近5年來每年都增加4萬到5萬人,顯示國內民眾對安寧緩和醫療的接受度漸高。
另健保署也獎勵醫院提供「呼吸器依賴患者」緩和醫療諮詢服務,使病患充分瞭解安寧療護及DNR內容,並協助病患簽署及健保卡註記。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邱世哲說,末期病人身體狀況較差,許多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醫療行為,如打點滴,對患者都會造成很大的負擔。他強調,安寧照顧並非不急救,而是針對患者狀況,採取傷害最小方式,並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支出。
▇ 健保卡DNR註記三步驟
步驟一:各醫院服務台索取「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或至衛生福利部、安寧照顧協會、安寧照顧基金會的網頁列印表格。
步驟二:填妥意願書。
步驟三:正本送回醫院,或寄到「台灣安寧照顧協會」。
資料來源/健保署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病主法」上路第3年 女兒尊嚴離世 媽哽咽支持
8旬嬤921失去丈夫兒子 今簽預立醫療決定自己人生
趙可式許願改善安寧照顧制度 衛福部納入擴大適用共識
安寧療護不是等死 是有尊嚴告別
他分享過的文字圖像、吐露的歡喜憂愁,都證明我們曾有過一段交會…刪不掉的聯絡人!
生死接線員的「器捐協調師」 在器官移植中穿針引線、以命換命的重要角色
他罹癌平靜面對,愛女走了10年卻仍難平撫!鐵漢關中:人只活一次,請不要輕言放棄
老伴、長女、么兒相繼離開…失智母卻不悲傷!有時候,忘了也很好!
中年的你如何面對父母離去?眼淚必須適可而止,頹喪只能暫留片刻,因為我們任重道遠…
「親人的離開真的很痛」送走爸爸弟弟妹妹,吳念真:絕對別叫憂鬱症患者快樂一點
老大多重障礙、老二車禍癱瘓 她沒低頭幫助更多孩子
母親的告別式家族盛大、好友的告別式精采回顧…我要怎麼說再見?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為了把病人救回來...醫連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病人: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
一輩子都被責任追著跑....一個精神科醫師罹帕金森氏症告白:生病12年,我才真正「活著」
英國女寶寶天生小腿沒脛骨....小腿被切除6個月後,終於站起來了
「我絕對不會變成這樣」?遺物整理師:每個垃圾屋背後那些說不出口的苦衷
為什麼VIP病人往往無法善終?柯文哲用5個臨床故事告訴你:他們不缺錢,卻經常死於...
幫癌末先生辦生前告別式!尹亞蘭:珍惜每個當下,人生很多事沒辦法「等一下」
「他在手術檯上,連心臟都沒有,這16天也叫做活著嗎?」全球首例無心人,衝擊柯文哲生死觀
歷經低潮,曾寶儀花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我們都沒有老過」…初老6現象,認識它、面對它、提防它!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人類的生命力比你想像的還要堅強 台大醫施景中分享7個生命的奇蹟故事
現在改變還來得及…日本安寧醫生的《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你也正在做?
《華盛頓郵報》評選十大奢侈品,再多錢也買不到!你擁有幾樣?
送走癌母痛不欲生!周丹薇轉念投身琉璃、攻碩士,活出最自在又無憾的自己
花20年從「地才」變天后!蔡依林40歲的人生啟示:用一輩子演示「不滿足」的精神
「生日快樂,雖然無法見面…」她翻出亡父遺留筆記 曝感人內幕
居家安寧占比降三成 想要在宅善終原來這樣難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陳文茜吐露活太累一度想解脫 嘆:不疼痛的日子都是恩典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拒絕搭上Covid-19列車 醫建議此種常備藥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韓國知名品牌泡麵農藥超標 1400公斤邊境攔截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從清零到共存 心情洗三溫暖
醫院專責病房照服員津貼 衛福部拍板每人每班5千元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運動醫學鐵三角缺一不可: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及醫師應各司其職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已成日常 兒隔離不擔心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護病比改1:7 兒童病房加津貼
老老照顧…70歲顧80歲 有愛扛不住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