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家犬為門外犬!心絲蟲的致命威脅無所不在
炎炎夏日來臨,高溫潮濕的環境讓病媒蚊、寄生蟲孳生橫行,不僅影響了人們的居住環境,連狗狗也都進入了危機四伏的風險中。從跳蚤、壁蝨,到腸道寄生蟲和經由蚊子叮咬感染的高死亡率心絲蟲,都是狗狗較常見的寄生蟲。據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公佈最新「門外犬行為危機指數大調查」指出,近九成(88%)的家犬每週偶爾、經常,甚至天天外出 ,卻僅有近四成(39%)的飼主會「每月」固定替家犬進行預防性投藥。
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浚岳表示,這些「一門之隔」飼養於家中卻有外出行為的家犬,可稱呼為『門外犬』,是感染心絲蟲與內、外寄生蟲危機指數最高的潛在對象。不少飼主誤認自家愛犬飼養在室內環境,就不易遭受心絲蟲或內、外寄生蟲的侵襲,反成為時下心絲蟲預防的最大漏洞!
門外犬飼主莫輕忽!心絲蟲的致命威脅無所不在
根據「門外犬行為危機指數大調查」顯示,八成(81.1%)的飼主自評家犬被心絲蟲與內、外寄生蟲入侵的危險指數為「低度風險」,其中約有15.6%的飼主甚至自評家犬為「毫無風險」。對此,翁浚岳理事長表示,台灣不少飼主普遍存有迷思,認為愛犬飼養在室內環境,就不易遭受內、外寄生蟲侵襲,卻忽略了日常生活中,其實感染心絲蟲與內、外寄生蟲的威脅無所不在。
翁浚岳理事長進一步說明,心絲蟲經由蚊子叮咬傳播,狗狗一旦感染心絲蟲,會造成心臟與肺臟不可逆的嚴重損害;雖可治療,仍會造成心肺功能障礙甚至死亡。同時心絲蟲也曾出現人畜共通傳染病的案例,千萬不可輕忽!
此次調查也顯示,近八成(78.8%)的家犬平日主要活動空間有陽台或是窗戶 ,甚至有約七成五(74.7%)的飼主表示曾在家中看過「蚊子」 ;翁浚岳理事長表示,這些都會是心絲蟲的高度感染源。然而調查也顯示,逾六成(61%)的飼主未定期對自家愛犬進行預防性投藥。2017年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曾針對「2015年寵物犬心絲蟲盛行率」發表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在沒有預防性投藥的情況下,台灣每4.5隻家犬就有1隻感染心絲蟲。翁浚岳理事長表示,台灣是心絲蟲等寄生蟲病的盛行區域,且一年四季都有病媒蚊出沒,提醒飼主千萬不可大意。
預防完勝治療!每月定期投藥,為愛犬築起抵禦心絲蟲與內、外寄生蟲的強力防護網
翁浚岳理事長說明,寄生蟲是可以預防的,心絲蟲若有定期投藥預防更可以完全避免,然而目前仍有不少民眾對家犬預防投藥觀念尚不健全。調查經交叉分析後更發現,自評家中狗狗處於「高度風險」的飼主中,會為愛犬定期預防性投藥的比例竟僅有25% 。對此,翁浚岳理事長表示,有想到才投藥、幾個月或半年才做一次投藥等方式,恐讓狗狗陷入無效預防的感染空窗期。建議目前市面上已有預防心絲蟲與內、外寄生蟲六效合一的預防性口服用藥,每月定期投藥一次,保護自家愛犬免於感染心絲蟲與內、外寄生蟲的風險,並呼籲飼主用愛與關懷為自家愛犬築起一道抵禦心絲蟲與寄生蟲的防線。
關於「門外犬行為危機指數大調查」
執行方式:線上調查。
執行時間:2018/06/04-2018/06/15。
有效樣本數:回收有效樣本數1,030份。
抽樣誤差: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3.05%內。
調查對象:
1)年齡為20-45歲;
2)有養狗(包含所有大/中/小型犬)的飼主。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疫情名家觀點/疫情升溫 避免醫療排擠 林口長庚院長程文俊:落實分級醫療是關鍵
獨/張宇驚爆太太蕭十一郎「呼吸困難」緊急送醫!
護病比改1:7 兒童病房加津貼
堅持實證精神 桂冠營養研究室只做正確抉擇
醫院專責病房照服員津貼 衛福部拍板每人每班5千元
拜耳西藥事業部亞太區推出更多創新藥品,台灣民眾受惠
運動醫學鐵三角缺一不可: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及醫師應各司其職
拒絕搭上Covid-19列車 醫建議此種常備藥
陳文茜吐露活太累一度想解脫 嘆:不疼痛的日子都是恩典
有故事的藥局 民雄七星藥局三代傳承
SMA基因療法 幫助孩子擺脫輪椅
學者建議/善用藥物經濟學 提升健康餘命效益
署長擔憂/創新療法太昂貴 納健保成巨大挑戰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衛福部擬禁<20歲買菸但准買吸食器 國民黨:掩耳盜鈴
職場上聽過最噁心的話 網齊呼:能者多勞、共體時艱
猴痘疫情擴散!WHO:全球已發現80例病例 遍布11國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
健保署推動資訊上雲端 省錢更強化防疫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生物相似藥 健保署有條件擴增給付範圍
癌友僅1成認識生物相似藥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健保部分負擔 可望延後
高醫大團隊研究 傳統中藥「金銀花」有助抗新冠病毒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量能緊繃 醫界籲延後健保新制
醫師法修正 外國學歷要甄試
猜你喜歡
獨/張宇驚爆太太蕭十一郎「呼吸困難」緊急送醫!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張宇老婆蕭十一郎「鬼門關前走了一遭」!藥物過敏6大前兆,健保卡務必註記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拒絕搭上Covid-19列車 醫建議此種常備藥
陳文茜吐露活太累一度想解脫 嘆:不疼痛的日子都是恩典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骨頭痛像「被卡車撞到」是疫苗後遺症?別把疼痛合理化,當心副作用是乳癌復發!
韓國知名品牌泡麵農藥超標 1400公斤邊境攔截
運動醫學鐵三角缺一不可: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及醫師應各司其職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從清零到共存 心情洗三溫暖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已成日常 兒隔離不擔心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護病比改1:7 兒童病房加津貼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生活自肅 閱讀配散步
疫情名家觀點/疫情升溫 避免醫療排擠 林口長庚院長程文俊:落實分級醫療是關鍵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蛋糕配咖啡 聽音樂紓壓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醫病平台/ 醫生的態度決定病人的心安不安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啟動好眠3原則:生理時鐘、睡眠能量、警醒程度,調整好三大系統睡出健康!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有打有保庇 阿公阿嬤疫苗打好打滿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